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的營銷人,該如何借力私域流量?

在疫情期間,很多原本對私域流量有偏見的品牌“真香”了。本文作者以自己的工作經歷,從四個角度出發分析品牌應該如何在私域流量領域發力,希望對你有幫助。

社會化營銷認知,一直隨着時間推移在不斷迭代。

在過去AdTech(廣告技術)主導的時期,品牌方非常重視廣告,渴望把內容傳遞給用户,教育市場的同時,與用户進行情感上的交流,拉近距離,往往付費媒介、原生廣告、SEM等就是常見的手段。

如今面對數字營銷的新浪潮,品牌方也與時俱進,MarTech(營銷技術)備受青睞,相信藉助數據標籤、營銷自動化管理系統等手段,能解決用户精細化運營和持續增長的問題,最終達到銷售轉化的目標。

在我看來,AdTech屬於外力作用,依託公域流量觸達用户。MarTech則屬於內功,面向私域流量深度運營用户。AdTech和MarTech這兩者的結合,能有效地幫助品牌方實現品效合一,像完美日記這類快速崛起的新興品牌就是最有説服力的例子。

當MarTech日漸成為企業增長的核心手段,私域流量必定會成為品牌方關注的焦點。尤其在經歷了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後,私域流量對某些品牌方而言,已經成為了企業戰略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們已經服務了300 企業主,對私域流量有比較成熟的認知,那麼今天就來聊聊,微信生態下,私域流量助力品牌實現數字增長的那些事,讓大家進一步加深對私域流量的理解。

在最開始談論私域流量的時候,很多品牌方是不太願意接受的,感覺就是做微商,對品牌形象有影響,甚至還認為這是營銷人編造的概念。

直到疫情的爆發,不少品牌方對私域流量才改觀了。因為看到了像林清軒、卡賓服飾、夢潔家紡這樣的品牌通過私域流量體系完成了超高的銷售業績,才重新思考私域流量的打法。

但實際上,有些品牌方對於私域流量還是處於一知半解的懵懂狀態。

例如個別品牌方理解很粗暴,簡單認為養號、拉羣、加人就是私域流量賣貨的打法,於是經常在朋友圈發各種推廣內容和紅包福利。最終要麼被舉報封號,要麼被用户拉黑刪除,還引起用户反感,怎麼品牌一下子就變low了。以至於後面對於私域流量的打法半信半疑,疑惑為什麼競品私域流量的打法成功了,而自己複製過來卻失敗了。

正是因為對私域流量缺乏充分理解,最終翻車的品牌案例比比皆是。別總以為發個紅包,發個福利就能討好用户,但實際卻忽略了落地戰術和品牌戰略的關係。

私域流量只是獲客和提升轉化的戰術,大前提還是需要結合品牌的戰略來落地,當中的邊界就在於不同階段的品牌在戰略規劃上有所不同,從而決定了戰術打法截然不同。

對於剛起步的品牌而言,戰略的重心是獲客,快速獲取用户的信任,因此可以找到KOC,利用其影響力在私域流量池進行福利活動宣發。但對於已經非常成熟的品牌,戰略的重心可能是打破圈層,提升產品的復購,所以通常會看到一些品牌搞聯名款,幫助自己出圈的同時,也收穫更多聲量,而不適合通過私域流量來達成復購的目標。

毫無疑問,只有當品牌戰略是明確的,才能拆解出清晰的戰術,形成有效的作戰地圖,再根據作戰目標來排兵佈陣,挑出合適的精英來肩負私域流量體系搭建的重任。在這個過程中,組織能力和資源協調在很大程度上就會影響成敗。

品牌方一般要搭建私域流量體系,通常離不開市場、零售、電商三個主要部門,同時需要客服、物流等部門協助。那麼該由哪個部門來牽頭設定各自的分工和規劃流程,就涉及到組織能力與資源協調的協同,這是無法逃避的現實問題。

因此,在私域流量體系執行的過程中,品牌方需要認真評估兩大方面。

第一,組織能力,也就是現有的員工是否具備能力。這裏講到的能力,包括了學習能力、執行能力和適應能力。有些員工之前沒接觸過私域流量的運營,需要短時間去學習掌握基本的玩法,在具體項目的執行層面也需要把控好關鍵節點,如果最終目標沒有達成,面對增長壓力是否能快速調整適應,進行復盤,優化私域流量的打法。

第二,資源協調,從根本上説就是利益分配的問題。例如市場、零售、電商的分工和考核指標該如何制定才合理,關於具體落地的引流、促活、轉化和傳播又該怎樣統籌。又例如在直播開始前,怎樣加強對門店導購的激勵,提高轉發朋友圈進行引流的積極性等等。

由此可見,如果品牌方對私域流量體系缺乏這樣整體層面的思考,沒有形成清晰的佈局,只是跟在競品的背後,一味模仿動作,註定是很難成功的,而且與競品的差距會越來越明顯。

作為品牌方,當已經確定要做私域流量運營體系了,那麼就應該要了解私域流量轉化模型。明白模型的特點是什麼,再來針對細節進行打磨,而不是一上來就是拉人加羣,朋友圈瘋狂刷廣告。

接下來,將簡單介紹三種常見的私域流量轉化模型,相信能啓發大家。

這一私域流量轉化模型,適用在零售電商行業裏客單價較高的產品上。

例如中高端的美妝個護大牌,會通過派樣機發放小樣試用裝來吸引潛在的用户,用户只需在機器上輸入手機號碼和驗證碼,關注公眾號就能免費領取。

通過低價引流的方式,能精準地吸引用户並沉澱在私域流量池裏(個人號、社羣、公眾號),後續可藉助限時大促優惠、購買享受雙倍積分、下單返現等多種組合方式來促進用户下單的意願,幫助品牌方實現高價產品轉化。

值得一提,品牌方還可以利用社羣運營的方式來增進用户的活躍,例如通過互動小遊戲的方式在社羣進行打卡。每完成一項打卡任務即可獲得獎勵(例如品類滿減券等),再結合裂變機制,還能不斷帶來新用户,最終引導獲得獎勵的用户轉化下單購買產品,同樣也有助於品牌方實現高價產品轉化。

這一私域流量轉化模型,適用於銷售渠道資源豐富的零售門店或消費品。

例如母嬰用品零售門店,會通過導購來觸達消費者,通過砍價、拼團、分銷等裂變分享方式來加快用户下單轉化,每轉化一個用户下單,導購會能獲得一定比例的分傭獎勵。轉化用户越多,導購的等級也會升級,能獲得更高比例的分傭獎勵。

與此同時,還可以實行多次分傭體系。就是導購可以給用户發放券包,在用户領券了首次下單的時候,導購可以獲得一定的分傭。當用户後續再次使用優惠券下單,導購還可以獲得分傭。這能很好地激發導購持續跟進服務用户,提升用户復購轉化。

尤其像奶粉這類適合囤貨的產品,母嬰用品店的導購就會更加主動去跟進用户,增強用户的信任感,幫助門店做好運營轉化。

這一私域流量轉化模型,適用於普適性強,且高頻復購的產品。

例如,便利生鮮和日化類的快消品,往往會藉助紅包補貼的方式,結合私域流量的裂變邀請機制,不斷獲取精準的用户。經過多次裂變之後,用户就能獲得更多的抵用金,利於後續持續復購。

在這個裂變邀請的過程中,個人號、社羣以及公眾號的多重觸達就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能提升整體的ROI,並且實現了存量帶增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獲客的成本。因此,很多快消品的品牌方在做電商大促的時候,都會考慮這種私域流量轉化模型,既能低成本獲客,促進轉化購買,還能大面積地傳播推廣大促活動,營造出火熱的促銷氛圍。

其實,針對上述三種模型,加以微創新,還能延申出更多的私域流量轉化模型。值得注意的是,品牌方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充分考慮自身的條件限制和資源問題(例如預算、選品、定價、供應鏈等),設計出適合自己的私域流量轉化模型才是最重要的,切勿盲從。

在服務了300 企業主之後,我針對品牌方搭建私域流量體系簡單提出幾點建議,希望能有所幫助:

本文由 @黑馬先生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83 字。

轉載請註明: 乘風破浪的營銷人,該如何借力私域流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