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社部等部門發佈了互聯網營銷師等9個新職業信息,其中,在“互聯網營銷師”職業下增設“直播銷售員”工種。這意味着帶貨主播成為正式工種,李佳琦們“轉正”了。(7月6日 中國新聞網)
看到這則新聞,有網友@李佳琦:“你有了一個新的職位名稱叫直播銷售員” “李佳琦終於轉正了”“正式工作者呢,恭喜啦!”
昔日,在不少人看來,玩直播有點不務正業,而人社部此次增設“直播銷售員”工種,將之納入統一管理,成為了正式職業,一方面代表國家層面的認可與肯定,另一方面,相關方面的職業培訓,將納入職業教育體系。譬如,“網絡營銷工程師”已納入職業教育體系的,工信部還會對培訓合格者頒發職業技術證書。
李佳琦們“轉正”,為職業教育培訓,提供了風向標,註定將迎來一片豔陽天。前不久,廣州市商務局印發《廣州市直播電商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其中提到,到2022年,培訓10000名帶貨達人(帶貨網紅、“網紅老闆娘”等),將廣州打造成為全國著名的直播電商之都。
坦率地講,直播帶貨在成為新風口的同時,遇到了成長中的煩惱。由於監管缺位,主播素質良莠不齊,導致直播產品誇大其詞、魚龍混雜,成為消費者投訴的重災區。今年3月份,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直播電商購物消費者滿意度在線調查報告》顯示,37.3%的受訪者在直播購物中遇到過消費問題,“擔心商品質量沒保障”和“擔心售後問題”是消費者的兩大主要顧慮。
因此,在充分肯定直播帶貨身份“轉正”的同時,更要考慮行業“走正”問題。在筆者看來,要想讓直播行業早日走向康莊大道,最起碼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要制定主播從業門檻,建立行之有效的信用評定機制和黑名單制度,凡是有污點行為的主播,比如,有銷售假冒產品,影響特別惡劣,或以低俗、色情等違法違規內容吸引關注等,一律清掃出門,永不錄用;觸犯刑律的,還應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再者,商品要貨真價實。直播帶貨,直播是藉助的載體,但最終交易的是商品,若商品的質量與價格不過關,一切無從談起。對直播帶貨產品,要建立嚴格准入制度,強化日常監管、跟蹤檢查、暢通消費者投訴機制,將質量不合格、假冒偽劣產品拒之直播清單外。
此外,帶貨平台既要帶貨,更應帶監管責任。直播經濟,説到底,也是“口碑經濟”“信任經濟”,平台不但要負責商品的質量,也應對經營者及主播的行為進行規範引導,不能“見利忘義”,要嚴格審核商家資質,監管產品交易的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