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夜熙”爆火,元宇宙要來了?
虛擬數字人並不存在於真實世界中,它是由計算機圖形學、圖形渲染、動作捕捉、深度學習、語音合成等計算機手段創造及使用,並具有外貌特徵、人類表演能力、人類交互能力等多重人類特徵的綜合產物,代表性的細分應用包括虛擬助手、虛擬客服、虛擬偶像、虛擬主播等等。
“柳夜熙”並非是將元宇宙概念融入內容製作、技術研發的個例。清華大學新媒體研究中心教授瀋陽告訴人民網“強觀察”欄目記者,元宇宙的出現為多年“量變”的互聯網技術提供了“質變”的可能性,多家互聯網公司紛紛入局。
記者梳理發現,主打元宇宙概念的虛擬遊戲公司羅布樂思(Roblox)今年在美上市,“臉書”(Facebook)在前不久宣佈更名“Meta”進軍元宇宙市場,國內多家互聯網公司也在紛紛佈局。
然而,學界、業界對元宇宙的定義還沒有統一的認識,其未來將對日常生活有何具體影響也未有定論。
“看待元宇宙不能簡單用技術的角度,而要用生態的角度。”瀋陽認為,元宇宙是一種統攝性的概念,是發展到一定高度的技術相互融通而搭建出來的生態。區塊鏈、擴展現實、人工智能等均是元宇宙的技術基礎,但這些技術的成熟度良莠不齊,元宇宙何時來、怎麼來,尚未有定論。
有網友表示,元宇宙不就是個遊戲嗎?實際上,二者存在本質區別。瀋陽強調,若把元宇宙稱為遊戲,則忽略了工業元宇宙、文旅元宇宙、教育元宇宙等分支的可能性。此外,許多人稱元宇宙是虛擬世界也是不恰當的,元宇宙當是虛擬與現實相互聯通的世界。
“比如將我們所在的小區百分之百地重建在虛擬世界中,我們自己也成為虛擬人;隨後,我們開始在虛擬世界當中進行社交,交往的對象可能是自然人的虛擬身份,也可能是AI操控的虛擬人。我們可能碰到某位歷史書上的古人,跟他合張影,就在虛擬世界中創造了‘意義’;當我們再回到現實世界,把虛擬世界中的合影打印出來擺在牀頭,此時虛擬世界中的‘意義’便映射到了現實世界中。”瀋陽舉例來闡述他對元宇宙虛實聯通的理解。
創壹科技(“柳夜熙”幕後孵化機構)聯合創始人、CEO樑子康認為,元宇宙是技術經過沉澱、融為整體後所自然產生的某種社會效應。這個時代到來後,內容和體驗的界限將會模糊,我們在不受束縛的條件下與他人或人工智能交往以創造元宇宙的規則,體現高度的自主性和開放性。
不同於許多人都在宣稱的“未來已來”,樑子康説,元宇宙概念的高標準應用勢必是10到20年後的事情。瀋陽同樣認為,真正的元宇宙到來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元宇宙概念的出現為當前相關技術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導向,但這些技術短期內還具有不便利性和侷限性。”
現階段,元宇宙仍是一個不斷演變、不斷髮展的概念,不同參與者也會不斷豐富它的含義,需要警惕資本綁架、倫理風險、立法監管有待加強等問題。瀋陽提醒,“我們要對新事物保持好奇心,同時也要警惕泡沫和忽悠,以最小成本試錯。”
話術多、流量假……直播帶貨還有哪些“貓膩”?
責編:羋金 | 編輯:馮春昉
來源:人民網-強國論壇(周晶 實習生劉鳴曦)綜合北京青年報
來源:微信公眾號-強國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