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企業走向“網絡化生存”

機器人、自動化設備在無人車間內晝夜不停地高速運轉,一輛輛AGV小車忙碌而有序地穿梭於智能化立體倉庫中運送原料和產品……一説工業互聯網,這些經典畫面一定會率先跳入腦中。但若因此就認為工業互聯網對企業來説,只能意味着車間、工廠改造,生產以及供應鏈管理的降本增效,那就大錯特錯了。

青島宏大紡織機械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青島宏大紡機”)就是能消除這種“誤解”的一個優秀案例。

來到這家企業,你同樣也會被帶領參觀自動化生產線、數字車間,但這些並不是重頭戲。而當你來到一個裝着LED大屏、看似並不起眼的中控室,則應該打起十二分精神。這是青島宏大遠程運維監控中心,也是這家企業擁抱工業互聯網的精髓所在。當銷售出去的產品接入企業自建的系統,技術人員就能通過攝像頭等對設備進行遠程維修,系統也能對潛在故障進行預測性維護。

紡織是歷史最悠久的工業門類,為紡織企業提供清梳聯合機、絡筒機等紡織機械的青島宏大紡機也是行業老兵。企業始建於1920年,是國內細分領域行業龍頭,技術實力與德國、日本、意大利等國際最先進水平實現“並跑”。

如果説“奮力追趕”是這家企業過去百年曆史的關鍵詞,面向下一個百年,企業思考的是如何“超越引領”,創造新的價值增長點。工業互聯網的誕生,讓這家原本已有不少想法的企業找到了實現的路徑。而遠程運維平台,就是青島宏大紡機借勢工業互聯網的突破口。

學做“蛋白”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給經濟帶來巨大不確定性,紡織機械行業也或多或少受到影響。不過,青島宏大紡機黨委書記、總經理邵明東卻“苦中有樂”——公司的遠程運維平台吸引了不少客户主動來電諮詢,而在過去,銷售人員向客户推介,十次有七次會“遇冷”。

“絕大部分設備故障可以通過在線方式解決,有益於疫情防控;另一方面,疫情加劇了紡織企業用工難問題,用軟件儘可能降低對人員的依賴更加被重視。”邵明東對平台的功能如數家珍。

回想起5年多前啓動項目時曾有的不解甚至反對,他慶幸自己堅持了下來。

青島宏大紡機是中國機械工業集團、中國恆天集團旗下企業,主打產品自動絡筒機、梳棉機、清梳聯合機,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行業領先,先後獲得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國家重點新產品獎,是山東省單項冠軍企業。面對轉型升級這一中國製造業共同面臨的課題,企業一方面持續堅持技術創新,另一方面則瞄準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利用工業互聯網創新服務,提升產品附加值。

業內有一個為人熟知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價值創造“煎蛋模型”。蛋黃代表產品本身,蛋白則是產品配套服務。企業要創造的價值是“蛋黃 蛋白”。利用工業互聯網等技術,企業既要升級生產製造過程,做好蛋黃,還要通過創新服務做大蛋白,獲取更強的持續盈利能力。事實上,工業互聯網鼻祖GE提出的“1%的威力”,背後依託的也正是這種服務。

2015年前後,青島宏大紡機便開始學做“蛋白”,搭建行業首個以遠程運維為核心的生態系統。紡織行業是勞動密集型行業,隨着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企業招工難、人員流動大等問題顯現,不僅需要能減少生產線上用工的智能設備,設備維修等也需要儘量減少對工程人員的經驗依賴。“總有一天遠程運維服務會成為剛需。”公司副總經理賈坤説。

目前,平台已上線3年,通過實時採集設備運行參數,智能診斷設備潛在故障,全生命週期設備管理,保障設備始終處於良好的運行狀態,發生故障後,能幫助客户快速恢復生產。已在山東、江蘇、河南、四川、新疆等多家紡織企業應用,通過預警及故障信息指導、遠程協助,設備生產效率提高到90%以上,設備故障售後服務週期縮短50%左右,實現了快速解決設備故障。今年疫情不允許服務人員走出去,用户復產後又出現很多急需解決的問題,疫情緊張期的一個多月時間,平台為客户自動推送故障信息及解決方案1200多次,服務人員累計遠程服務30餘次,足不出户保障了客户設備正常生產。

不僅產品附加值提升,平台還通過行業資訊服務板塊,為紡織企業提供行業分析報告、行業大數據分析報告等增值服務。

助力研發

學做“蛋白”過程中,青島宏大紡機也發現了一條做好“蛋黃”的“捷徑”。

“經歷了高速發展的幾十年後,當前國內企業產品創新越來越難。但若依靠大數據技術,通過收集設備產品海量運行數據,則能為企業後續產品改進設計提供更多有力支撐。”賈坤説。

在青島宏大紡機看來,充分用好遠程運維平台,將加快技術進步,真正縮短國產機械裝備技術與國外先進企業的差距。眾所周知,當前二者之間主要差距已不是功能上的差別,而是體現在產品穩定性上。後者,也才正是體現裝備企業實力的關鍵。產品不僅要能用,還要好用、耐用,這些都考驗企業在細節改進上的功夫。

遠程運維平台恰好是一件不錯的“工具”。通過實時收集設備運行數據,企業能更快速、及時、全面地掌握來自客户端的反饋信息。“過去,設備使用者可能一個月或兩個月才反饋一次信息。但現在,我們實時都能知道。產品的一切問題也都‘無所遁形’。”遠程運維平台相關負責人介紹,企業已在創新端建立機制,通過積累產品各項數據指標,反饋工藝技術修正參數,建立研發優化模型。

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加快產品的改進研發速度,更重要的是,還能幫助企業發現“盲區”。

紡織機械裝備中都會安裝熱保護器,當熱保護器感應到機器温度過高,就會報警,提示檢修人員來查看問題。去年,一批新設備上市,運維平台顯示一家企業的熱保護器頻繁報警。起初,技術人員按常規思路,認為是客户的設備使用環境出現問題。但很快,技術人員通過運維平台發現,其他客户的設備也頻繁報警。於是才想到,可能是熱保護器本身設計存在問題,產生錯誤報警。“如果沒有平台,我們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發現問題,客户停車停工,影響巨大。”平台相關負責人説。

目前的案例雖大多數仍是對平台的淺層次應用,但趨勢足以讓人振奮。

建行業標準

依託遠程運維平台,青島宏大紡機還有一個更大的“野心”——制定紡織機械行業的設備維護和管理標準。

“紡織企業紡出來的紗線都有國際標準,而我們的設備一直沒有標準,但這恰恰是企業最關注的。企業家們都想知道,同行間設備的平均壽命、平均產能是多少,每年能創造多少效益,又該如何管理。”賈坤説。

這份面向未來的“野心”其實由來已久。作為國內歷史最悠久的紡織機械企業之一,青島宏大紡機有技術,也有情懷。制定設備使用相關標準的想法,很早就已萌芽,但要實現並不容易。

工業互聯網的到來瞬間將一切化繁為簡。通過對智能運維大數據的收集和分析,提煉總結行業標準,引領紡織進行管理和生產創新,提升企業製造能力,完善企業管理水平。

目標實現的快慢,將取決於數據積累的速度。正如人人都已經十分熟悉的那句話——“大數據是未來最重要的生產資料”。目前,青島宏大紡機的國內市場佔有率約為30%,將這些設備全部接入遠程運維平台,是重要的第一步。

加大力度在客户中推廣遠程運維平台是當務之急。疫情給企業帶來了機遇,同時企業也通過免費試用等方式,吸引更多用户的設備上平台。

前路漫漫,但青島宏大紡機也信心滿滿。“我在退休之前可能實現不了,但公司搞平台的那些80、90後一定能看到這個目標實現。”從畢業起,已在青島宏大紡機工作了30多年的邵明東説。(孫欣)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81 字。

轉載請註明: 百年企業走向“網絡化生存”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