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規劃局|廣大副校長孫延明:“智能+”是產業數字化主渠道

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後,中國製造業面臨着歐美髮達國家紛紛推行“再工業化”戰略、“高端製造業迴流”計劃,東南亞、墨西哥等發展中國家利用廉價勞動力吸納國際製造低端產業的“雙重擠壓”國際形勢。

同時,國內人口紅利消退、能源與環保壓力增大、土地資源成本攀升等製造要素環境的變化,以及中國製造業的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長期鎖定在發達國家主導的全球價值鏈中低端“大而不強”的背景下,靠傳統的生產要素髮展工業已經難以為繼了。

傳統經濟正在逐步被數字經濟取代,數字經濟的基本內涵是“產業數字化和數字化產業”,是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表現。那麼,如何儘快轉換動能、轉換髮展方式,實現高質量發展?如何儘快擺脱困境,按照“中國夢”的目標,從製造大國邁向製造強國?

產業規劃局|廣大副校長孫延明:“智能+”是產業數字化主渠道

孫延明(廣州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博士生導師)

“智能+”是國家戰略落地的重要抓手

“智能+”不僅僅是“人工智能技術+”,還包括“互聯網+”和“大數據+”。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羣的國家戰略實際上就是用“智能+”賦能製造業。

“智能+”賦能不僅僅侷限在智能產品、智能工廠和智能供應鏈的智能製造層面,深度融合了互聯網思維、大數據思維和人工智能思維,驅動製造業由經營產品轉變為經營平台,經營供應鏈轉型為經營生態系統的商業模式變革,是製造業由第二產業轉變為與第三產業相融合的2.5產業或服務型製造的新動能,也是製造業正在逐步蜕變成軟件企業和互聯網企業的新產業形態,以及由工業經濟向數字經濟、智能經濟過渡的主渠道。

“智能+”是產業數字化的主渠道

製造業由工業經濟向數字經濟轉型的新動能。產業數字化方面“智能+”賦能製造業的具體表現包括:

(1)智能製造模式的推廣。賙濟院士講的智能產品是主體,智能生產是主線,以用户為中心的產業模式變革是主題,以信息物理系統和工業互聯網為基礎。近幾年來,智能製造模式相對早期又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呈現的主要特點有:“互聯網+”驅動下的以社會化媒體/Web2.0為支撐平台的社會化企業,以物聯網為支撐的製造物聯,以泛在計算為基礎的泛在製造,以信息物理系統連接為核心的工業4.0下的智能製造,“大數據+”驅動下的以雲計算為使能技術的雲製造,“人工智能+”驅動下的大規模個性化定製、精準製造服務推送、製造流程優化控制、預測製造乃至主動製造等極大地推動了智能製造模式的發展。

(2)智能製造裝備的自主可控。智能製造裝備的水平已成為當今衡量一個國家工業化水平的重要標誌。首先,智能裝備為全國製造企業實現智能製造轉型提供了國產化解決方案,提供工作母機是國家實現工業自主可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必須優先發展。其次,該產業正處於國際上傳統裝備業轉型升級的發展關鍵期,是各國競爭的焦點,是一個歷史的發展機遇。同時,工業4.0時代智能裝備產業是一個市場巨大的產業,中國在邁向製造強國的發展過程中,高端智能裝備必須打破傳統西方強國的壟斷地位,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才能在製造業高端產品中分得一杯羹,實現可持續發展。

(3)工業軟件“上雲”。隨着雲計算的深入應用,雲存儲、雲同步、雲備份逐漸普及,軟件行業“雲化”之勢悄然開啓。工業軟件雲化,即軟件服務商將軟件和信息資源部署在雲端,使用者根據需要自主選擇軟件服務。近幾年,移動互聯網、社交網絡、雲計算等新技術深刻影響着工業軟件領域,傳統工業軟件企業紛紛啓動“雲化”轉型。2020年4月10日,發改委和中央網信辦聯合發文《關於推進“上雲用數賦智”行動,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鼓勵企業部署“雲端”。未來幾年,將有更多工業軟件企業加速“雲端”部署,工業軟件將從套裝模式向雲化模式轉變,工業軟件雲服務將憑藉成本和資源優勢成為中小工業企業使用軟件的主流模式。企業上雲、推行雲服務是實施新型智能製造模式的基礎,也是製造業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方面。

產業規劃局|廣大副校長孫延明:“智能+”是產業數字化主渠道

“智能+”是數字化產業的推動力

數字化產業方面,當前,工業大數據已經成為數字經濟和智能經濟背景下的重要產業,應用正由企業單一營銷環節向全生命週期、全產業鏈蔓延擴散,成為驅動製造業創新發展的關鍵要素。在以大數據和工業互聯網技術為基礎的數字化時代,製造業的智能互聯網化正成為一種大趨勢,並且對製造業在生產方式、商業模式、價值鏈和管理方式等方面產生巨大而深刻的影響。

具體表現如下:(1)在生產方式方面,互聯網推動製造業大規模個性化定製,促使製造業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發展。(2)在商業模式方面,互聯網平台創新傳統原材料採購方式,形成線上線下市場營銷新模式,促進製造業服務化更普遍。(3)在價值鏈方面,互聯網優化製造業價值鏈結構,提升運行效率以及促進各環節融合發展。(4)在管理方式方面,互聯網更新傳統制造企業管理理念,完善製造企業信息化管理系統,形成製造企業扁平化管理組織。

“智能+”賦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基本面

1.用數字智能化手段武裝企業,擁抱工業4.0時代,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從製造企業內部着手,大幅度引進自動化和智能化裝備,逐步朝着智能工廠、智能生產方向發展,轉變管理理念和思維,在新的互聯網思維下重構企業管理方法和體系。在經營理念方面一改傳統單一業態、重資產的經營方式,利用“金融+”,採用與互聯網公司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關聯企業聯營等方式,通過“智能+”構築新的產業生態,找準定位,聚焦和打造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2.全產業鏈深度融合,用智能化提升產業附加值。隨着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與製造業融合的深化,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不僅僅是與某個工業門類融合,而是與所有工業門類融合;同時,也不僅僅是隻與工業企業某個環節的融合,而是與採購、設計、生產、銷售、售後等全價值鏈條的融合,包括直接與所生產和經營的產品融合。要在總體上提升產品附加值、市場競爭能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3.促進製造業服務化轉型,實現價值鏈攀升。製造業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平台提高客户感知度,挖掘客户個性化的需求,提高消費黏性。進一步將互聯網平台獲取的消費者信息用於大數據智能化決策,以實現精準營銷和個性化服務。同時,應用物聯網、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在線、實時、遠程和智能服務,創新服務模式,推動製造業企業向服務化轉型,實現微笑曲線的價值鏈攀升。

4.利用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制造業的商業模式。在銷售模式方面,整合線上線下銷售渠道,既貼近消費者又注重客户體驗,挖掘客户需求;在生產模式方面,利用互聯網技術,提供智能化、信息化產品;在經營管理模式方面,利用互聯網技術提高管理效率,使組織結構扁平化,以靈活應對市場變化。同時,構築生態系統的平台化運營,改變製造業競爭策略,逐步轉型為平台化企業。

“智能+”賦能中國製造,未來已來。中國正在以工業物聯網為抓手推進製造業轉型升級,以智能機器人為核心推進智能製造的發展,以開放創新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擁抱“智能+”製造,抓住新一輪產業革命機會,也將是中國製造走向中國智造的重要窗口期。

【作者】孫延明(廣州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博士生導師)

【作者】 孫延明

南方產業智庫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41 字。

轉載請註明: 產業規劃局|廣大副校長孫延明:“智能+”是產業數字化主渠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