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互助”將終止!網絡互助平台為何相繼“關門歇業”?
3月26日晚間,水滴互助發佈公告稱,原互助計劃將於2021年3月31日18時正式終止。水滴互助在公告中表示:
對於在保障中的互助會員,將為其投保一年最高保額為50萬元的健康險。在此之前,不幸確診大病的會員,自首次診斷之日起180天內,可繼續發起申請。
若符合原互助條件,將由平台提供合理賠付。對於用户賬户內的餘額,平台將從公告日起5日內發起退款。
類似“水滴”的退出,今年並不少見!
2021年以來,已有美團互助、輕鬆互助等兩家頭部互助平台關停,加上水滴互助,目前互聯網互助領域頭部玩家僅剩下少數幾個平台。
那麼,到底為什麼一段時間以來,網絡互助平台相繼“關門歇業”?曾經飛速增長的網絡互助,難道真的要就此退出歷史舞台了嗎?
這是企業上市前的“斷臂求生”嗎?
從2016年5月上線至今,水滴互助在26日晚正式宣佈原互助計劃將於3月底正式終止。對於此次水滴互助選擇終止原互助計劃的原因,有業內人士認為這是水滴在籌備赴美上市前的“斷臂求生”。畢竟2020年7月,關於水滴最快2020年年底之前完成上市的消息就已經傳來,而互聯網互助的合規性風險的確是擋在上市前路的一個障礙。
經濟學者付立春:
因為網絡互助平台還是涉及很多性質認定的問題,比如説是眾籌,是金融,還是社會團體?它的牌照、監管、規範性等種種問題可能現在都很難完全規範。即使規範了,它的監管是不是到位?是不是符合上市對資產性質要求?也存在着很多疑問。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可能進行剝離,在上市之前是最安全、最保守的一種操作。
(資料圖)
原來網絡互助平台資金缺少合法的身份
經濟學者付立春:
作為基本社保和商業健康保險之外的另一種保障方式,以大病互助為形式的網絡互助平台近年來快速發展,“花小錢,防大病”的理念也讓網絡互助平台近些年快速聚攏一批用户,站在了風口上。由於它互聯網信息的屬性,傳播性非常廣,一些平台或者公司一旦成立,就會有很強的品牌效應,有很多客户基礎。
通過參與網絡互助,只需要每個月分攤幾元錢到十幾元錢,就可以獲得幾十萬元的互助保障,可以彌補中低收入人羣在基本社保和商業健康險之間的“真空地帶”,滿足低門檻的保障需求。然而,從2011年張馬丁創立的“互保公社”再到今天,十年過去,網絡互助產品越來越有商業保險的樣子,但是卻始終遊走在合規的邊緣。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網絡互助平台資金缺少合法的身份。
董登新:
網絡互助平台沒有合法的保險身份,不屬於法定保險機構,沒有合法的保險牌照或相應的營業執照。因此,在身份上、在市場地位上,它是不確定的或者是未知的,甚至存在灰色或黑色“户口”。
監管來了!各家互聯網公司紛紛收手
曾經憑藉低門檻、便利性、巨大流量等優勢一度野蠻生長的網絡互助,如今已行至重要關口。有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5月底,我國已有3.3億人加入網絡互助平台,這意味着全中國每10個人中就至少有2個人參加。然而在這個領域裏,監管還仍然是空白。
2020年9月,銀保監會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局曾發佈《非法商業保險活動分析及對策建議研究》的文章,稱有的網絡互助平台會員數量龐大,屬於非持牌經營,部分前置收費模式平台形成沉澱資金,存在跑路風險。如果處理不當、管理不到位,還可能引發社會風險。而平台監管缺乏制度依據,處於無主管、無監管、無標準、無規範的“四無”狀態。
(資料圖)
監管信號的釋放也迅速傳導到各個平台。董登新分析,沒有保險牌照的網絡互助平台可能會遭遇巨大的政策風險,這也是為什麼各家互聯網公司紛紛選擇了收手,關閉平台。
監管趨嚴,網絡互助平台洗牌在所難免
隨着監管趨嚴,網絡互助平台的洗牌在所難免。目前來看,針對網絡互助平台的監管問題,國家層面也在不斷摸索。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首席風險官兼新聞發言人肖遠企在2021年年初銀行業保險業2020年改革發展情況發佈會上,針對網絡互助平台發展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肖遠企:
下一步,我們還將對網絡公司開展互助業務給予進一步的關注,瞭解其運行的方式和風險情況,再根據情況採取相應措施。
來源: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