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數據賦能工業製造
本文轉自【貴陽日報】;
本月,航天雲網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成功完成26.32億元新一輪融資,創下國內工業互聯網領域單筆融資額最高紀錄。
“這次融資將助力我們進一步加快核心能力建設、平台生態構建、市場佈局和專業能力完善以及資產結構優化。”航天雲網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貴州航天雲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天雲網貴州公司)董事長楊靈運説。
2015年,看中貴陽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航天雲網貴州公司落户貴陽高新區。
在楊靈運看來,貴陽的大數據產業環境決定了他們的“造血”能力。貴陽扶持政策給力,大數據發展起步早、基礎設施好,轄區內聚集了大量大數據企業,為上“雲”企業共享資源提供了前提。“我們與落户在此的華為雲、貴州大數據交易所等開展合作,實現了數據價值的最大化。”楊靈運説。
企業上“雲”後如何實現智能製造?楊靈運介紹,雲製造是一種基於網絡、面向服務的個性化、社會化協同大製造新模式。航天雲網貴州公司打造的貴州工業雲平台,可以説是一個讓“企業有組織、資源無邊界”的平台,起到連接樞紐和資源配比中心的作用。平台首先將工業全要素(設計、研發、生產、製造、物流、售後)連接起來,打通數據,然後企業再根據自身需求,實現對資源的優化配置。
楊靈運以手機安卓系統為例説明:“假設我們的手機系統都是安卓,我們還是會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喜好去下載不同的手機應用。工業雲平台對於企業來説,就是這樣一個系統,每個企業因生產不同而產生不同的訴求,企業能夠在平台上定製不同的應用服務,同時在雲端共享自身的數據資源。”
上了這朵“雲”後,貴州雅光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智慧車間生產線人員從38人減少至12人,但車間生產二極管的優品率卻從之前的62%提高到了95%,產能與質量得到雙向提升;中航工業貴航股份永紅散熱器公司的數字化車間,實現綜合效率提升10%,設備故障響應時間縮短90%以上,庫房管理準確率達到100%……
取得這樣的成效,除了企業自身的努力外,還與貴州、貴陽深入推進大數據戰略行動密切相關。“十三五”期間,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貴陽市深入實施“萬企融合”行動,兩化融合指數在全國排名上升6位,重點行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提高4.8個百分點,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提高3.4個百分點,貴陽獲批成為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高新區入選工信部國家大數據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大數據+工業”迎來廣闊發展空間,持續推動全市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十四五”新篇已啓,全市將持續推進大數據賦能工業製造,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工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加快大數據與本地重點製造業、特色製造業深度融合,促進工業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經營管理等工業製造產業鏈各環節的大數據賦能,打造大數據的價值鏈應用,實現智慧工廠、數字車間、工業軟件和工業APP新突破,助力製造業服務化轉型,推動高質量發展。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楊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