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雲時代 中國雲

由 夏侯依絲 發佈於 科技

9月17日,阿里巴巴在2020雲棲大會現場發佈了新一代雲端計算機“無影”。
阿里雲智能供圖

9月17日,阿里2020雲棲大會北京分會場,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與現場記者雲對話。
本報記者 楊俊峯攝

9月17日,阿里巴巴達摩院在2020雲棲大會現場發佈了一款物流機器人“小蠻驢”,將雲的變革帶入終端。
阿里巴巴達摩院供圖

7月21日,智能機器人在山東濟南樂山小區巡邏。它能監控小區噪音、火災和違章停車等警情向社區民警傳送信息。
郝鑫城攝(人民視覺)

9月17日,阿里2020雲棲大會(前身為阿里雲開發者大會)開幕。今年是雲棲大會舉辦的第12年,也是雲棲大會首次在線上舉辦的一年。

會上,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説,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雲技術正在快速滲透進我們的日常生活。今天“萬物皆可雲”,雲正成為這個時代的一個載體,也是數字化發展的一個標誌。

從健康碼到城市大腦,從雲上課到雲辦公,雲技術正在逐漸改變我們的社會。不僅是中國,近年來,以阿里雲、騰訊雲、華為云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加快出海步伐,“中國雲”正為越來越多的國際客户提供數字服務。

無論是在國內更新迭代,還是“走出去”打開市場,“中國雲”發展的強勁勢頭,既標誌着中國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也為未來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可能。雲技術在不斷釋放存量資源活力的同時,正帶領我們進入一個更加智能的數字雲時代。

雲應用——

應對挑戰的新力量

在阿里2020雲棲大會開幕式上,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説,新技術既是戰勝疫情、應對人類共同挑戰的新力量,也是全速開創人類共同未來的新力量。

在阿里2020雲棲大會北京分會場,通過視頻連線的形式,張勇同在場記者分享了疫情防控期間阿里雲技術協助調動社會資源的3個故事。

2月5日凌晨5點,疫情防控健康信息碼雛形在杭州誕生。產品上線前半小時迭代更新一次,上線後半天迭代更新一次。2月7日,餘杭區率先發布“餘杭綠碼”並開放註冊和信息填報;2月11日,杭州健康碼在支付寶上線;一個星期後,這張小小的健康碼在超過100個城市落地,為中國抗擊疫情、復工復產提供了有力支援。

2月15日,阿里達摩院(阿里科技研究院)的AI(人工智能)技術被應用到對新冠肺炎的臨牀診斷上,它可以在20秒內判讀新冠肺炎疑似案例的CT影像,最終識別準確率達到99%。通常情況下,50個病例,需要花費醫生8小時的時間才能診斷完畢,但在AI的輔助下,醫生不到10分鐘就能完成工作。

3月1日,基於雲技術的阿里巴巴辦公軟件釘釘發佈日語版在家辦公指南,日本的企業員工、學生和老師可以像中國一樣切換到在家上班上學的模式。一時間,“山川異域,風月同‘釘’”在日本成為流行語。此外,阿里雲擴容超10萬台雲服務器作為支撐,讓人們在手機屏幕前與世界各地的同事、客户、合作伙伴緊密相連。

張勇對本報記者説,阿里巴巴為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準備了20年,雲技術在疫情防控中發揮的作用讓人們看到,過去20年間打下的數字化基礎可以有更廣闊的使用範圍,產生更深入的影響。“這些故事讓我們看到了今天在全面走向雲智能的大時代面前,我們所面臨的共同挑戰和共同機遇。新技術代表的生產力,是我們戰勝疫情、開創未來最好的助力。”張勇説。

雲政務——

安全、便捷、高效

今年,全國兩會“委員通道”“代表通道”和“部長通道”,採用了一種特殊的採訪方式——雲採訪。

與往年記者雲集、熙來攘往的場面不同,今年的“通道”均通過視頻連線進行——參加採訪的記者身處幾公里之外的大會新聞中心駐地,在鏡頭和電視屏幕前向代表委員提問。

每年全國兩會,都是新技術手段和新科技產品演練應用的大平台。今年,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雲技術的廣泛運用,讓兩會開得更安全、服務更精準、報道更高效,將會場內外的新氣象、新聲音生動呈現在全球面前。

不只是“代表通道”,兩會期間,代表委員駐地內的網絡視頻採訪間也成為“標配”。

根據防疫要求,兩會期間新聞記者主要通過網絡視頻等非面對面的雲採訪模式,與代表委員連線交流。

從以往的“跑兩會”,到如今把會場延伸到雲端,“臨危受命”的網絡會議,方便高效地傳播了代表委員的真知灼見,實現了會內會外的互通互聯。因此,今年兩會也被記者們稱作“雲兩會”。

事實上,在防疫期間,以騰訊會議、阿里釘釘為代表的視頻會議產品,已經被廣泛用於雲辦公、雲招商、雲教學,並在復工復產、“停課不停學”的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雲兩會”的順利進行,體現了中國互聯網技術的“硬核”能力,也是中國加速進入數字時代的重要表現。

實際上,不止“雲兩會”,早在2012年,基於雲技術的城市治理解決方案也被國家重點關注。2012年11月,住建部發布《關於開展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其中指出“智慧城市”是通過綜合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整合信息資源、統籌業務應用系統,加強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的新模式。2016年10月,在雲棲大會上,杭州市政府宣佈啓動城市數據大腦建設,為這座城市安裝一個人工智能中樞。到2019年底,杭州城市大腦已更新到3.0版本,包括公共交通、城市管理、衞生健康、基層治理等11大系統48個應用場景,日均協同數據1.2億條。截至2019年,全球有20多個城市引入城市大腦。目前,城市大腦合作的城市包括:杭州、海口、北京、上海、重慶、天津、鄭州、蘇州、雄安、衢州、澳門等。

今年,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城市大腦也發揮了出色作用。全國推行的健康碼,正是依託城市大腦的能力支撐,才能率先在杭州推出。復工復產期間,杭州又在18小時內上線了“杭州市企業嚴格防控有序復工數字平台”,具備企業復工申報、員工返工檢查、防疫措施引導等功能。

雲生活——

新興業態快速發展

2020年,雲生活成為新趨勢。

實體課堂變網課,在線教育讓學生“停課不停學”;開展“空中雙選會”,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遠程辦公助力復工復產,距離不影響效率;“雲招商”開啓客商在線對接模式,不見面也能簽約;足不出户看展覽,公共數字文化服務更多樣……多種新興業態快速發展,人們網絡生活空間在拓展。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為防控疫情蔓延,中國的大中小學延期開學,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下,全國的大中小學生紛紛進入網課模式。2月初,教育部發布《關於疫情防控期間以信息化支持教育教學工作的通知》,鼓勵企業積極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優先向需求迫切的地區,提供“互聯網 教育”的技術支持和應用服務。

教育部將中小學教材編寫出版單位提供的免費電子版教材鏈接統一予以公佈,供全國學生免費下載。教育部、工信部與中央電教館等聯合建立工作協調機制,相關企業準備7000個服務器、90T帶寬,可供5000萬學生同時在線使用,確保“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台”平穩開通運行。

為解決偏遠貧困農村地區學生學習問題,中國教育電視台第四頻道通過直播衞星平台向全國用户傳授有關課程學習資源,將覆蓋偏遠貧困農村地區,特別是網絡信號比較弱和有線電視沒有通達的地區。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學校也為學生提供針對性補貼和幫助,緩解網課給部分學生帶來的經濟壓力……不同層次的舉措多管齊下,用責任和堅守為學生搭建起特殊的“雲課堂”。在一個月左右時間裏,中國為1.8億中小學生、近4000萬在校大學生提供居家學習支持。

疫情防控期間,在線辦公的需求激增。曾經作為輔助工具的線上辦公軟件,如今成了必需品。阿里巴巴的釘釘、騰訊的企業微信和騰訊會議、飛書、華為的WeLink等辦公軟件迅速通過免費開放服務、升級原有功能以及開發防疫工具等方式,幫助企業戰疫。遠程辦公行業因此迎來爆發期。

除了雲上課和雲辦公,今年,雲技術在幫助高校畢業生解決就業問題方面,也可圈可點。

據顯示,今年高校畢業生規模達874萬人,增量、增幅很高。為解決高校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問題,教育部會同人社部、工信部、國資委、央廣總枱、團中央等5月份聯合啓動了2020屆普通高校畢業生“百日衝刺”行動,首次聯合9家社會招聘機構推出“24365校園網絡招聘服務”活動,舉辦重點行業、重點區域、重點羣體專場招聘40場。除此之外,教育部還創建了“畢業班輔導員就業工作系統”,對就業工作進行雲管理;推出“互聯網 就業指導”直播課提供雲指導;搭建“全國高校畢業生網上籤約平台”推出雲簽約。“雲招聘”由此成為今年人才市場的熱詞。

雲未來——

數字化升級的必由之路

誕生近40年的個人電腦,今年迎來一次重要進化。

9月17日,在阿里2020雲棲大會現場,張建鋒展示了第一台雲電腦“無影”。這是一台長在雲上的“超級電腦”,在本地沒有主機,也看不見電腦CPU和硬盤的影子,因為這些硬件設備都集中在雲端的數據中心裏。

張建鋒在發佈現場展示,在一張名片夾大小的C-Key(雲設備載入終端)上,通過指紋開機登錄後即可接入雲電腦服務。只需連接一塊屏幕,就可以進入專屬雲電腦桌面,訪問各種應用和文件,進行設計建模、動畫渲染等操作。這就是“無影”所帶來的未來工作方式。

“算力從線下遷移到雲端是大勢所趨,這一點不僅在數據中心上發生,在端上也會發生。”張建鋒説,現在無論在一個公司、一個組織也好,一個家庭也好,PC(個人電腦)電腦的利用率並不高。未來每個人都可以在雲上擁有一台超級電腦,想用就用,不用就暫時歸還到雲裏。如果雲電腦被廣泛使用,可以減少50%以上的算力浪費。

傳統的郵政行業目前也在加速採用雲技術盤活存量資源。

隨着中國郵政業務全面在線化、數據化,傳統商業數據庫的弊端開始顯現,除了使用成本高之外,還很難滿足系統高併發、高增長、大數據量操作的運行要求,也無法有效適應未來業務系統發展和產品迭代的要求。為此,中國郵政引入了阿里云云原生數據庫。

中郵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龔永恆説,中國郵政2016年4月開始啓動建設“新一代寄遞平台”核心業務系統,並採用阿里云云原生分佈式數據庫替代了以前採用的傳統商業型數據庫。基於阿里雲數據庫產品構建的“新一代寄遞平台”,有效支撐了“雙十一”等業務高峯期的生產作業處理,並在今年保證疫情防控期間防疫物資的運送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其中,2019年“雙十一”訂單業務峯值高達1億件以上;收寄量業務峯值超過7000萬件;投遞業務峯值達3000萬件。

2009年2月,阿里雲操作系統“飛天”誕生。這一雲操作系統最大可擴展至10萬台計算集羣,一舉成為全球集羣規模最大的計算平台。在2020雲棲大會上,張建鋒宣佈阿里雲進入2.0時代:飛天雲這個“超級計算機”,將裝上一個數字原生操作系統,就像Windows讓電腦走進千家萬户一樣,升級後的雲讓人類和雲計算的交互更加容易,讓雲能夠普及到更多企業、更多個人。

除雲電腦“無影”之外,當天,阿里巴巴還發布了一款物流機器人“小蠻驢”,將雲的變革帶入終端。張建鋒認為,雲端一體和雲釘一體是數字原生操作系統的重要組成。這兩大戰略將改變人們使用雲的方式、改變應用開發的方式,開創一種全新的雲計算形態。

張建鋒表示,升級2.0之後,雲將深刻改變企業組織的形態,不單讓企業信息系統變得更加敏捷和智能,更能增強組織間的協作,帶來高效的社會化大協同。這是數字化升級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