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祝融號火星車傳回兩張火星圖像,看到一片荒涼的火星地面!

由 高會雲 發佈於 科技

我國首枚火星探測器在5月15日成功着陸了火星,到5月19日火星表面的“祝融號”火星車傳回了兩張火星圖像,成為繼NASA的“毅力號”之後成功着陸火星表面的探測器,目前在火星表面有“好奇號”、“洞察號”、“毅力號”和“祝融號”四輛火星車在運行,“祝融號”火星車傳回的火星影像顯示周圍的火星環境情況,能看到火星車正從着陸器的坡道移動到地面,着陸區域位於火星北半球的烏托邦平原,從畫面中能看到烏托邦平原上一片荒蕪的景象。

第二張彩色圖像是由火星車上的導航攝像頭拍攝的,能看到“祝融號”自身儀器的運行狀況正常,周圍紅色的火星土壤相對比較平坦,烏托邦平原有較為開闊的地形就是選擇在這裏着陸的主要原因,“天問一號”在5月15日成功着陸以後一直在調整火星車的運行參數,直到着陸的第四天才傳回圖像,此前人們看到的火星表面圖像全部來自NASA。

第一張火星地表的彩色照片是在1976年由“海盜1號”拍攝的,在這張照片中人們第一次看到了火星日落前的夕陽,當時人們正在爭論火星表面有沒有生命,而“海盜1號”傳回的圖像中讓人們看到的是一個乾旱而荒涼的火星,“祝融號”傳回的圖像再一次證實了火星的真實情況:一個看不到任何生機的紅色星球。

與“祝融號”目前所處的平原環境不同的是,1976年“海盜1號”也是降落在一片平原上,只是當探測器着陸以後才發現在平原上佈滿了各種石頭,不過“海盜1號”被設計成不能移動的探測器,在着陸地運行了2245個火星日才因故障失聯,NASA在這之後對探測器的降落區域篩選特別嚴格,既要考慮到火星車有合適的探索區域,又要考慮降落的地點必須開闊平坦,否則可能會出現火星車在着陸後不能正常運行的情況。

祝融號和毅力號着陸地點的對比

NASA的“毅力號”着陸的傑澤羅隕石坑是由河流沖刷形成的平原,而“天問一號”選擇的烏托邦平原上有幾個隕石坑以外,地勢也比較開闊平坦,不過最後的着落地點是無法精確到具體位置上的,而烏托邦平原上那些隕石坑正是“祝融號”未來要探索的目標,具體路線還需要大量收集周圍環境的資料才能預設。

火星探索是一項複雜而繁瑣的太空項目,人類從上世紀開始探索這顆紅色行星,就是為了以後人類登陸火星做準備,科學家認為火星是太陽系中最像地球的行星,也是最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顆星球,“祝融號”的成功着陸將標誌着火星探索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時代。

歡迎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