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三人創業,一個成亞洲首富,一個成首富之妻,另一個最讓人想不到!
創業初期的馬雲,習慣自己給自己打雞血!
一個人的眼界有多高,他就能走多遠。
1994年,馬雲在教書之餘,集合了一幫退休的英語老師,弄了個海博翻譯社,當時馬雲的想法是:反正老師們閒着也是閒着,發揮一下餘熱沒什麼不好的。
第二年,浙江當地政府交給馬雲一個神聖而光榮的任務:發揮一下一下英語口語好的餘熱,作為地方全權代表赴美開展談判事宜。
這次談判的結局我們現在也知道了:馬雲被美國人擺了一刀,日後的亞洲首富當時差點被美國黑幫撕票了。好在馬雲甚是機靈,趁着看管他的人不注意,找到一個機會逃了出來。
但是馬雲想,好不容易來了一趟美國,就這麼兩手空空地回去,就像寶山空回,到底意難平啊!
當時,他聽説一個外教朋友的親人在西雅圖開了家互聯網公司,就興沖沖地飛了過去參觀。結果參觀完了之後,馬雲也度過了一個“西雅圖不眠夜”:
馬雲敏鋭地意識到,互聯網技術在今後幾年肯定會在全世界成為主導性技術,如果他現在把互聯網帶回到中國,説不定就掘開了一座金礦!
馬雲回國後,一不做二不休,馬上就把學校的工作給辭了。
要知道,
馬雲當時在杭州電子工學院是外辦主任,相當於處級幹部,連校長都一臉惋惜地説:馬雲你就這麼辭職了等於是拋卻了大好前程啊!
但馬雲去意已決。
然後有一天,馬雲請了30多位好朋友到家裏做客。會議還沒有進行到一半,馬雲有些迫不及待地向大家宣佈:各位親,馬老師我已經正式從學校辭職了,我要做互聯網。
當時在座的30多人中,只有一個人知道什麼是互聯網;最後表決的時候,也只有這個人説可以試一下。
這個人就是何一兵。
加上當時已經和馬雲確定了戀愛關係的張瑛,馬雲、張瑛、何一兵三人成立了一家公司,公司保留了海博翻譯社中的海博兩個字,取名為海博網絡,因為馬雲太喜歡這個名字了。
海博是英文hope的音譯,從這個名字上也可以看出,創業初期的馬雲,總是習慣自己給自己打雞血!
“海博網絡”是中國的第一家互聯網公司,對外的叫法是:“中國黃頁”。
“中國黃頁”的開張明義中這樣寫道:
“從前,隨着悠揚的駝鈴,燦爛的東方文明廣佈天涯,今天,誰載我們走向世界?海博人!”
寫下這個文案的人,正是馬雲的第一個合夥人何一兵,這個文案是他在從杭州到上海的火車上寫的。
他是馬雲的第一個合夥人,比18羅漢還早!
何一兵是馬雲的第一個合夥人,比18羅漢還早。
説起來,何一兵也是個傳奇的人物。他從初中到高中成績都很一般,一直到了高三,何爸爸有一次到他們中學開班會,老師很直接地對何爸爸説,老何啊,你家一兵全班倒數第五,怕是考不上大學了。
何爸爸從學校回到後,有些懊惱地對小何同學説:你在學樣怎麼淨給我丟人呢?老師都説你考大學沒希望了啊!
但是何一兵卻自信滿滿地説:我是後發脹。你放心,我一定考個好大學。
結果,
經過不到一年的努力,何一兵硬是從全班倒數第五名跨越山和大海,一直追到了正數第九名,要不是高考時間已到,他在班級的排名還可以再創新高。
高考的時候,杭州籍的何一兵真的考上了一個好大學,名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在北航,何一兵的專業是自動控制,這時候,他有些不按常理出牌的創造性人格開始體現。
比如説,當時有一道計算機題目,他寫的代碼很短,而正常的代碼很長,老師一看,什麼玩意兒?給他一行行打叉!
何一兵後來去找老師理論,他説你可以從1數到90,也可以從100倒數到90,結果都是成立的;老師再一檢查,何一兵是對的!
大學畢業後,何一兵被分配到杭州電子工學院微電子CAD所當老師,和馬雲一個學校,但是他和馬雲並不熟。
當時CAD所交給何一兵一個任務,讓他設計一塊芯片,因為何一兵之前吹牛説,他可以設計芯片。
儘管之前從沒設計過集成電路,但是何一兵還是一邊學習,一邊把芯片給設計出來了,這種超人的能力,還真不是一般人具備的!
在杭電,何一兵聽過馬雲的英語課,他説馬雲的英文演講才能比中文還要好,他的思維語言用的是西式的,講話煽動性很強,年輕學生一聽他講話都熱血沸騰。
然後,馬雲不知用什麼方法拿下了何一兵,何一兵跟着馬雲一起創立了中國黃頁。
中國黃頁創立初期,當時有電話打進來時,馬雲和何一兵都不接,而是張瑛或偶爾過來竄門的何一兵的女朋友先接,簡單寒暄幾句後,她們鄭重其事的對客户説:這個問題要我們工程師才能解答,於是將電話轉給何一兵。
馬雲説,這種玩法叫“winning image”,就是“制勝的形象”:雖然公司只有三四個人,但給外界的印象是這家公司是什麼部門都有的大公司。
當然,雖然何一兵在技術上能獨當一面,但馬雲才是這家公司當之無愧的主心骨,主要是他的英語演講煽動性太強了,前腳他剛用英語培訓自己的學生,後腳這些學生們都跟着他一起來創業了,就算馬雲後來老是向他們借錢發工資也願意幹!
用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的話説,我培訓了那麼多學生,跟我一起創業的寥寥無幾,馬雲培訓了幾十個學生,基本都跟着他創業了,這是馬雲的過人之處!
馬雲成了亞洲首富,何一兵還在創業
中國黃頁做出了名聲後,很快引起相關部門的注意,杭州電信也開始做黃頁項目,最後,胳膊擰不過大腿,馬雲只能將中國黃頁賣給杭州電信下面的一個上市公司。
這次收購完成後,最後,馬雲帶着一幫人馬殺到北京繼續創業,而何一兵繼續留在杭州的這家公司做總經理。
用馬雲的話説:我們不能把公司賣了人就都跑了,不能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
但是後來,何一兵還是和馬雲漸行漸遠。
和馬雲分開後,何一兵作為一個獨立創業者開闢了很多項目,而且每一個項目都是行業做得最早的。
比如説,最早和馬雲創立的“中國黃頁”,以及後來單獨創立的“e籤寶”、2005年創辦的“企博網”,以及現在的“臉臉”,做的都是別人沒有做過的事。
但是,這些項目雖然有先發優勢,一些項目的結局卻並不太好,比如説,“e籤寶”做了13年,公司才發展了10幾名員工;2005年創立的企業博客網剛出世沒多久,很快就被微博所取代了。
2012年,何一兵聯合俞洪敏推出了社交APP“臉臉”,雖然“臉臉”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到2018年時,百強商業地產企業一大半都是“臉臉”的客户,但是,“臉臉”到目前為止還不為大眾所知。
但何一兵堅信:開始不荒謬,結果就毫無意義。
如今,當了好幾屆首富的馬雲已經功成名就退休了,作為馬雲第一個合夥人的何一兵還在創業的路上獨自摸索。
但是,何一兵對此卻很坦然,也很少拿“馬雲的第一個合夥人”的身份為作為抬高自己的資本;相反,他和馬雲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那種。
現在回過頭年,當年創業的三個人,一個成為亞洲首富,一個成為首富之妻,另一個更有能力的,看上去和首富漸行漸遠。
但人生往往就是這樣,處處充滿了矛盾辯證法:有時候,選擇真的比能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