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價格是否受到從眾心理影響?
過去幾年,比特幣一直在努力被視為一種避險資產。雖然像黃金這樣的貴金屬仍然在這一類別中占主導地位,並且能夠在與金融市場相關性較低的情況下保持其價值,但許多人現在開始轉向比特幣,以擔當黃金過去一直主導的角色。然而,是什麼決定了比特幣的價格走勢?經濟中的宏觀變量是比特幣價格的唯一決定因素嗎?
有趣的是,倫敦布魯內爾大學(Brunel University London)最近的一項研究試圖尋找可能對比特幣價格的聯動或相關性產生影響的文化驅動因素。這篇論文還試圖理解不同類型的文化如何區別看待像價格行為這樣的概念。該研究指出,在 “個人主義(individualistic)” 文化中,“預期的羊羣行為(herding behavior)比集體主義(collectivistic)文化中要少。”其認為,比特幣的相關性或聯動性可能會導致 “個人主義” 經濟體的衰退。
jia mi注:羊羣行為指動物(牛、羊等畜類)成羣移動、覓食。後來這個概念被引申來描述人類社會現象,指與大多數人一樣思考、感覺、行動,與大多數人在一起,與大多數人操持一致,也被稱為羊羣效應、從眾心理。這個概念被金融學家借用來描述金融市場中的一種非理性行為,指投資者趨向於忽略自己的有價值的私有信息,而跟從市場中大多數人的決策方式。羊羣行為表現為在某個時期,大量投資者採取相同的投資策略或者對於特定的資產產生相同的偏好。
“因此,他們(投資者)可能會遵循自己認為可靠的比特幣基準價格,因為它的市場份額大、透明度高、歷史較長、交易所關閉的幾率較低等等。因此,個人主義應會降低比特幣的價格波動。”研究這樣解釋道。
研究指出,集體主義導致了比特幣價格的更高聯動。並進一步認為,在更緊密的社會中,即更具剛性的社會中的個人,往往更易發現同質行為(homogenous behavior),並導致更高的 BTC 相關性,即使在傳統市場也是如此。
這篇論文還研究了比特幣交易所關閉等方面的因素,認為社會組織優先於集體主義的社會和地區可能更不願意冒險。
雖然論文中提出的論點大多是假設的,並受到設定參數的驅動,但是即使我們看看這些年來諸如加密領域取得的接收創新,個人主義社會和集體主義社會之間的裂痕也是顯而易見的。對這種變化持懷疑態度的國家在許多情況下本質上更加保守。印度之前的加密禁令可以被認為是這種裂痕的例證。
論文進一步論證:“我們發現,在更嚴格、更集體主義的社會中,比特幣價格更有可能出現聯動。”然而,以金融開放形式存在的國際比特幣交易所之間更大的連通性,減少了文化變量對投資者行為和比特幣價格聯動的影響。”
然而,在過去的幾個月裏,比特幣的價格已經表明,在全球市場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下,這種基於文化因素的假設或許站不住腳。需要指出的是,由於新冠疫情大流行,2020 年被證明是全球市場集體統一的一年。
3 月 12 日的價格暴跌可以説是一種“羊羣行為”,但正如該論文所陳述的那樣,並不是只針對某一地區或某一人口羣體。不管怎樣,今年剩下的時間將揭示,流動性危機期間的集體恐慌是否會削弱比特幣 2020 年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