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個自主可控區塊鏈軟硬件技術體系“長安鏈”在海淀深度應用

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為)北京推進“兩區”建設近日有新進展。3月24日,記者從海淀區獲悉,國內首個自主可控區塊鏈軟硬件技術體系“長安鏈”近日由北京微芯區塊鏈與邊緣計算研究院發佈。

據悉,“長安鏈”基於自主可控的區塊鏈專用加速芯片和運算速度全球領先達每秒10萬筆以上的區塊鏈底層軟件平台,實現了運算速度和安全性雙升高。

作為國內首個自主可控區塊鏈軟硬件技術體系,“長安鏈”具備自主可控、靈活裝配、軟硬一體、開源開放的突出特點,由北京微芯研究院、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騰訊和百度等知名高校、企業共同研發。

國內首個自主可控區塊鏈軟硬件技術體系“長安鏈”在海淀深度應用

位於海淀區的新型研發機構北京微芯區塊鏈與邊緣計算研究院發佈新研發成功的芯片。新京報記者 浦峯 攝

這樣的區塊鏈軟硬件技術體系可以用在哪些場景?

北京微芯區塊鏈與邊緣計算研究院有關負責人介紹,“長安鏈”的應用場景涵蓋食品追溯、供應鏈金融、碳交易等領域,還將與數字人民幣融合創新,推進數字經濟領域高質量發展。如基於“長安鏈”底層技術打造的“北京冷鏈”食品追溯平台,可實現“一碼到底”打通冷鏈食品源頭、流通、倉儲、消費等各環節數據鏈路。

截至2021年3月21日,“北京冷鏈”累計記錄進口冷鏈食品產品品種39176個,批次81492個,涉及104個國家、國內全部省級行政區,累計流通產品39.3萬噸。

此外,海淀區政務服務聯盟鏈採用“長安鏈”作為基礎平台,陸續完成區塊鏈基礎平台國產化替換,既為落地應用提供支撐,也確保了區塊鏈相關技術的自主可控和鏈上數據安全。截至目前,海淀區政務服務聯盟鏈共有聯盟單位58家,可支撐37類數據鏈上核驗,共落地601個政務服務場景。

國內首個自主可控區塊鏈軟硬件技術體系“長安鏈”在海淀深度應用

北京微芯區塊鏈與邊緣計算研究院基於自主可控的芯片技術研發的可穿戴式、精度達0.05℃-0.1℃的醫療級智能體温計,該智能體温計單次充電可連續測温10天以上,被稱為“智能測温創可貼”,是已知的全球最小的可穿戴式連續測温設備。新京報記者 浦峯 攝

海淀區政務服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與微芯研究院深度合作,以數字技術支撐構建海淀全鏈條、全場景、全時段的政務服務新生態,以應用場景擴展促進“長安鏈”迭代升級,構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塊鏈技術與產業生態。

“兩區”建設為海淀區帶來了重大發展機遇。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北京自貿區科技創新片區和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一起,形成了三區疊加的政策優勢,成為海淀區的新增長極。

海淀區有關負責人表示,海淀區立足三區疊加的先行先試平台,不斷強化原始創新策源,圍繞加強基礎研究和前沿底層技術的佈局,全力做好國家實驗室落地建設和配套服務。同時還將建設智源未來智能系統平台、區塊鏈算力平台等一批新型基礎設施和科技應用場景,打造人工智能、區塊鏈、量子信息等戰略長板。

新京報記者 吳為 攝影記者 浦峯

編輯 白爽 校對 李立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50 字。

轉載請註明: 國內首個自主可控區塊鏈軟硬件技術體系“長安鏈”在海淀深度應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