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拿什麼擦亮工業軟件這顆數字經濟的“明珠”?

由 烏雅建義 發佈於 科技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要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培育壯大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網絡安全等新興數字產業,提升通信設備、核心電子元器件、關鍵軟件等產業水平……”在近日發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關鍵軟件成為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的題中之義。

這令長期調研、關注工業軟件發展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錢鋒頗感振奮。

“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是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如果沒有工業軟件,製造的生產、管理、營銷過程很難數字化,這讓製造業如何實現數字化轉型?又如何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錢鋒説。

工業軟件如何自主可控,如何讓更多的國產軟件在行業應用中迭代提升、超越?近日,多位專家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對此建言獻策。

關鍵核心技術需鍛造一副“硬身板”

“目前,中國製造業規模佔全球近30%,但國產工業軟件的市場份額不足6%。如果過度依賴國外工業軟件,不僅意味着製造業核心技術被‘卡脖子’,而且產業活動只能沿着國外的知識體系、技術路線、設計思想和管理經驗進行,會導致我國製造業被鎖定在產業價值鏈的低端環節。”工業軟件對於我國實現製造強國戰略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錢鋒一語道破。

“如果工業軟件核心技術無法自主可控,極有可能會導致喪失產業數字化轉型的主動權。”錢鋒表示,工業軟件是智能製造的“核芯”,是不能受制於人的關鍵核心技術。但他在調研中發現,我國工業軟件的關鍵技術還存在“肌無力”。

“此外,我國工業軟件產品大多集中在辦公自動化、客户關係管理等低門檻的業務應用領域,而國外產品在研發設計、數字孿生、生產信息化管理系統、製造裝備(過程)控制優化、企業資源計劃調度、產品生命週期管理等主流工業軟件市場上佔據主導,穩定性與可靠性均強於國內產品。”

錢鋒建議,要加快建立工業軟件核心技術體系,制定工業軟件集成、評測標準和工業雲、工業大數據標準體系,並加大對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聚集優勢創新力量,突破產品(工程)設計、數字孿生、優化控制、計劃調度等工業軟件關鍵技術,推動中高端工業軟件與智能系統研發。

建議打造產業生態圈,在行業應用中“小步快跑”

市場成熟度低,產品化能力弱,是制約我國工業軟件發展的又一軟肋。錢鋒表示,我國工業軟件與工業應用需求結合不緊密,“國產工業軟件多為標準化通用型產品,難以滿足複雜多變的工業應用場景需求。同時,國產工業軟件雖然價格較低,但性能與國外產品有差距,與其他廠商軟件的兼容性較差,市場對國內產品的信心和認可程度總體偏弱。”

錢鋒的分析與航空工業沈飛副總經理、總工程師李克明的想法不謀而合。李克明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近年來,一批軟件企業和高校院所開始打造國產商業化工業仿真軟件,正逐步顯現出產業聚集的態勢,也湧現出了一些代表性的企業和產品,但是工業仿真軟件自主研發企業在規模、市場佔有率方面都非常弱小。

李克明建議:“可嘗試給軟件開發企業降免税,鼓勵軟件企業研發的首批軟件給行業企業試用,後者要反饋試用情況,便於軟件企業收集數據、優化迭代。也可以嘗試成立應用企業牽頭的國產仿真軟件合作攻關平台,採取市場化運營,主管機構給予政策、資金支持,吸納一批自主研發工業仿真軟件企業加入平台,加快推動產業化應用。”另外,他建議共性基礎軟件可由國家立項,給予“揭榜掛帥”的企業以補助。此外,還可支持有助於提高核心競爭力的投資併購等。

錢鋒則建議可以推動工業軟件企業與行業龍頭企業結合,共同開發工業軟件,打造雙方技術交流與需求對接平台,加快發展專用工業軟件與解決方案。“同時,要完善軟件價值評估體系,制定並推廣軟件價值評估規範,開發軟件定價工具,並加強軟件知識產權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