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代奧密克戎的變異株在哪?柳葉刀:可能正在免疫低下感染者體內
近日,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發表了一篇題為《下一個新冠病毒“關切變異株(VOC)”在哪》(Where is the next SARS-CoV-2 variant of concern?)的評論。評論表示,某個免疫力低下的新冠感染者體內可能正在進化着一個新冠病毒變體:它具有高度傳染性、能挑戰現有免疫和療法。
這篇評論文章會聚了眾多病毒研究界的大咖,包括劍橋大學的古普塔(Ravindra K Gupta)、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Thomas P Peacock、哈佛大學公共衞生學院的漢納格(William Hanage)等。評論稱,新冠大流行的特點是一波又一波的病毒新變異株席捲全球。這些變異的最終來源尚不確定,但初步證據表明,至少有一些變異來自於新冠病毒的長期感染者,例如某些免疫功能低下的感染者。在他們的身上能夠觀察到這種現象。
評論呼籲,目前全球最緊迫的任務是為那些新冠病毒的長期感染人羣提供優質的醫療保健,並優先為他們提供治癒性治療。如果未能妥善管理這些新冠病毒的長期感染者,會給個人和公共健康帶來風險。
《柳葉刀》的這篇文章解釋道,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羣,比如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患者或接受器官移植者,其免疫系統可能難以消除新冠病毒的持續感染。初步數據表明,新冠病毒在免疫力低下患者體內的感染通常會持續數月,隨着時間的推移,新冠病毒會持續獲得新的突變,因為它們可能會逃避免疫介導的中和並磨練其感染人類細胞的能力。
同時,由於免疫力低下患者體內持續感染中的病毒種羣大小不受傳播瓶頸的限制,與一般人羣相比,新冠病毒的突變速度會加快,因此這種持續變異通常會讓病毒產生相當大的基因新穎性。儘管單個宿主內病毒的進化壓力可能不同於宿主之間傳播的適應,但有理由假設下一個“關切變異株(VOC)”可能來自具有高度遺傳多樣性、具有耐藥性的感染者人羣。
作者舉例,“關切變異株(VOC)”阿爾法(Alpha ,B.1.1.7)出現在英國,哪怕是比較和阿爾法關係最近的共同祖先毒株,阿爾法都顯示出高度不同:它積累了一系列具有令人擔憂特性的突變,其速度比當時其他新冠變異株更快。
早在2020年6月,劍橋大學的病毒學家古普塔就曾注意到類似的情況。當時他收治的一名患者在一個月前因新冠肺炎入院,而且住院期間持續排毒。這名患者此前因淋巴癌復發而接受利妥昔單抗治療,這種藥會耗盡他產生抗體的B細胞,這使他很難對抗新冠病毒的持續感染。
古普塔研究過艾滋病抗藥性問題,這讓他對這一特殊新冠病例感到好奇,他試圖治療了這名患者。儘管被給予抗病毒藥物瑞姆昔韋並進行了兩輪血漿治療,2020年8月這名患者在確診101天后還是死亡了。當古普塔研究這名患者體內的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時,他發現病毒獲得了一系列突變,可能使其具有更強的免疫逃脱能力。古普塔隨即將研究成果以論文形式發表,已成為各國研究人員試圖瞭解阿爾法起源的重要參考。
古普塔當時就給世界提了一個醒:需要關注免疫低下人羣在新冠大流行中的潛在作用。如果這一人羣為新冠病毒提供了進化譜系的機會,而新產生的譜系傳播速度更快,更具致病性,那麼這些慢性的新冠感染不僅對患者構成危險,而且還可能改變新冠大流行的進程。
然而,近兩年過去了,情況並沒有得到改變。一代又一代的新變異株在進化樹上不起眼的位置突然崛起,並迅速取代前一個“關切變異株(VOC)”,席捲全球。
在德爾塔(Delta,B.1.617.2)全球流行株幾乎一統江山之時,它的遠親奧密克戎(Omicron,B.1.1.529)出現了大約45個突變,將奧密克戎與其祖先毒株分開。此前的貝塔(beta ,B.1.351)和伽馬(gamma,P.1)同樣也是從各自最近的祖先毒株中分離出來,同樣出現了很多突變。
值得注意的是,德爾塔起源於印度,奧密克戎起源於南非,這兩個國家的公共衞生條件都有待提升,缺乏對病毒基因組序列的持續監控。而南非更是有着全球數量最為龐大的免疫力低下人羣——艾滋病病毒攜帶者。可查資料顯示,南非艾滋病攜帶者達700萬人,約佔該國人口的13%。
《柳葉刀》的評論在最後呼籲:治癒免疫功能低下的新冠感染者至關重要,因為他們可能攜帶下一個新冠變異株,一種具有高度傳染性的新變體,並挑戰現有的免疫和療法。
世界衞生組織流行病學家瑪麗亞·範·科霍夫此前也表示,所有國家都應盡其所能,儘量減少新冠病毒的傳播。“這種病毒傳播得越多,它發生變異的機會就越大。”瑪麗亞·範·科霍夫説,“我們在玩一場非常危險的遊戲。”
(wyp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