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巨頭的客廳做“嫁衣”,被騰訊、B站圍剿的蜻蜓,能否突圍?
早前,騰訊音樂宣佈將“長音頻”作為未來的發力方向,並傾斜大量資源推動其發展。隨後,字節跳動也推出了一款名為“番茄暢聽”的App,正式入局長音頻市場。
業內認為,互聯網巨頭的入局,勢必會加劇在線音頻行業的競爭,從而給在線音頻“三巨頭“喜馬拉雅、荔枝、蜻蜓FM帶來一定壓力,甚至有望重塑市場格局。
公開資料顯示,蜻蜓FM於2011年9月以“在線收音機”的形式上線,成立之初就迅速聚合起海內外近3000家傳統電台。在內容生產上,蜻蜓FM倚靠PGC內容起家。
蜻蜓FM上線當月用户超50萬,上線第二年用户數量已突破百萬,位居行業榜首。然而,隨着喜馬拉雅的入場,這一局面出現了轉變。
從2013年開始,喜馬拉雅就已通過UGC模式佈局線上線下的場景。後因版權市場逐漸合規化,喜馬拉雅相繼與閲文集團、中信出版社等出版機構達成合作,截止目前,喜馬拉雅佔領市場上70%的暢銷書有聲版權。
與此同時,閲文、B站等早在前幾年就開始佈局音頻市場。閲文除戰略投資喜馬拉雅外,還成立自有聽書品牌;B站則選擇收購音頻平台貓耳FM,劃分音頻分區加碼在線音頻。
蜻蜓也並非坐以待斃。今年早些時候,蜻蜓FM獲得小米的新一輪戰略融資,雙方將共同探索打造AIoT時代的智能音頻生態。
對此,藍鯨TMT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貧道以為:
長音頻變現目前太過侷限,大多是有聲書、知識付費以及廣告,加上內容上缺少獨家性,僅僅靠一些兒童教育、大咖授權來維持內容護城河,難以激發用户的付費熱情。在線音樂和音頻巨頭們需要尋找版權之外的差異化求生路。
而蜻蜓和小米的合作,其實更多的是小米期待獲得更多的空間。
小米生態鏈目前處在一種斷鏈狀態,即小米手機和小米的其他產品之間缺少中介,尤其是客廳場景之下。
對此,小米的設定是通過音箱來達成中介的效果,以此來連接各種小米系智能家居,但問題在於智能音箱作為一個內容源,小米生態並不能提供足夠供給,使得其初始功能即聲源的作用難以發揮。
這一缺憾讓小米智能音箱成為了一種雞肋,用户不買賬的結果直接導致其作為智能家居的樞紐功能難以抵達客廳。
而投資蜻蜓FM,小米的設定亦是通過既有的在線音頻平台,直接達成內容的補完。
但對於蜻蜓來説,在線音頻的營收難題依然難以破解,未來之語,面對擁有強大版權力量的騰訊的進擊,或將活的更加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