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加速技術升級,「未感科技」推出高性價全視角500米探距新品

由 廉擁軍 發佈於 科技

自動駕駛的興起,使得人們對於環境智能感知的要求日趨嚴格。

在整個自動駕駛架構中,傳感層通常擔當的是汽車“眼睛”的角色,包括車載攝像頭等視覺系傳感器和車載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和超聲波雷達等雷達系傳感器。只有具備了視覺感知能力,自動駕駛車輛才得以在行駛中快速識別障礙物、穩定運行。

在這其中,激光雷達已被業界公認為實現自動駕駛的必要零部件之一。

相比於其它類型的自動駕駛傳感器,激光雷達的探測距離更遠,精度更高;對比於在圖像識別處理中耗費大量處理器能力的攝像頭而言,激光雷達由於主動發射光束的特性,三維地圖信息更容易被計算機解析,更不容易受周圍環境如弱光、雨雪煙塵的影響;而對比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的分辨率更高,更適用於行人檢測和目標識別等工作。

“在自動駕駛領域,激光雷達與其它感知傳感器互為補充,可以有效提高車輛對於周圍環境感知的準確度。”未感科技創始人&CEO嚴偉振説。

創業邦持續關注的「未感科技」是一家自動駕駛領域的激光雷達供應商,成立於2018年,致力於研發下一代遠距離和高可靠性的激光雷達產品,以滿足客户在低速和中高速等自動駕駛場景的三維感知需求。

區別於大部分激光雷達技術團隊,未感科技核心團隊成員均為光通信背景出身的行業老兵,全部來自華為、中興、富士通等全球領先的光電企業。

其創始人&CEO嚴偉振本碩均畢業於北京大學電子系,曾任華為海思和富士通的光模塊算法主管。在多年研發期間,他曾發明最高性能的光電非線性補償算法,且曾作為國際首個應用多載波技術實現10倍速率提升,並以此開發單波100G光模塊。

“在激光雷達領域,目前市場上暫無先進算法和OPA的技術供應商,這意味着未感科技在技術端掌握了技術自主可控的優勢。”中科創星投資人告訴創業邦。

嚴偉振表示,此前,受制於發展階段和現有技術原理的限制,國內外主流自動駕駛激光雷達產品的探測距離規格集中在200米左右,對於500~1000米的遠距離探測基本處於市場空白。

“解決探距難題,應對外界環境干擾”是未感科技的主要發力點和核心價值所在。

決定激光雷達探測距離的本質是信噪比(信號能量與噪聲能量的比值),簡單來説,激光雷達接收回波的信噪比越高,可以探測的距離越遠。不過,車載激光雷達受限於人眼安全,功率又不能太大。

於是,未感科技通過高端光模塊的物理層算法對背景環境噪聲、器件噪聲進行建模,用光通信領域的調製解調算法對發射信號進行調製,最大限度的提高信噪比,從微弱的回波信號中恢復出有用信號。

基於其技術優勢,未感科技團隊潛心研發並不斷打磨技術,還在近期推出了自主研發的波長為905nm、垂直線數為16線、水平為360°視角的機械式激光雷達“SF-16-200”和“SF-16-400”。

據悉,上述兩款產品,均符合Class 1激光安全等級要求,即在何種條件下對眼睛和皮膚都不會超過MPE值(最大允許照射量)。

其中,SF-16-400產品在目標反射率20%的探測距離為400米,最遠探測距離超過500米,已達到目前全球360度三維激光雷達的探距之最。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款遠探距高性能的激光雷達還在性價比方面優勢明顯:市面上標杆企業Velodyne LiDAR、速騰聚創的垂直線數16線、全視角360°、低反射率100米的機械式激光雷達售價均在2.5萬元以上,而未感科技的低反射率200米新品SF-16-200的單個售價也僅為2.5萬元。

嚴偉振介紹,激光雷達的原理是,通過發射和接收激光束,分析激光的折返時間,再計算出相對距離,並利用此過程中收集到的點的三維座標、反射率和紋理等信息,快速得出被測目標的三維模型以及線、面、體等相關數據,建立三維點雲圖中,最終繪製出環境地圖,以達到環境感知的目的。

為獲得儘量詳細的點雲圖,激光雷達必須要快速採集周圍環境的數據。因此,對測量設備的精度要求嚴苛。

未感科技披露的最新版本點雲圖如下所示,周圍環境一覽無餘。

創業邦獲悉,目前未感科技的兩款激光雷達產品均已實現量產,並將於8月正式推向市場。該款360度激光雷達將重點服務於無人運營出租車和無人卡車研發客户。預計今年內可進入營收階段。

談及未來規劃,嚴偉振表示,未感科技還將於今年年底量產32線、最遠探距超過500米的360度機械式激光雷達,而這款產品售價僅接近友商32線200米探距的產品。

文章圖片來源於圖蟲、未感科技,經授權使用。本文為創業邦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創業邦將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如需轉載或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