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業態 點燃經濟發展新引擎
樹根工業互聯網在企業生產線所呈現出的“雲世界”。(重慶樹根互聯供圖)
位於重慶經開區中國智谷的飛象工業互聯網平台智能工廠展示中心。特約攝影 郭旭/視覺重慶
浪潮工業互聯網平台為企業生產運營賦能。(受訪者供圖)
坐在電腦前,管理者通過工業互聯網即可查看生產全流程;生產車間內,大量機器人在流水線上有序作業;田野上空,無人機盤旋着施肥、滅害蟲……近年來,各行各業不斷湧現的新業態,讓人大開眼界。
特別是今年以來,在疫情防控下,新業態被進一步激活,成為推動企業復工復產的“加速器”和點燃全市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工業幹細胞”上崗 助企業自我修復更新
青菜頭採摘情況如何?榨菜成品包裝運輸是否順利?以前,為了這些事情,需要人工一趟一趟地跑田間地頭或生產車間;現在,有了“金蝶雲星空”工業互聯網平台,涪陵榨菜公司管理者在辦公室內就能夠對原料採購、物資配送、財務管理等全流程進行遠程管控。
“這次疫情期間,工業互聯網平台發揮了大作用。”8月27日,金蝶軟件重慶分公司總經理張穎介紹,在金蝶工業互聯網平台上,企業可隨時查看其設備在任意區域的運行狀況,包括機器運行、數據傳輸、設備狀態等各種數據都會實時呈現在平台的大屏幕上,一目瞭然。
張穎稱,由工業互聯網平台提供的供應鏈協作、協同製造等多類核心解決方案,可以推動企業在生產場景中實現生產執行自動化、設備監管智能化、倉儲物流精益化和質量控制精準化。
重慶天人集團是一家提供汽車底盤懸掛系統等零部件配套的企業。在運用浪潮“工業幹細胞”技術僅僅半年後,企業就發生了一連串變化:生產成本下降了30%,產品不合格率降低了50%以上,產品成本核算週期由此前的一個月縮短為1天。
“工業幹細胞”是比喻一種工業互聯網技術。“它能夠在生產過程中自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就像人體幹細胞一樣,具備自我修復及更新能力。”浪潮集團副總裁龐松濤稱。
“工業互聯網平台有3個重要組成元素:製造業基因、信息化能力和數據處理能力。3個元素缺一不可。”龐松濤説,基於這三類能力,工業互聯網平台不僅能夠為政府、工業園區和企業提供物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服務處理能力,同時還具備企業信息化服務能力和先進製造業生產經驗,能夠為渝企實現數據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賦能。
千台機器人上陣 讓生產車間“不見人”
“黑乎乎、油膩膩,錘敲電焊響噹噹”——這是製造企業給外界留下的老印象。
然而在兩江新區魚復工業園,由物聯信息系統“裝備”起來的金康賽力斯汽車公司,呈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新狀態:生產、管理全流程實現了自動化、智能化、定製化和網聯化。
金康賽力斯總裁張正萍介紹,與傳統制造業相比較,公司的智能工廠充分利用物聯網、智能生產、智能管理系統等新技術,更加高效、節能、綠色、環保。
據介紹,金康賽力斯智能工廠的衝壓、焊裝、塗裝、總裝等各條生產線,以及電池和充電檢測車間,共有近1000台機器人,焊接、塗膠、滾邊、工位間輸送、大件上料等生產環節均採用機器人操作,基本實現了生產車間“不見人”。
以衝壓零件質量控制環節為例,由於配備了藍光檢測,其檢測效率是傳統三座標檢測的5倍,檢測精度可精確到0.05毫米。
此外,在工業互聯網基礎上,金康賽力斯智能工廠還形成了集成研發、定製設計、生產物流等模塊化系統,生產信息在產品、設施、裝配線、車間以及整個工廠等“流轉”,實現了有效共享及統一管理。
同樣位於魚復工業園的長安汽車兩江工廠,“智能因子”已植入各條生產線的各個環節:在焊接車間,幾百台機械臂持續不停舞動,焊花按照精確節奏一朵接一朵“綻放”;在衝壓車間,2條“多連桿機械壓機+雙臂橫杆傳輸方式”的封閉式高速衝壓生產線,正按照每分鐘10-15衝次的節奏工作,車間壓機全部由國內自主研發、製造,換模時間僅需3分鐘(普通生產線為20分鐘)。
據瞭解,長安汽車兩江工廠在實施智能化改造後,已摘得3塊“金字招牌”:重慶市智能工廠、重慶市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智能柔性焊接數字化車間、重慶市汽車高速柔性衝壓數字化車間。
十個人幹一周的活 三台無人機兩天完成
在智能化帶動下,從無到有的無人機產業,正成為重慶製造業新業態的一抹亮色。
“我種了1600多畝柑橘林,以前通常要僱10名工人施肥、滅害蟲,折騰下來少説也得一週。”榮昌區清鎮馬槽村農業種植大户秦兆宏説,今年他請到了“強援”——由重慶樂禾無人機公司派出3名飛手操作3台無人機,僅用兩天就完成了所有植保作業。
當前,無人機產業在兩江新區、九龍坡、渝北等地的多個工業園區均有佈局。這些無人機制造企業聚焦“無人機+應用”需求市場,通過拓展農業植保、航拍、安防、測繪等行業應用,推動行業“加速起飛”。
“要發展無人機產業,技術、人才、資本是三大難題,只有將上下游企業聚集在一起,形成全產業鏈,才能逐一破題。”重慶無人機協會副會長鬍海波表示,雖然沿海地區無人機企業已佔據國內大部分消費型無人機市場,但“重慶造”無人機的發展空間依然很大。
重慶愛思翼航空科技CEO周少陽也認為,一方面,是重慶工業企業數量多,無人機應用場景潛力大;另一方面重慶智能製造氛圍好,有利於無人機產業創新發展。
以九龍坡區啓迪科技園為例,目前入駐該園區的多家無人機企業已覆蓋了無人機研發、無人機電力巡檢、無人機測繪等多個細分領域;在渝北仙桃數據谷,也成立了重點發展無人機的“航空小鎮”;在巴南、永川等多個區縣均建有無人機產業園……重慶無人機產業已從單一的個人消費領域,擴展到植物保護、測繪、能源、物流、應急救援等多個應用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以無人機制造為主的通用航空產業,成為重慶摩企轉型的“風口”,包括隆鑫、宗申等企業在內,紛紛投身無人機整機及零部件生產銷售,其自主研發的無人機產品已在我市及周邊地區農業植保、森林巡防等領域投用。
數讀>>>
20個
到2022年,重慶將初步構建工業互聯網平台賦能製造業發展格局,培育3-5個國家級服務平台,建成20個以上個性化定製、網絡化協同、服務化轉型的製造業平台。
300多家
目前,重慶機器人企業已達300多家,其中工業機器人企業超過120家,形成了陣容強大的機器人產業集羣。
120億元
預計今年內,“重慶造”無人機年產能將達到120萬台,產業總產值實現120億元,“研發+製造+服務+應用”產業鏈將進一步鞏固完善。
(數據由市經信委等提供)
插畫均由李媛媛、唐琳繪製
來源:重慶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