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測測你有多瞭解這個科學史上的奇蹟~

由 終廷花 發佈於 科技

時間回到20世紀60年代。當時,物理學家已經收集了一系列他們認為是基本粒子的粒子,也就是説,他們認為這些粒子是組成物質的最小單元,無法再進一步被分解。這些不同的粒子被統稱為“粒子動物園”。

但是在1964年,物理學家蓋爾曼(Murray Gell-Mann)和茨威格(George Zweig)提出理論認為,粒子動物園中的許多成員實際上是由更小的粒子組成的複合粒子,他們所説的“更小的粒子”就是夸克。真正的基本粒子的列表要短得多。科學家開始逐漸發現新模式。這可以説是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發展的一個開端。

幾十年過去了,標準模型公認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科學理論之一。但物理學家也意識到,它並非終極理論,他們仍在尋找新物理,也就是標準模型之外的新粒子和基本力。例如,在一項最新的研究中,大型強子對撞機底夸克實驗(LHCb)的物理學家分析了過去10年收集到的數萬億次質子-質子碰撞數據後,發現可能存在一種全新的粒子,只不過實驗的置信度只有3.1個標準差——距離宣佈“發現”的5個標準差還有一段距離。

今天,我們在這裏總結了7個有關標準模型的有趣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