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平台抽成最高達50%?司機不知道怎麼算,工作人員稱是“敏感話題”

據新華社報道,針對網約車平台服務費的一項調查顯示,司機大多知道這筆抽成的存在,卻對比例如何計算、有無依據不太瞭解。比如,有司機反映,平台抽成比例並不固定,少則20%-25%,有時是約35%,最高甚至達到50%。對此,某網約車平台工作人員表示,平台服務費屬於敏感話題,即使自己“心裏可能有答案”,但是“不確定也不敢回答”。

網約車平台抽成最高達50%?司機不知道怎麼算,工作人員稱是“敏感話題”

同一個訂單下,司機賬單和乘客賬單的顯示價差。圖據新華社視頻

所謂網約車平台服務費,也被許多司機稱為“抽成”,就是乘客實付車費和司機實收車費之間的差額。作為出行平台,既需要追求利益,也需要填補在安全保障、業務運營、產品更新、人員管理等多個方面付出的成本。在平台的每個訂單中以一定的比例進行抽成,本來在情理之中,也符合市場規範。

不過,任何一家公司對員工和消費者收取的任何一筆費用,都不該是本糊塗賬。作為受到歡迎的出行平台,服務費更該遵從明碼標價的市場規定。從調查來看,網約車抽成比例過高,不少司機都表示“吃不消”,也是一些乘客感到打車越來越貴的主要原因;個別抽成比例高達整單車費的一半,更讓司機和乘客完全摸不着頭腦。服務費用搖擺不定,且沒有明確説法,難免落得壓榨員工和店大宰客的嫌疑;即使抽成浮動要受訂單途經地區、所花時長、所用車型等等因素影響,結果有所不同,那也該有個一目瞭然、可供計算的清單,公開顯示這筆費用的“計價器”,而不是以此作為任性變價的藉口。

網約車服務費涉及消費者、司機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響平台的經營狀況。即便真是一個“敏感話題”,也該有透明的計算公式,該在解法思路中體現企業的社會擔當。在這類擁有價格主導能力的出行企業面前,消費者和司機同屬弱勢羣體,其價格制衡能力顯得相對有限;回應他們對於網約車服務費的關切、平衡互聯網出行市場的交易關係,還需要監管部門及時介入。如果調查發現,確實是平台的計算方式不夠合理,甚至是暗藏貓膩,那就督促其儘快整改,並依法嚴肅處理;如果是因為平台信息不明造成了公眾誤解,那就及時糾正不足之處,解開員工和消費者的困惑。

如今,打車出行是百姓剛需,互聯網約車是大勢所趨。涉及公眾利益,網約車平台在逐利的同時,也要多想想自身的公共服務屬性;把服務細節做到位,首先就體現在把收費細則説清楚。總之,網約車平台服務費,別總想着“藏底牌”這種“好事”了。(記者 殷呈悦)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57 字。

轉載請註明: 網約車平台抽成最高達50%?司機不知道怎麼算,工作人員稱是“敏感話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