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校企如何對接?他們請川大3個科研團隊向7家企業介紹科研成果

由 司空梓瑤 發佈於 科技

封面新聞記者 謝燃岸 實習生 楊欣可

“將大規模數據中隱藏的信息和知識挖掘出來,實現獲取、存儲、處理分析或可視化,為經濟活動提供依據,提高各領域的運行效率,正是我們這一技術研究的目的。”7月10日,在四川大學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平台舉行的四川大學•武侯區科技成果對接會上,來自四川大學的王運鋒教授作為專業團隊代表,向與會嘉賓做了“基於大數據分析的目標跟蹤處理技術”項目發佈與講解。

封面新聞記者瞭解到,今年以來,成都市武侯區圍繞“創新提能年”主題,通過政府搭台開展常態化活動,搭建校企精準對接平台,讓高校的科技研究活動更貼近市場需求,讓企業發展能利用高校的科研成果實現突破,着力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當下科技創新帶來各類技術的迭代發展,讓5G、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產業、新業態的不斷湧現,為企業的爆發式成長和區域經濟的提檔升級帶來了新的機遇。這個過程中,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是尤為關鍵的一環。”武侯區新經濟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説,此次對接活動正是根據轄區企業基於信息技術的實際需求而舉辦,旨在幫助企業和高校專家解決技術需求、成果產出等問題,挖掘高校資源“富礦”,尋找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機會,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校企對接

7家信息企業3個科研團隊

活動採取沙龍的形式,匯聚了成都市靈奇空間軟件有限公司、成都麗維家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極炬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海納仁東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博高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安吉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成都真實維度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信息技術需求相關企業,以及王運鋒、李徵、李強3位川大教授各自帶領的科研團隊共同參與。

“通過參加這次活動,我們瞭解到四川大學在大數據、區塊鏈等信息技術領域已取得很好的研究成果,這是企業非常需要的。”靈奇空間總經理熊運餘表示,“以前我們把目光更多瞄向國外、瞄向北上廣深,其實成都本地就有很好的技術支撐,非常期待以後能與四川大學加強合作。”

“區塊鏈平台開發及應用” “映射適應卷積理論及其潛在應用”……乾貨滿滿的技術探討,細分領域的專業化成果發佈和對接交流,讓參會企業深感不虛此行。

麗維家是武侯區內一家基於“互聯網+家居”的創新企業,作為成都市認定的準獨角獸新經濟企業,近年來發展勢頭迅猛。公司副總裁楊笛表示:“目前我們正在打造融合供應鏈、產品鏈與服務鏈的家居生活平台,王運鋒教授在大數據領域的研究成果給了我們很大啓發,希望能就具體應用以及專業人才的支持進行深入交流。”

活動中,參會企業紛紛為心儀的技術團隊“亮燈”,成都博高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麟在做需求發佈和公司介紹時表示,此次對接會很“解渴”,為企業的產品研發開闢了新路徑,也為企業和高校深度交流搭建了良好的溝通平台,希望以此為契機,與四川大學達成物聯網智慧醫療應用的合作開發意向。

打造校企地科研成果對接平台

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高地

據瞭解,武侯區聚焦四川大學優勢學科、人才智力和科技成果資源,已先後舉辦了四川大學•武侯區深化校地合作峯會、知識產權峯會、“環華西國際智慧醫谷”發展論壇、“磨子橋新經濟論壇”、中以創客大賽等大型展會活動,多次組織企業家進校園、科學家進園區,並依託該區“磨客”系列雙創活動品牌,舉辦磨客•行、磨客•隆中對、菁蓉•創享會等專題活動百餘場,截至去年,該區有效高新技術企業達372家,技術合同成交額達70.5億元。

“目前武侯區的科技創新工作,主要圍繞‘環川大知識城’建設展開,以校院企地深度融合為路徑,探索特色鮮明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和模式,推動地方經濟轉型升級。”武侯區新經濟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説,四川大學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平台已入駐約70家科技創新企業和項目,武侯區正將該平台與四川大學科研綜合樓以及加快建設的面向新經濟的技術交叉與轉化中心等點位連接成線,形成聚集效應,建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高地。

“下一步,我們將打造西部知名校院企地科技成果對接交易平台,逐步延伸到區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委託專業機構運營,形成每季有展會、每月有活動、隨時可對接的局面。”武侯區新經濟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圍繞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出台更多政策措施,助力企業與科研團隊釋放供給、需求資源,依託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發展基地,加速技術交易,共同撬動產業創新發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