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孟晚舟:身陷旋渦,心有所向

由 泉亮霞 發佈於 科技

9月28日,在前往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高等法院出庭時,媒體鏡頭前的孟晚舟含笑致意,氣定神閒。

600多天過去了。個體命運突然捲入風雲變幻,這位被困於加拿大的華為公司副董事長、首席財務官曾感慨,忙碌讓時間縮短,苦難將歲月拉長。

其間,她在被稱為華為人“羅馬廣場”的心聲社區平台發過數封公開信,直面苦難與漩渦,也始終堅守心中的光亮。

變化突如其來。

600多天前,習慣了當“空中飛人”的孟晚舟,生活瞬間開啓了慢鏡頭。在此前的那個秋天,她恰巧與成都電子科技大學的1700餘名學子聊起華為的故事,説到生命短暫,感慨時不我待。

“來日並不方長。”她説,出差讓她感到愉悦,特別是到一個陌生的國度,見一些陌生的人。有一次入境,移民局官員看到她那蓋滿章的護照,問是不是導遊。“不,我只是在華為工作!”她的自豪溢於言表,“2017年,華為人創下飛行了17.5億公里的紀錄,可以繞地球4.3萬圈”。

2019年10月20日,15項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在浙江烏鎮發佈,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代表在介紹“鯤鵬920處理器”。 圖片來自新華社

這個暫停鍵,給48歲的孟晚舟切割出兩個世界,一個充滿良善與暖意,一個充斥質疑與中傷。

漩渦中的她,在被困一年之時曾通過心聲社區發公開信,稱温暖與鼓勵讓她得以從“恐懼和痛苦、失望和無奈、煎熬和掙扎”中學會“堅強承受、從容面對、不畏未知”。

她還有一個收穫,是與慢時光相處。

“在深圳時間總過得很快,日程滿滿的,從一個目的地奔向另一個目的地,從一場會趕往另一場會。”她常常覺得分身乏術。這種隨時隨地處理多個任務的狀態,幾乎是每個華為人的真實寫照。如今,她有足夠的時間去深入讀一本書,並堅持將英語學精通。

她的父親、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公開談起孟晚舟的次數不多,卻曾在去年5月於深圳華為總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女兒在自學五六門功課,準備讀一個“獄中博士”出來。

“勇敢不是不害怕,是心中抱有信念。”孟晚舟在公開信中吐露心聲:“從未有機會如此緊密地與18.8萬華為人聯接在一起。任何事情都有美好的一面,這份緊密且温暖的聯接,如春風般美好。”

這封公開信的題目是《你們的温暖,是照亮我前行的燈塔》。其中的一句話是:燈,左“火”右“丁”,火是希望,丁是人本,總能在黑暗中給予信念的力量。

信念,在華為是一股通用能量,背後是對常理、常識的堅守。如此穩定的思想力,在當年做用户交換機的銷售公司華為和今天的世界500強企業華為,都是公約數。

比如,孟晚舟就在一次招聘宣講會上談過一個基本邏輯——一切不凡源於平凡。

1993年她加入華為時,公司只有兩三百人,銷售額剛剛過億。1996年,她去北京參加通訊展,手裏提着幾大袋資料,紙袋上有華為的商標。出租車司機熱情地説:“哦,華為,我知道……就是做紙袋子的嘛!”

孟晚舟的成長故事更被人津津樂道。從負責打印文件、轉接電話、製作產品目錄的基層秘書,到華中理工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進修碩士,再加入華為財務部門,成為首席財務官,到如今的副董事長,這條路,她走了20多年。她坦承曾轉接錯電話,還曾在到海外出差兑換現金時犯錯,損失了100美金。

她執掌的財務部,受到過任正非的嚴厲批評。2015年,華為內部刊物《管理優化報》刊登的一篇名為《一次付款的艱難旅程》的文章,直指財務審批流程複雜、財務人員常設阻力。華為員工在心聲社區抱怨,引來任正非關注。盛怒之下,他簽發總裁辦電子郵件斥責:“據我所知,這不是一個偶然的事件,不知從何時起,財務忘了自己的本職是為業務服務、為作戰服務,什麼時候變成了頤指氣使,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在後來的座談會上,他甚至當場發火:“這還過什麼年!”

痛定思痛。一系列刀刃向內的改革在華為財務部門推開。2017年春天,孟晚舟作了題為《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的新年致辭。她説,回顧一年前所站的高度,再看看一年後的成績,大家必有無限感慨。這番話的背後,冷暖自知。

她又鼓勵團隊,此刻已是下一段雄關漫道的開始。如今的華為財務體系之高效與精細,在行業內首屈一指,為華為的持續成長提供了重要支撐。

和任正非一樣,孟晚舟有着深重的憂患感。“只有不斷扇動理想的翅膀,它才不會退化為羽絨披肩。”在一場校園招聘會上,她告誡高校學子,人生最大的錯誤是認為自己有時間。

她援引了“一萬小時定律”,稱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不一定天資過人,但肯定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一萬小時的錘鍊是從平凡走向不凡的必要條件。

換言之,“偉大的背後都是苦難”。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這句話,也成為孟晚舟2018年12月保釋後發的首條朋友圈配圖的文案。

配圖是著名的“芭蕾腳”,美國攝影家亨利·路特威勒的作品。一隻腳穿着舞鞋,光鮮完美,另一隻腳赤裸,佈滿傷疤。作為2015年的全球廣告,華為在多個國際機場投放。

任正非曾對這張照片有過闡述:我們起步太晚,成長的年限太短,積累的東西太少,得比別人多吃點苦。華為人痛並快樂,憑着一雙爛腳走向了世界。

孟晚舟也表達過類似的辯證哲學:要做一朵奔騰的浪花,不做漩渦中的枯葉,讓平凡的生命綻放出非凡的光芒。

互聯網有許多關於這對父女及華為未來的猜測與想象。孟晚舟的“首秀”不時會被提起。

2013年,她以首席財務官的身份出現在華為2012年業績預發佈媒體見面會上,任正非之女的身份在網絡上廣泛曝光。

隨後,面對鋪天蓋地的華為“藏了20年的秘密接班人”的説法,她回應得直截了當:華為沒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被問到這個隨母親孟軍姓的名字,她大方解釋,這是她在16歲時自己改的;在被提問父親的持股比例時,她説:任總在華為持股1.4%,華為是一家全體員工擁有的公司,而不是被個人所擁有。

“任總”而非“父親”的稱呼引起了媒體的注意。很快,人們就意會到,在正式場合這一稱呼恰如其分。

2016年9月,孟晚舟在清華大禮堂與800學子對話,分享了華為的人才觀,其中一條便是“不拼爹,不拼媽,一切看貢獻和能力”。

這是任正非的理念,推崇任人唯賢、唯能,而非唯血緣。華為人很清楚他“世界級的野心”——從一開始就不把華為看作家族企業,與大家分享絕大部分股權。

2019年4月24日至25日,“5G產業發展深圳行”全媒體集中採訪活動舉行。圖為電信大廈展廳,工作人員正在展示華為5G通訊芯片。南方日報記者 朱洪波 劉玳杞 攝

不過,血緣總有化不開的神奇力量。

尤其是在這600多天,心聲社區中關於孟晚舟的推送始終保持着較高的討論熱度。“有其父必有其女”的評論觀點頻頻出現。比如,對一篇孟晚舟寫於2018年12月19日的日記,便有人評論有其父風範。

日記記錄了日本東京一位普通市民對孟晚舟的聲援,也回顧了華為在2011年日本福島地震時的堅守。孟晚舟曾多次公開談到這段經歷:福島核泄漏發生後,當不少電信設備供應商撤離日本時,她選擇了逆行。從香港飛往日本的航班上只有兩個人,她和一位日本乘客,機組人員反覆確認她是否上錯航班。彼時,華為高層紛紛趕往日本指揮,工程師們也穿上防護服,向福島挺進,搶修通信設備。

身先士卒,很“任正非”。2017年2月15日,他與尼泊爾代表處員工座談時説:“我承諾,只要我還飛得動,就會到艱苦地區來看你們,到戰亂、瘟疫地區陪你們。我若貪生怕死,何來讓你們去英勇奮鬥!”

同樣的感性時刻,還發生在最近的華為內部會議上。任正非袒露心跡,做好了這輩子再也見不到孟晚舟的準備,但堅決“不用人民的利益換取女兒的自由”,華為前進的腳步不會停止。

在遙遠的加拿大,孟晚舟感慨過身陷方寸之間的困窘,但始終堅信,苦難壓不垮心中的亮光。

正因如此,困於方寸,才有方寸不亂的力量。

本文圖片為官方授權發佈 

參考資料來源:

1.華為心聲社區

2.華為官方網站 

3.《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田濤、吳春波著,中信出版社出版

【記者】曹斯


相關閲讀

孟晚舟再次出庭,律師指美方證據明顯不可靠

【作者】 曹斯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