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軍用衞星計劃浮出水面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的一處衞星地面站。 圖片來源 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
綜合編譯 董小源
澳大利亞政府發佈了名為“JP9102”的招標書,這個沒有特殊含義的編號似乎表明,它只是無數份普通政府公文之一。部分國外軍事媒體卻從中發掘出一則“大新聞”:澳大利亞即將正式啓動該國曆史上首個“完全自主”的軍用衞星項目。
公開信息顯示,“JP9102”計劃為軍用衞星編列了約28.6億美元預算,澳國防部希望獲得“至少2顆、至多4顆”通信衞星。合同包含了配套地面控制設備的研發和維護,但把建造容納地面控制系統的基礎設施排除在外。最終協議最早在今年年底前就能簽署。
儘快啓用擁有“100%主權”的軍用衞星,對澳大利亞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正如美國“突破防務”網站分析,當前的替代解決方案均有欠缺:澳大利亞軍隊正在使用的Optus C-1衞星即將耗盡壽命,從“國際通信衞星組織”購買的20個頻道入口也將於2024年到期。
澳大利亞試圖順帶建立一套通用衞星控制系統,與美軍現役的“聯合全域指揮和控制系統”類似。不過,澳大利亞軍隊的規模比美軍小得多,現役和預備役人員加起來還不到10萬人。當前,澳大利亞空軍已經啓動了“Jericho”項目,澳大利亞海軍規劃了“Pelorus”項目,澳大利亞陸軍在推進“Beersheba”項目,三方希望聯手提高指揮效率和信息共享能力。在這樣的背景下,“JP9102”系統能不能順利上線,對澳大利亞三軍各自的項目意義重大。
哪些軍事承包商會盯上這份鉅額訂單?《澳大利亞防務雜誌》網站就此進行了盤點,稱已有多家跨國企業被澳大利亞軍用衞星項目吸引,其中不乏在衞星和通信領域頗有名氣的公司。
歐洲空中客車公司許諾提供基於“天網”系統的產品。“天網”原本是為英國軍方建造的,涵蓋了地面設備、附屬建築物和衞星本身。
美國波音公司曾為澳軍方建造“寬帶全球衞星通信系統”(WGS),憑藉在相關方向積累的經驗,它承諾可以為澳大利亞提供升級版的WGS。
之後是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該公司具有為澳軍打造“先進極高頻”(AEHF)軍事通信衞星網絡的經驗,其優勢在數據處理、地理覆蓋範圍和對抗空間威脅的生存能力等方面。與其他投標者一樣,這家公司也承諾與本地企業合作,創造更多工作機會。
美國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與美國衞星運營商“國際移動衞星公司”聯合參與招標。其合作還涉及美國的L3哈里斯公司,後者負責提供地面站服務,號稱能在不改變佔地面積的情況下,對包括澳大利亞現有的多頻段終端在內的既有系統進行大幅度升級。
最後一家企業是澳大利亞本地電信運營商Optus,它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衞星業務運營商。這次,該公司與美國雷神公司和法國泰利斯公司結盟,共同競標澳軍事衞星項目。1985年以來,Optus一直是澳大利亞重要的衞星服務供應商,先後發射了10枚衞星,運營過13艘航天器,併為100多個跨國太空項目提供支持。2003年升空的Optus C-1衞星曾是全世界最大的軍民兩用衞星,至今仍在為澳大利亞國防部提供情報支援。
隨着澳大利亞距離擁有自主軍用衞星的目標越來越近,兩個問題漸漸變得緊迫。
其一,考慮到這套系統技術太新,澳大利亞國防部可能來不及派出大批人員接受有關衞星控制、日常管理和作戰方面的培訓。在規劃中的地面控制中心內,需要同時有數百名專業人士協同工作。培養足夠的軍職和文職人員以確保整套系統正常運轉,成為澳軍必須解決的課題。
其二,澳大利亞軍方已經列裝MQ-4C、MQ-9B、MC-55A等多款無人機,外加改裝的“灣流”550型情報飛機,這些平台攜帶的傳感器與通信設備會產生大量數據,需要安全且快速地共享。“JP9102”計劃中的衞星一旦投入使用,必然增加軍方處理數據的複雜性。
即便面臨技術障礙,“全自主”軍用衞星網絡藴含的戰略價值,還是讓在亞太事務上日趨積極的澳大利亞軍方表現出高漲的熱情。目前看來,“JP9102”計劃完全落地只是時間問題。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