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電站裏有了會思考的“智慧大腦”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户端訊 “請注意!88號蓄電池電壓異常。”2月22日,在合肥供電公司220千伏植物園變電站,“智能運檢”平台發出報警,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前往現場確認,並順利消除缺陷。
隨着合肥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電網規模迅速擴大,城區變電站數量從2012年的78座,增至當前的124座。在過去,變電站內各類採集系統獲取的數據體量大、關聯性弱、缺乏智能研判分析;如需掌握局部放電等關鍵的運行數據,工作人員必須驅車分別前往各電站實地測試,後期由人工研判。
“傳統的運維方法不僅工作效率低,受主觀影響大,同時也給工作人員帶來較大負擔。”合肥供電公司運維檢修部負責人介紹,隨着當前廣大用户對可靠供電需求不斷提升,對供電企業的運維管理和技術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
為此,2020年6月,合肥供電公司與國內知名院校、高新技術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與傳統電力業務的深度融合,進一步挖掘數據價值,先後建設完成合肥市變電運行大數據融通平台、“智能運檢”平台等人工智能系統,讓電網“主動思考”、“主動分析”,大幅提升了變電站運行可靠率。
智能運檢平台中的一大核心技術是電力人工智能與類腦分析,220千伏錦繡變電站是安徽電網首批試點應用該技術的變電站。部署於站內的504個物聯網傳感裝置、6類在線監測和巡檢機器人、紅外測温等裝置,佈置巡視點位8236個,實現了99.5%的例行巡視覆蓋。
不到兩小時,各類傳感、測温等裝置就可完成一次全站例行巡視,較人工至少需要4小時的巡視時間縮短一半,現場人工巡視工作量降低80%,效率提升顯著。“相比之前的週期性檢測,現在的實時在線監測會‘思考’、精準定位故障,有助於我們及時發現隱患。”植物園變電站值班員丁一陽説。
前端設備不間斷巡視,後台“類腦分析”主機將採集來的數據和圖片信息進行透視分析,在顯示屏幕上進行全面的可視化展示。一旦發現故障缺陷,第一時間就會發出報警。值班員在接到消息後,將在最快時間內趕赴現場確認和消除故障,從而保證電力設備的平穩運行。
在試點成功基礎之上,合肥供電公司正加快“變站一體化智慧平台”建設,在2021年內將完成城區123座變電站“電力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全覆蓋,實現自動全面監視、遠程在線立體巡檢、故障診斷聯動分析等,不斷提升城市供電可靠性。(記者 徐慧媛 通訊員 李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