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礦行業面臨政策風險,未來究竟走向何方?
一、政府對挖礦行業的態度
前幾天看到新聞説四川省政府開始“引導挖礦企業逐步退出”,被媒體解讀為政府對挖礦行業的新一輪監管開始。
政府對於比特幣和其它數字貨幣挖礦的態度,變化過好幾次,甚至可以説是反反覆覆,一會緊一會松。
從最早完全禁止數字貨幣相關業務,到後來認定比特幣為虛擬財產,到後來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要求礦場有序退出,把虛擬貨幣挖礦列為淘汰類產業,再到後來國家層面開始鼓勵區塊鏈行業發展又放鬆過一段時間,再到最近四川省政府的引導挖礦企業退出的新聞。
為什麼政府對於挖礦行業的態度如此反覆,挖礦行業未來的政策走向如何?我覺得有必要專門來聊一聊。
我就直接先説我的看法吧:從長久來看,國家不太可能支持數字貨幣挖礦行業的發展,如果能夠放鬆對它的監管,已經叫做網開一面了,挖礦行業的從業人員對此要有心理準備。
比特幣的定位是數字貨幣,與央行的法幣是有直接競爭關係的,比特幣越發展壯大,後續一定會涉及到類似於洗錢、資本外流這一類行為,會給政府監管帶來很大的麻煩。正是出於這個原因,國家對比特幣的態度一定是偏負面的,這一點是可以確定的;但是同時政府並沒有有效的辦法完全取締它,所以只能一方面限制它的發展,一方面承認它的存在,並儘量減小它的影響力。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環保是政府工作的新的重點,而在政府和某些人眼中,比特幣挖礦是一個嚴重污染、嚴重浪費的行業,他們認為挖礦完全是在從事無意義的工作,雖然我們不這麼看,但是我們也很難説服他們,所以他們對比特幣挖礦的限制會是長期的。
二、限制挖礦的大背景下,區塊鏈項目的發展方向
1、有些區塊鏈項目就是離不開挖礦
國家限制挖礦,這是從國家的角度考慮的,但是從區塊鏈項目的發展角度,有些項目卻又離不開挖礦。
首先,比特幣肯定是離不開挖礦,離不開工作量證明的,這是比特幣區別於之前的電子現金的根本所在,無需多言。
除了比特幣之外,還有少數區塊鏈項目也是離不開挖礦的。具體是哪些項目呢,我在之前的文章《工作量證明機制必不可少嗎?》有提到,凡是涉及到直接點對點交易的項目,最終都離不開工作量證明,也就是離不開挖礦。
之前有一篇很出名的文章,叫做《區塊鏈的最小可行性原理》,大家可以搜來看,寫的很精彩。文章通過一連串的邏輯關係,證明了比特幣背後的區塊鏈就是最小可行性原理,所有要想實現直接點對點交易的項目,都必然會採用這個架構。
點對點的交易是最直接的交易,是成本最低、約束最少、效率最高的交易,是真正市場化的交易,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需求。凡是在沒有強有力中心化機構存在的地方,凡是涉及多方不可信主體合作、涉及信息不透明、涉及流程鏈條過長的地方,都有着很強的這種點對點直接交易的需求,只要有這樣的需求,就一定需要工作量證明,需要挖礦。
2、需要挖礦的項目不會太多,新增POW共識類的項目會更少
一方面少數區塊鏈項目離不開工作量證明,離不開挖礦,另一方面國家又限制挖礦,這就會使得挖礦類的項目不會太多,大量的新項目會選擇POS、DPOS等其它共識機制。
而且,正如我之前所説,採用POW的公鏈項目本來就不需要很多,如果有大量的公鏈項目都採用POW確實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而且從生態的角度來説,一種特定的算法下基本上只會有一條鏈活得最“滋潤”,如果幾條鏈的算法相同,那他們之間會有無窮無盡的算力戰,直到一方加上各種保護措施為止。
雖然區塊鏈離不開POW,但不是代表所有的區塊鏈項目都需要POW,只有跟價值傳遞、貨幣、資產相關的行業,對安全、去中心化要求高的行業才離不開POW。大多數的區塊鏈項目,只是發個通證而已,並不需要POW,而他們只需要利用現有的POW公鏈發發通證、跑跑智能合約即可。
另外,POS本身也有着很多的優勢,它與當前傳統金融裏的股權模式最為接近,大眾理解起來沒有壓力;而且它環保、高效、轉賬時間快,手續費低等等有很多優點;DPOS同樣也環保高效,對大多數區塊鏈項目而言,根本不需要挖礦,POS、DPOS就可以解決問題。
3、純挖礦模式會變成“計算 挖礦”複合模式
國家一直是支持雲計算、人工智能這些領域的,而且也把它們都列入了“新基建”,但是不支持比特幣等數字貨幣挖礦,那麼如果我們對挖礦算法做一些調整,使得挖礦的過程本身就是人工智能和計算的一部分,是不是就能夠起到規避政策風險的作用呢?比如説,我共識機制的設計不以挖礦為主,而是以計算為主,也就是説主業是用來做計算的,挖礦只能是額外附加的效果。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是很多企業假借“大數據”、“雲計算”的名義來挖礦,之所以説是假借,是因為比特幣的挖礦採用的是通用算法,這個算力基本上只能用來挖礦,不能用於做其它社會貢獻,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計算”。
但是未來挖礦如果轉向專用算法,事情就不一樣了。原來是“假計算,真挖礦”,未來有了專用算法之後,專業算法可能與人工智能的某一塊結合,這樣就會變成“主要是計算,順便來挖礦”的模式,這個時候區塊鏈所需要的計算過程就是真正的“大數據”、“雲計算”,這樣不僅能規避政府的監管,甚至還可以得到政府的支持。
我認為這會是未來的趨勢:POW共識機制從完全以挖礦為主,變成計算為主、挖礦為輔;通用算法慢慢凋落,專用算法慢慢崛起;邊緣計算這些與現實聯繫更緊密的計算方式會慢慢變成主流。
當然了,當這種採用新模式的挖礦行為得到大規模應用之後,也會引發一些新問題。比如如果以計算為主、挖礦為輔,那麼可能也就意味着計算的收入可能會超過挖礦的收入,這對於採用工作量機制項目的經濟生態是很大的衝擊。因為原本挖礦本質就是一種經濟上的博弈,通過各方博弈、大量的沉沒成本使得能夠維持平衡,同時也保證系統安全、不被雙花。但是當挖礦本身的利益變小,其它商業方面的利益變大的時候,系統的安全性如何保證,挖礦利益和商業利益之間是否會有衝突,這些都是我們後續需要研究的新課題了。
三、結語
1、國家對於比特幣挖礦行業的態度,短期內也許會放鬆,但長期持偏負面態度;
2、某些特定的區塊鏈項目確實是離不開工作量證明,離不開挖礦;
3、絕大部分項目不會採用工作量證明,會轉向pos,dpos等共識機制;
4、挖礦類的項目,最終大概率會變成計算為主、挖礦為輔;通用算法也許會慢慢凋落,專用算法會慢慢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