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上線“拍一拍”功能之後,人們對此褒貶不一,大多數人只是把它當成一個好玩的功能。除了好玩,還有啥?本文從兩個方面對此展開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微信新上線的“拍一拍”功能,人們褒貶不一。關於這個功能的實用性起初我也表示懷疑,只是當深入思考後,發現微信真的是為用户操碎了心。
關於微信拍一拍的設計目的,也有不少人發表了自己的見解。但是,我總感覺他們漏了點什麼。因此,來補充下我的見解。
拍一拍是微信在聊天過程中,進行連續兩次點擊頭像操作時,頭像會進行晃動,並且在對話框中有“xxx”拍了拍“xxx”的提示。可以拍別人,也可以拍自己,有點類似於當年QQ的“戳一戳”。
此功能一經推出,微信裏面就是瘋狂的互相,自己拍一拍。
那“拍一拍”就只是一個娛樂性行為嗎?
信息的層級有輕重之分,所以,信息的提醒也應該有對應的措施。就像ios系統對每個APP的通知提醒設置,用户可以根據自己對APP提供的信息的需求程度,設置信息推送方式是以哪種方式提醒,是否需要打開聲音,打開標記?選項可單選,也可多選,用户可以在信息接收之前就對信息做出預判,再來決定自己的反饋方式。
用户痛點:
微信信息提醒方式單一且絕對——有推送和無推送。用户無法對信息層級做出預判,無法對自己的反饋方式做出判斷。
現狀:
微信作為一款熟人社交、用户量超10億的即時通訊,國民級應用,已經成功地改變了人對人的溝通方式,即從信息電話的溝通,轉變為文字、語音、視頻的方式。
人需要社交的本質需求,使得微信的消息通知在手機系統設置上就以強提醒的方式存在。對於微信自身消息提醒設置,則是直接push。
個人對話中,即時提醒;在羣聊中,即使屏蔽了羣消息,但是當被人@時,仍然是即時提醒push。
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不分輕重的強提醒,無疑會加重用户的焦慮情緒。
改進:
“拍一拍”作為一箇中間地位的輕提醒操作,無疑會在用户的情緒上有緩和作用,也能為用户的決策操作做輔助性的判斷作用。
拍一拍在產品設計中的表現,如圖:
頭像的趣味晃動 手機震動,可以説是QQ當年的“戳一戳”的沿襲。視覺上俏皮的頭像晃動,以直接明確的方式,營造了愉快的氛圍;觸感上的手機震動,讓用户心理上確認自己對信息的接收。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只有當用户打開了微信,才有手機震動的觸感。從用户體驗上來説非常友好,當用户處於其他應用做自己的事情時,既不會干擾用户當前使用體驗,也不會讓用户錯過信息。
對信息發送者來説,“拍一拍”是一個很友好的提醒操作,我不需要你做出立即看到、立即回覆的舉動,但是我想讓你知道我有話要對你説。相比起其他沒有“拍一拍”的對話,我更希望你能稍微重視一下我的消息。
對信息接收者來説,信息在發送者那裏,做了一次層級判斷,接收者也可以依據判斷的反饋提醒,來決定自己的行為,從信息接收被動者轉為主動掌權者。給用户自我認同感,緩解收到信息焦慮,在心理上的放鬆帶來的愉快感也是愉快對話的前提。
氛圍愉快的交談帶來社交關係的發展。增強用户粘性。
“拍一拍”動詞形容來源於生活的寫照,他可以是人與人之間互相拍拍肩膀的友好,也可以是朋友之間互相輕輕拍拍腦袋的親暱。
社交關係有近遠,同樣的,相同的動作在不同程度的關係裏也會有使用門檻低的高低。
羣聊:
羣聊是一個有着相同或者類似點的人的小團體聚集,在羣聊中開啓、加入話題的門檻,遠比打開個人對話框進行交流的門檻低得多。在羣聊中,會有氣氛活躍帶動者,會有話題追隨者,會有旁觀者,每個成員的角色都可以隨時進行轉變,並且在互動中,因為置身團體內,參與者內心的負擔較小。
在羣聊裏,只要話題對了,氣氛到位,不管你是想“拍一拍”誰,或者被誰“拍一拍”,都不覺得尷尬。
若此時作為動作的發起者,用“拍一拍”,不僅能將自身感受形象的傳達,還能引起羣友之中的共鳴,使其跟着做出“拍一拍”,這種情況,既能在情感上給予自己肯定,也在成就感上得到了滿足。
作為動作的跟隨者,看見羣友將自己的心聲説出,則會增加對這個羣聊的肯定。暗示了自己加對了羣,站對了隊。
雙方的互相肯定,加深了對羣的使用粘性。也促進了社交關係的深入與鞏固。
拍一拍最先也是在羣聊中興起,然後以一傳十,十傳百這樣的裂變方式,迅速普及了微信的大量用户羣,神助力了微信新版本的更新。
所以,猜測一下,將生活中表示友好、拉動氛圍的動作搬到線上,增加用户彼此之間的認同感,是不是微信對私域流量運營的助推?
個人對話:
在個人社交關係中,對話雙方的疏近關係有着明確的區分。
面對相對疏遠的關係來説,“拍一拍”略顯輕浮;在相對親密的關係之中,“拍一拍”的力度和表情包比起來,又相對不足,但是也是個增添趣味的動作。所以,在半生半熟的關係裏,“拍一拍”才能發揮他的拉進關係的作用。
在自然又不尷尬的互動裏,利用“拍一拍”熟知的生活動作,讓用户自然代入。增添了彼此趣味的同時,也將彼此的關係拉近了一些。
如前文提到,拍一拍功能興起的場景是在羣聊中,而想跟上大眾玩拍一拍,則必需將微信更新到7.0.13。相信不少用户就為了拍那麼一拍,迅速去更新了微信吧。
但是為了一個能帶動社交活躍氣氛的小細節,做更新未免有點小題大作了。除了官方介紹的“深色模式可以不跟隨系統,單獨設置”,短視頻才是大文章。先不説微信短視頻UI的整體大改版,這次給我的最大感受是,短視頻的入口的紅點提醒,變成了相關好友頭像 紅點提醒。
這種強提醒的設計與朋友圈的提醒設計一模一樣,用户在看到自己的好友頭像時,會出於社交好奇心,驅使自己點擊進入短視頻,看看自己的朋友看了什麼,做了什麼,從而被帶動性的觸及到短視頻。
只要短視頻入口處有好友頭像的顯示,出於人的情感和歸屬的社交需求,都會不自覺去點入,從而帶動短視頻的曝光度。
有意思的發現,在短視頻的內容下,會顯示為這條視頻點贊過的好友頭像,還有其他不是好友的評論。並且,還可以在回覆欄中回覆人家的評論。這種強互動,無疑又是為短視頻引流的操作。
想起年初看到的微信公開課,提到2020年微信為優質的創作者想要做的事,即微信會發揮自身產品的優勢——社交的強連結,鼓勵內容創造者輸出,促進優質內容的輸出。幫助內容輸出者藉助微信生態,實現共贏。
猜測,短視頻是微信説的承諾里的一個大步向前的開始。
而這些,是由”拍一拍“所想到的點,我覺得還是拍得挺好的。
本文由 @阿阿圓阿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