楠木軒

5G亟需新模式

由 鍾離綺琴 發佈於 科技

當下,我們理解5G,一定是基於流量思維,覺得5G一定是流量的盛宴。 

但是,這個5G的故事,很多人只講到了一半。 

在近期浪潮的一場活動上,幾位集團高管把其5G佈局説的十分透徹。作為關注5G發展的科技媒體,雷鋒網也有着自己的觀察。 

當前,作為新基建之首,5G的發展轟轟烈烈,方興日盛,已經成為國家戰略,5G技術的三大特性“大帶寬、廣連接、低時延”會給社會帶來改變。但是5G發展還面臨着諸多的阻礙因素,很多相關主體沒有找到價值點,是其發展受阻的最重要原因。 

浪潮集團執行總裁陳東風提到,使他感受最深刻的是,5G引發的行業認可和政府及社會民眾的廣泛參與,是5G不同於4G、3G、2G、1G時候的——全民關注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説到5G成本問題,此前業內有多篇報道講述了電費正在吞噬運營商的利潤,一旦進入5G時代,按照目前的情況,可以預測運營商屆時會面臨嚴重的虧損。 

陳東風提到,除了成本問題,還有顯現的效果問題、5G技術如何和行業技術相結合(IT與CT融合)的問題、行業需求與5G技術之間的縫隙差距如何去彌補的問題。 

浪潮集團執行總裁陳東風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陳東風從行業的角度和客户的角度來看,5G產業發展迫切需要構建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至少從三方面展開:第一,網絡建設模式;第二,網絡支撐模式;第三,網絡經營模式。 

他認為,5G這種新的商業模式就需要從網絡建設層面從原來的供給側驅動到需求驅動,需求拉動轉變。從網絡支撐的模式上,也要從原來的標準化的網絡支撐到柔性化的網絡支撐的轉變。網絡經營模式,從原來單純的流量化經營應該轉向價值經營。 

“原來4G之前的網絡基本上都是設備廠商和運營商共同打造的一張網,提供的一種標準化的運營或流量服務。” 

“我們的行業需求千差萬別,完全不同於C端,這種個性化的需求如何跟標準化的網絡、規模化的網絡相融合,我認為網絡支撐模式要發生重大的改變。當然,網絡經營的模式,原來是單一的流量經營,怎麼樣轉向以多樣化的、多層次的、多模式的並舉的價值經營。我認為這是關鍵。” 

此前,德國的化工巨頭巴斯夫講過一段話:有了5G網絡,我們可以自己決定網絡的質量,還能保證數據的可用性、機密性和完整性。 

當然,實現這個目的也不容易。

陳東風認為,5G不僅是三大技術特性“大帶寬、廣連接、低時延”,還涉及到一個深層次問題:5G網絡將是對無線電頻譜的重構和協調統一。 

他提到,德國的5G專網有一個固定的頻段,截止到今年6月份,大概已經有50多家企業通過了5G專網頻率的申請。 

這成為目前陳東風主要呼籲的方向之一。 

雷鋒網注意到,傳統的CT廠商做的網絡已經非常強大,在全世界都是佔據制高點,浪潮有什麼優勢? 

我們試圖從浪潮雲的雲網技術、浪潮對多行業的連接、生態體系等找答案。 

“IT企業從開始誕生就是一個完全開放的體系,從我們底層的不管是CPU、主板到上面的操作系統、數據庫,是完全解耦開放的體系。正是因為這樣開放的體系,過去的三四十年裏推動了全球IT的快速發展,低成本、實用。我認為,下一代CT的發展,5G也應該走一條這樣的路。浪潮會積極的推動網絡架構的開放,網絡和計算資源的深度融合。”陳東風表示。 

作為浪潮集團軟件CTO,林巍表示,浪潮的5G產品從方向上來講,一直聚焦兩個方向——這也是三年前他們開始啓動IT和CT融合,聚焦5G產業發展時候所看到的一個趨勢。 

浪潮集團軟件CTO林巍

“面向行業的5G網絡,當然是剛需,商場如戰場,每一個企業都有它自己獨特的戰略、戰術和戰法,每一個成功的企業都有自己成功的故事。當然,一個千篇一律的5G網絡顯然是無法滿足創新客户需求的。” 

浪潮5G雲網產品

值得注意的浪潮提供的端計算網關——這是將來最靠近生產一線的5G網絡產品。 

無論是在園區、工廠、礦井、高速公路邊、水庫邊,還是在行走的救護車上,每一個分支機構都有多形態的網關設備組合,可以滿足高速的設備接入、數據採集處理,具備邊緣計算與AI能力,為科研等場景提供靈活的雲邊端一體化協同管理。 

目前,浪潮提供雲原生的BBU,支持開放式的接口,支持多廠商異構設備接入,雖然其產品的性能架構還不能跟華為比,但總體的產品性能已經達到了業界的先進水平。 

林巍還提到,5G解決最後一公里的問題,主要在基站,基站是萬物互聯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產業。網絡建設原先是運營商説了算(建好了你用就行),而現在乃至未來,則是行業用户説了算。(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