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奮鬥者”號回來啦!

由 納喇傲兒 發佈於 科技

◎ 科技日報記者 王祝華

“‘奮鬥者’回來啦!”

“爸爸回來啦!”

11月28日上午8點30分,科技日報記者來到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南山港碼頭,看到來自中科院、中船集團等單位參研參試人員家屬、科研院所工作人員、小學生們,已經早早在碼頭整齊地“排好隊列”,有人準備好了口號,有人準備了標語,帶着鮮花,趕來歡迎“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海試順利返航!

自2020年10月10日起,“奮鬥者”號赴馬裏亞納海溝開展萬米海試,成功完成13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11月10日8時12分,“奮鬥者”號創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

11月28日上午,“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海試順利返航

“我爸爸好酷!”

“船上那位剛好站在護欄橫幅上‘祖國’二字那的就是我愛人。”中國船舶702所工程師、潛水器電子系統設計師、試驗組組長張偉的愛人梁女士眼含着激動地淚水,不停向船上的丈夫揮手召喚。她告訴記者:“分開2個多月了,孩子和家裏的老人,還有我自己,都很想念他!能來接他回家,很激動,很興奮,很自豪!”

科研人員張偉的愛人與孩子在碼頭迎接家人回家

“我爸爸好酷!”張偉7歲的兒子張睿宸站在碼頭,向漸漸靠岸的“探索一號”科考船上的爸爸使勁揮動着手中的小紅旗。今天,小睿宸特意帶上自己為“奮鬥者”號創作的一幅畫過來迎接親愛的爸爸。

在這次海試任務中擔任潛水器主駕駛的張偉説:“能參加到國家的重大項目,是非常大榮幸,這是我們國家深潛事業的又一個里程碑事件。”“平時也經常跟孩子聊起自己的工作,雖然小孩子還不是特別懂這裏面的意義,但是就覺得爸爸很厲害!”張偉樂呵呵地説道。

“6個颱風排着隊來”

“這次海試任務最大的特點是海況非常惡劣,連續遭遇了6個颱風的影響,颱風排着隊來。”已經連續3次參加深潛任務的中科院深海所首席顧問劉心成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此次任務對設備和船舶的戰鬥力是很大的考驗。“我們最大的困難是要保證船舶的安全。這段時間,大家每天都要做大量的工作,每一次深潛結束都要進行全面檢查,就像人體檢一樣,找到故障點後仔細排查。”

“三次執行任務,每一次都是不同的感受。2009年-2012年的‘蛟龍號’海試是我們國家載人深潛的起步階段,是最困難的,很多技術還不是很成熟,主要引進國外的技術,然後我們來總體集成。接着到‘深海勇士’號,再到現在的‘奮鬥者’號,從材料等各方面,我們攻克了許多技術難關,現在可以説,我們很多技術甚至比國外的還好。”劉心成説。

11月28日上午,“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海試順利返航,參研參試人員列隊準備下船

這位“大粉絲”你猜猜是誰?

在“探索一號”科考船上,記者看到,中國科學院院士、海南大學校長駱清銘就像一名可愛的“粉絲”,繞着“奮鬥者”號潛水器來回轉,向旁邊科研人員仔細討教潛水器的功能特點。“今早我趕過來的路上,特別給這次科考團隊的領隊發了個祝賀短信,祝賀他們為國家爭得了榮譽!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由衷地敬佩他們。”

“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

駱清銘長期從事生物影像學新興交叉學科的研究,面向腦科學和蛋白質科學研究的重大需求,在神經光學成像和光學分子影像領域作出了系統的創新性貢獻。2018年9月,作為引進人才,駱清銘來到海南後致力於海南大學創建世界一流學科和國內一流大學的規劃和實施工作。

他告訴記者,希望能在自己的帶領下,發揮海南大學“南海海洋資源利用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用,與中科院深海所深入合作,在南海海洋資源保護與利用上做出更多成績。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均由科技日報記者王祝華 攝

審核:朱麗

終審:冷文生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