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人類最多能活多少歲?科學家算出人類壽命極限,答案有喜有憂

由 展東明 發佈於 科技

長壽、長生這個話題從古至今都是人類比較關心的問題,每個人都想看到明天的太陽,都在這個世界上留有牽絆和難以割捨的事物。

所以不管是王侯將相還是普通百姓都希望自己能夠長壽,尤其是當今這個花花世界,我們更是捨不得離去。


有幸的是,壽命對於人類來説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不是個固定的數字,例如在原始的蠻荒時代,人類平均壽命只有15歲左右。

農耕時代人類(也就是公元前)的平均壽命最長也就20到25歲左右。壽命如此之短感覺還沒活就要面臨死亡。

到了1850年人類的平均壽命達到了40到45歲左右,也就是在2000年的時間內翻了一倍。為什麼人類的壽命會增長呢?

主要原因是人類早期的壽命並沒有觸碰到自身生命的極限數字,死亡率高的原因不是天災人禍就是疾病。


自19世紀以來,由於公共衞生、飲食、環境和其他領域的改善,人類平均預期壽命持續大幅度上升。例如,今天出生的嬰兒平均預期壽命接近79歲,而1900年出生的人平均預期壽命只有47歲。

20世紀70年代,人的最大壽命(最長壽的人)也有所上升。那麼人們比較關心的是,既然人的最大壽命可以延長,那是否有極限?而極限又在哪裏?

壽命極限


人類迄今為止被證實最長壽的人是珍妮·路易絲·卡爾芒(Jeanne Louise Calment)活了122歲零164天,1997年,卡爾芒在法國阿爾勒去世。

我國的那位256歲的李慶遠,並沒有相關的證據證明這是個事實,而且當今的科學也不會相信一個人可以活256歲。


雖然我們目前並不是很清楚,至少不完全清楚為何生物會走向衰老甚至是死亡,所以我們沒有真正的辦法可以準確的預測人類的極限壽命,或者延長人類的壽命,因為本質原因都沒找到,更談不上去着手解決問題。

不過,科學家還是通過一些間接的方法計算了預測了人類的極限壽命。


首先是1825年,一位名叫本傑明·岡珀茨(Benjamin Gompertz)人提出了動物種羣的生長模型,並預測了生物的消亡規律。

這就是岡珀茨模型,隨着我們年齡的增長,死亡率呈指數級增長。他通過複雜的計算得出人類的極限壽命在124歲左右。


再就是巴風係數,巴風是英國的一位生物學家,他在經過大量的研究動物,尤其是哺乳動物的壽命時發現了這樣的規律。

也就是一個生物的壽命是這個生物的性成熟期的5到7倍,他也將這個規律用在了人類的身上,得到了100到175的壽命。可以看出這完全是對現象的總結,可能還存在統計誤差,所以並不準確。


最後就是大家熟知的海弗裏克上限,生物學家將人類的皮膚細胞分離出來在實驗室的環境下培養,人類的細胞在合適的生存環境下只能分裂50代後就會停止。這就是海弗裏克上限。

而染色體末端的端粒,被稱為生物鐘,它記錄着細胞分裂的次數,每分裂一次,端粒就會縮短一些,直到完全消失。這似乎也驗證了海弗裏克上限的正確性。


根據細胞分裂的週期和次數,我們可以計算出人類的極限壽命在120歲左右。

不過我這裏需要多説一點,海弗裏克上限可以告訴我們生物的壽命上限,但它並不是細胞死亡、甚至是人體死亡的真正原因。


因為科學家還做了這樣的實驗,如果海弗裏克上限真的是導致生物的死亡的原因,那麼一個老人的細胞分裂次數肯定小於一個年輕人,但是在實驗中老人的細胞依然是分裂了50次。

這説明細胞的分裂次數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會隨着環境的改變發生改變。端粒這個東西消失以後,並不是不可以再次產生,它可以被新生酶替換,而且我們也知道癌細胞被稱為永生細胞,可以無限的分裂存活。

所以人類的衰亡並不是簡單的細胞分裂次數上限的原因,也不是端粒的原因。

這也説明,我們可以通過人工干預的手段,讓人體內的細胞分裂次數在特定的環境下增加,在未來有望實現更長的壽命。

雖然細胞不再分裂背後的真正原因我們還是沒有找到,不過人類壽命平均在未來肯定突破80、90不在話下,但還是存在極限。這一點確實令我們有些失望。

令我們高興的事,死亡率並不會隨着年齡的增長持續的走高


不過還是有好消息,以前人們認為隨着年齡的增長人的死亡風險會持續地增加,但是一項新的研究報告稱,一個人的死亡風險在105歲以上會減慢,甚至停滯趨於平穩。

也就是説,人類的死亡風險在80、90的時候會達到頂峯,但是隻要你熬過了105歲,那麼往後你的死亡風險一直會保持在一個固定的數值,不會再上升。


所以如果你運氣很好,幸運地活過了危險的70、80和90歲,很可能會活到110歲。具體來説,這項研究表明,105歲的人和109歲、110歲的人有相同的生存幾率,死亡和生存各佔50%。

這一事實告訴我們,在提高80至90歲以上的人的存活率,可以大大提高人類未來的平均壽命。所以夥伴們加油,我們一起扛過90歲。還有很大的幾率可以再看20年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