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人邵東旭從零開始的一份執着

2012年,一座新型航天發射場在濱海城市——海南省文昌市拔地而起。高聳挺拔的塔架直指雲霄,火箭仰望藍天,探索那充滿神秘感的無盡蒼穹。發射場首批建設者懷揣航天報國志向背井離鄉,在這座美麗的海島紮根,渴望在這片熱土成就一番事業。這其中就包括一位年輕人——邵東旭。
那時文昌發射場還沒有什麼名氣,工作條件也異常艱苦,讓人望而生怯。得知條件艱苦,邵東旭更加堅定到新發射場投身祖國航天建設的決心。“寒窗苦讀,為的就是可以施展抱負、實現價值。”從此,發射場又多了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青年——高大挺拔的身材,略顯清瘦的臉龐,不大的雙眼卻迸發出火熱的幹勁。
8月,邵東旭被分到了銅鼓嶺測控區遙測設備。此時設備還處在研製階段,邵東旭意識到這是掌握原理的絕佳機會,便主動要求進廠跟設備學習。航天測控設備精細複雜、專業性強,一切都得從零開始、從最基礎學起。邵東旭勤勉踏實學得快,對一知半解的知識總要追着負責人和組長刨根問底。大半年的時間,從原理知識學習到設備研製完成後的系統測試,他掌握了遙測設備每一個細微的原理和操作,真正從一個門外漢變成了技術通。
航天人邵東旭從零開始的一份執着
邵東旭認真鑽研設備問題
2013年6月,設備出廠運至文昌銅鼓嶺,邵東旭隨設備一同返回,便緊鑼密鼓地開展設備安裝調試工作。當時銅鼓嶺測控區生活條件簡陋,住房空間小,基礎設施不完善,水源只能靠車從山下拉上來,大家都省着反覆使用。做飯的爐灶是在空地上臨時搭建的,大家就着烈日露天吃飯。海南的夏日本就毒辣,近兩個月邵東旭和同事們頂着酷暑安裝、檢查,衣襟始終被汗水浸泡着從未乾過。
終於最後一道工序——天線罩的安裝也已進入尾聲,就在大家翹首以盼勝利到來時,8月13日,上級通知颱風“尤特”將於夜間登陸銅鼓嶺,要求將隱患設備卸下來,颱風過後再重新安裝。要知道,一個半球形天線罩由許多片大小、形狀不一的板塊組成。為保證安裝質量,所有板塊只能用吊車一塊一塊地吊上去,人工用螺絲將兩塊板子組裝固定好再用膠水黏合,待膠水乾了之後才能組裝下一塊,歷時之久可想而知。由於颱風登陸前無法完成天線罩的安裝,為了確保設備安全,邵東旭沒有二話,立即和同事們將快完工的天線罩板塊又一塊一塊地卸下來。第二天早晨颱風過境後,邵東旭立即開展設備故障排查,所幸前期設備安裝穩固,並未造成損壞。基座除水後,邵東旭和組員們從零開始,從第一塊開始組裝,終於在那年的11月份完成設備所有安裝調試工作。
航天人邵東旭從零開始的一份執着
邵東旭為大夥進行講解。
從那以後,發射場合練和後續航天發射任務接踵而至。邵東旭也在一個又一個任務中穩步提升,實現人生價值的同時也為建設新一代航天發射場做出了一份貢獻。工作8年,邵東旭以指揮操作零失誤的完美戰績執行了55次航天測控任務,他還將設備知識編寫在教材中,為後續上崗人員提供了寶貴的參考資料。
當問及印象最為深刻的任務,邵東旭説是2016年的長征七號首飛任務,這既是發射場的首飛任務,也是邵東旭執行的首個首區任務。他清楚地記得6月25日晚,當火箭從銅鼓嶺上空飛過時,巨大的轟隆聲充斥着機房的每一個角落,窗户玻璃一直不停地振動着,就如同所有人激動又緊張的心。在宣告發射成功的那一刻,整個機房掌聲雷動。那一刻,邵東旭為發射場從零開始結出的碩果所震撼,也無比深刻感受到了這份初心堅守的價值和意義。
航天人邵東旭從零開始的一份執着
注:本圖文由文昌發佈編輯發佈,轉載須註明出處。
聲明: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直接聯繫我們,我們會進行刪除或者協商許可使用事宜。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新聞熱線15308906559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40 字。

轉載請註明: 航天人邵東旭從零開始的一份執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