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15樓財經 | 《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一週年 網遊“防沉迷”落實得如何?

由 公羊淑軍 發佈於 科技

今天是6月1日,既是國際兒童節,也意味着我國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已正式施行一週年。該保護法以立法的形式規定了未成年人進入網絡遊戲需要實名認證,且網絡遊戲服務提供者不得在每日22時至次日8時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遊戲服務。新規實施一週年,防沉迷政策落實得如何?

“實名認證”不“實”問題頻現

北京青年報記者體驗測試了《王者榮耀》《原神》《我的世界》等熱門遊戲發現,這些遊戲都要求用户在註冊時進行實名認證,不過,這些機制較難保證用户的真實身份與錄入的身份信息一致。記者在註冊《王者榮耀》賬號時發現,由於記者的微信已經過實名認證,因此可以直接生成與微信綁定的賬號,無需再次錄入姓名和身份證號。也就是説,如果未成年人使用家長的手機,在缺乏監管的情況下,幾乎可以暢通無阻地以家長的身份註冊賬號、進入遊戲。

記者在測試米哈游出品的《原神》和網易出品的《我的世界》時則被要求輸入真實姓名和身份證號。不過,未成年人仍有可能利用家長的身份信息進行註冊。根據伽馬數據《中國遊戲產業未成年人保護進展報告》,42.8%的未成年人直接向家長索要過身份證。“實名認證”不“實”,有可能引發諸多問題。

記者注意到,在黑貓投訴平台上,持續有家長向遊戲公司反映,由於孩子用自己的手機玩遊戲並進行充值,並要求遊戲公司退款,嚴重者數額高達數萬元。

“小孩拿着我的手機玩,不知道怎麼回事,從4月20日到5月9日陸陸續續一共扣了我8012元,而5月5日一天就扣了5832元。”一名投訴者向米哈遊反映道。有投訴者表示,家裏13歲的孩子偷拿家長的手機玩遊戲,還偷看了支付密碼,一天內多次充值了近2000元。

不少投訴者表示,自己家中經濟條件並不好,而孩子充值一次就花掉上百、甚至上千元,給家庭帶來巨大負擔。

人臉識別、家長協同監管 遊戲公司升級防沉迷舉措

這類案例頻頻出現,人們為這些家庭感到痛心的同時,也反思着“實名認證不實”的問題。隨着家長以及部分政協委員、人大代表的呼籲,騰訊、網易等大型公司正在探索更多措施以解決這類問題,鞏固防沉迷成效,其中一個重要舉措就是人臉識別。騰訊表示,騰訊已升級金融級人臉識別全天巡航;針對體量大的頭部遊戲,還採取人臉識別方案——對55歲以上的實名用户,在夜間遊戲每次登錄都需要人臉識別。同時打擊租賣賬號的黑灰產業,騰訊表示,目前已向超過20家賬號交易平台和多個電商平台起訴或發函,要求停止相關服務。除了騰訊之外,網易也在部分遊戲中啓用了人臉識別驗證功能。

然而,防範未成年人沉迷是一方面,保護未成年人信息又是另一方面。2021年4月,《信息安全技術 人臉識別數據安全要求》國家標準提出:“原則上不應使用人臉識別方式對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進行身份識別。”

此外,從此前的案例中不難看出,家長的監管同樣是防沉迷落實的關鍵。《未成年人保護法》就提到,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應提高網絡素質,加強對未成年人使用網絡行為的引導和監督等。

騰訊和網易也對此作出了相應舉措。近日,網易搭建“網易家長關愛平台”,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的遊戲情況和消費信息,讓家長更好地瞭解孩子的遊戲行為。騰訊未成年人保護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騰訊未成年人家長服務平台免費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網絡、家庭教育輔導服務,目前已為逾3600萬家長傳遞教育建議。

防沉迷延伸至直播領域

不僅是網絡遊戲,需要防範未成年人沉迷的還有網絡直播。據北京互聯網法院披露,2018年9月法院成立以來,受理的76件未成年人網絡糾紛案件中,20件為遊戲充值案件,22件為直播打賞案件。

我國防沉迷政策已向該領域延伸。今年5月7日,國家網信辦等四部門聯合發佈《關於規範網絡直播打賞 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的意見》,指出禁止未成年人蔘與直播打賞、加強高峯時段管理等。

目前,抖音已升級預防未成年人直播消費的巡航和攔截機制。如系統檢測到消費賬號疑似未成年人,將立即對賬號彈窗並要求實名認證。若用户拒絕認證或認證為未成年人,消費將被系統攔截,帳號禁止在抖音充值。抖音直播相關負責人表示:“該機制早在2020年5月已上線,通過持續迭代升級,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目前,系統日均攔截疑似未成年用户消費帳號超過12萬個。”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表示,建立體系化、常態化的未成年人防沉迷治理體系,需要全社會各個層面共同努力來改變現狀。“網絡平台需要從技術上進一步完善,比如平台的實名制認證,不僅要在註冊的時候認證,也要考慮在使用的時候進行身份驗證,以防止青少年借成年人註冊信息繞過監管。”

實習記者 辜曉曉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温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