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面臨“深度閲讀”危機,“如果大家都不思考,這個民族、社會就會缺乏上進心”
【環球時報記者 張 妮】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前夕發佈的《2020年度中國數字閲讀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數字閲讀用户規模達4.94億,增長率5.56%;人均電子書閲讀量9.1本;人均有聲書閲讀量6.3本;人均紙質書閲讀量6.2本,同比減少2.6本。另據去年發佈的《第十七次全國國民閲讀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成年國民網上活動行為中,以閲讀新聞、社交和觀看視頻為主,娛樂化和碎片化特徵明顯,深度圖書閲讀行為佔比偏低。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説國人面臨閲讀危機有點過度,但某種程度上,我們正在面臨“深度閲讀”危機或“經典閲讀”危機。
四大名著真的細讀過嗎?
“我不認為中國人比10年前更不愛讀書了,因為整個社會的文化水平在提高。大學生比過去多,手機裏也可以看書,整個社會的閲讀能力和廣度都在提升,但閲讀確實面臨很多問題。”張頤武表示,我們閲讀的書往往太淺了,大量是比較實用的教輔材料,而那些文學經典、哲學經典等對修養有利、能陶冶性情的經典著作讀得並不多。“雖然很多經典著作我們覺得很熟悉,因為在學校學過課文或者通過聽書知道一些梗概,但這些都是比較膚淺的瞭解,無法替代看原著。四大名著我們真的細讀過嗎?”
在著名作家、小説《解密》《暗算》作者麥家看來,不只是中國,全世界都面臨“深閲讀”危機。上世紀80年代,很多人喜歡讀那種難懂的作品,需要一遍又一遍閲讀的經典都追着去讀。現在這種閲讀風氣已經沒有了,國外也是這樣。探索性的文學作品讀者越來越少,跟着明星、潮流的書籍閲讀被追捧。“我期待的方式是知識分子閲讀引領大眾閲讀。但現在,大眾閲讀掩蓋了知識分子閲讀。”麥家認為,知識分子閲讀是帶着思考和爭論在閲讀,“這個過程不是在吸取營養,而是釋放自己的思考。但現在我們的閲讀大都是一種所謂的心靈雞湯,是淺閲讀、快速閲讀、碎片閲讀。不去啃骨頭,只吸奶水”。
“全世界面臨‘深閲讀’危機,或許是互聯網科技導致的。”麥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互聯網讓信息過於爆炸,大家被淹沒其中,沒有那麼多時間和興趣去深閲讀。科技越發達,人們能滿足自己精神需求的方式就越多,那種啃骨頭的精細深度閲讀確實讓人有點畏懼,往淺顯易懂方向發展是大勢所趨。“互聯網在某種程度上是消解精英的,互聯網讓每個人都有發聲的權利,每個人都是自媒體,個人的閲讀清單遍地可撒。淺閲讀的人肯定比深閲讀的人多,當前者的聲音過於喧囂時,很容易將後者的聲音掩蓋。”
張頤武表示,社會壓力大、耐心不夠也是深閲讀缺失的重要因素。“中國人還是很忙的,特別是中產階級、年輕人壓力很大,讀那種要應對具體事務和考試的書都來不及,很難有時間和熱情讀經典著作。現在大家追趕新知識的熱情並不低,但不少人認為讀經典跟自己的生活離得比較遠,需求弱化了。”另外,短視頻文化的興起也會擠佔人們的閲讀時間,“抖音等平台上有很多非常有趣的短視頻,看完一個馬上又給你推薦一個,這種流狀的視覺感受會佔用人們大量時間,影響閲讀興趣”。
淺閲讀,思想是打不開的
兩位專家都認為,雖然經典名著看似與現代人的生活沒有直接關係,但其實有大用。讀經典不僅能提升鑑賞能力、思考能力和談吐品位,更會提升人的思想厚度和寬度,整個人的氣象和生命感受力都會因此而不同。
“因為經典著作是被千秋萬代的人檢驗過的,具有社會公認的價值。你可能讀一遍不夠,要讀兩遍三遍甚至更多遍才能讀懂。這也就強迫閲讀者帶着思想去閲讀。”麥家表示,有些經典原著的內在思想體系就像歐亞板塊一樣凝聚在一起,需要閲讀者慢慢分析、拆解,這就需要一種思考能力。
如果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社會缺少思考能力會怎樣?麥家引用了蘇格拉底的一句話:未經審視的生活不值得一過。“一個人一旦缺乏思考能力,就會缺乏判斷能力,很難建立自己獨立的、高潔的價值觀和世界觀,變成人云亦云的烏合之眾,容易被人利用。而民族和社會是由個人組成的。如果大家都不思考,這個民族、社會就會缺乏上進心。”
張頤武認為,現在有很多聽書、快餐式讀書方式會介紹一些經典著作梗概。但它們應該是引導大家去讀原著,而不是聽完就不讀了。張頤武舉例稱,小説引入故事的方式、語言風格以及對人物心理的細膩描寫等,是聽故事梗概無法替代的,哲學等思想類書籍更不能簡化閲讀。哲人的思維方式、闡釋方式等會提升你的思考方式和思維能力。“如果你能欣賞文學、詩歌的美,旅行時就不會僅停留在打卡層面。一個社會如果缺少人文、趣味和深度,是不理想的。”
每天20分鐘
“誰都不能去改變一個時代,但可以調整和校正。現在讓大家完全去做知識分子閲讀是不現實的。讓大家完全不做手機上的碎片淺閲讀,也不現實。但我們不能把全部閲讀時間都交給淺閲讀。”麥家認為,如果一天有100分鐘閲讀時間,至少要拿出20分鐘或30分鐘去做深閲讀。飛機上、高鐵上、等人的時候都可以帶上一本書,這種零碎的時間還是很多的。
最近幾年,麥家發起“麥家陪你讀書”公眾號,讀的全是古今中外名著,現在約有70萬讀者粉絲。“有些高難度名著是需要解讀的。就像古建築上的雕樑畫棟很多人看不懂,需要有人講解這是什麼典故,有什麼講究,就會越看越有趣。”麥家表示,閲讀經典如果有人教,有人領,當然是最好的,但沒人引領也沒關係。“即便只是粗粗地看,也會感覺到它本身的美。慢慢接觸,看得多了,很多門道自己會通的。”
“當你很忙、很焦慮時,深度閲讀即便讀《唐詩三百首》也會讓你感受到美好,讓你放鬆,讓你在緊張的時間也能獲得美好的感悟力。”張頤武表示,放鬆有容易的放鬆和艱難的放鬆。艱難的放鬆會讓你得到更多東西,讓你感受到一種超越的快樂,遠遠超過躺在家裏睡覺。“我們讀經典,就相當於在精神上跑了一場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