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網為行業賦能
本文轉自【經濟日報】;
我國工業互聯網呈現蓬勃發展態勢,先後遴選出4個國家級工業互聯網產業示範基地和258個試點示範項目,帶動總投資近700億元。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以11項重點行動和10大重點工程為抓手,着力解決工業互聯網發展中的深層次難點、痛點問題。
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分析認為,《行動計劃》的目標從原先的“初步建成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和產業體系”轉變為“工業互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量質並進,新模式、新業態大範圍推廣,產業綜合實力顯著提升”,將推動我國工業互聯網由產業本身到各行業應用賦能的全方位提升,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提升。
“儘管我國工業互聯網取得較好成績,但與經濟社會轉型發展需求相比,仍存在系列問題和挑戰。”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認為,目前,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支撐能力相對薄弱,在核心技術掌握程度、關鍵產品服務性能、解決方案供給、應用深度等方面仍然有較大差距,“不會用、不敢用、用不起”等現實難題依然存在。此外,商業模式不夠成熟,工業數據要素市場尚未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良性生態盈利模式仍在探索中。
在王志勤看來,《行動計劃》的出台將推動工業互聯網持續快速發展。
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關鍵在於構建高質量外網,推動5G與工業互聯網深度融合,利用前沿網絡技術對企業內網進行改造。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一方面要推動工業生產裝備和儀器儀表的數字化、網絡化改造,讓啞設備“活起來”,運用先進適用的網絡技術建設IT—OT融合網絡,把工業全流程都“連起來”;另一方面要推動企業外網由“建網”向“用網”轉變,進一步引導工業企業、工業互聯網平台、標識解析節點等接入高質量外網,讓企業外網真正“用起來”。同時,要拓展“5G+工業互聯網”發展新空間,推動應用領域從工業外圍環節向生產製造核心環節拓展,強化產業支撐,加強5G工業模組研發、5G工業互聯網專用頻率研究、5G專網建設方案落地。
“增強標識解析體系服務功能,打造多層次工業互聯網平台體系對於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必不可少。”王志勤認為,要繼續完善標識體系構建,引導企業建設二級節點不少於120個、遞歸節點不少於20個;推進工業互聯網平台體系化升級工程,推動工業設備和業務系統上雲上平台數量比2020年翻一番。
工業互聯網的主戰場在實體經濟,必須與各行業各領域技術、經驗、痛點緊密結合,專業性強、複雜性高,這也決定了推動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需要持續發力。
“工業互聯網面向千行百業,可以説是1米的寬度、50到100米的深度,需不斷突破行業技術壁壘和數據共享障礙。”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工信部將進一步深化工業互聯網在各細分領域的應用創新,探索符合行業發展實際需求的智能化製造、網絡化協同、規模化定製、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等新模式,加強5G和工業互聯網的融合應用;鼓勵“跨行業、跨領域”平台的發展,更強調培育聚焦行業特點的專業型、特色型平台,實現精耕細作,產生實效。
新模式來自新技術。《行動計劃》提出,在網絡、標識、平台、安全等領域一批關鍵技術取得產業化突破,工業芯片、工業軟件、工業控制系統等供給能力明顯增強。
如何實現上述目標?“要加快異構標識互操作、工業大數據等關鍵標準研製。深入實施創新發展工程,加快智能網關、邊緣計算、工業APP等新型應用技術研發。依託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加速推動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和企業孵化。”王志勤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