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愛奇藝賣身騰訊?長視頻行業的BAT最終又只剩AT比拼了

由 泉亮霞 發佈於 科技

來源: 雪球App

近日,一則關於騰訊可能收購愛奇藝的新聞引發廣泛關注,愛奇藝股價甚至因此在當日大幅上漲。但對此新聞,有業內人士表示,愛奇藝被出售的消息並非空穴來風,但最後的收購方是誰、愛奇藝賣身後的前途如何,尚存在極大不確定性;且愛奇藝賣身之後,實際上對長視頻行業的格局影響十分有限。

多重壓力之下,愛奇藝賣身是大概率事件

在“騰訊可能收購愛奇藝”的消息傳出後,騰訊、愛奇藝甚至百度三方均對此回應“不予置評”,僅有一名在百度App上實名認證為“百度公關總監”的郭鋒發表了一小段回覆,稱:“大家別亂猜了。愛奇藝是百度內容生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百度會一如既往地支持愛奇藝的發展。”然而這種公關套路式回答,並不能打消各種猜測。

事實上,結合目前愛奇藝的處境,筆者分析其賣身的消息可信度很高:近段時間以來,愛奇藝正在經歷裁員風波、財務狀況不樂觀、輿論漩渦、機構做空危機等重壓。

規模性裁員風聲不斷:自去年底以來,愛奇藝就一直深陷裁員風波。雖沒有官方消息,但脈脈App和知乎等渠道上一直傳出“愛奇藝商業化部門已裁掉30%,後續多少人飯碗不保未知”、“裁員幅度達10%-50%且沒有賠償”,等等,甚至還有人言之鑿鑿地表示,第一輪是基礎架構、智能平台等,裁員名單基本以攤派方式,每個團隊每個組按比例交人。

持續虧損,財務壓力大:大幅裁員的消息其實從一定程度上是源於愛奇藝一直以來面臨的財務壓力。上線十年來,愛奇藝一直處於虧損狀態,且在“優愛騰”三家中虧損最大。財報顯示,2019年和2020年第一季愛奇藝運營虧損分別為103億元和22億元,這一運營表現對愛奇藝的大股東百度來説是絕對的減分項——百度曾經2017年放棄了當年豪擲100億要做的百度外賣,也許就是愛奇藝的前車之鑑。

而對於百度賣掉愛奇藝的可能性,艾媒諮詢總裁張毅就曾表示,愛奇藝總是不賺錢,對百度轉型人工智能來説也構成一定壓力。“如果能以合適的價格切斷,對百度來説不是一件壞事,這樣公司就有足夠的現金收入加大其他方面的投入。”

口碑下滑,用户信任危機:或許正是急於改善財務狀況,愛奇藝從去年底開始嘗試推出付費超前點播服務,但卻遭到用户一致差評和抵制,稱其為“霸王條款”,甚至有用户一紙訴狀將愛奇藝告上了法庭,愛奇藝敗訴;最近新推出的星鑽會員,也因連續包年價398元、非連續包月價60元的價格過高,被媒體定義為“割韭菜”,而這些動作背後,都指向了愛奇藝資金鍊緊張、急於盈利的現實。

機構做空,危機重重:運營、盈利和口碑危機已經讓愛奇藝不堪重負,股市上的風波就更將愛奇藝推到了輿論風口。今年4月,第三方做空機構WOLFPACK Research稱,愛奇藝早在2018年IPO之前就在用户數、公司收入等方面存在欺詐行為,並持續至今。而被做空機構盯上,可能會後患無窮。中概股如在線教育機構跟誰學就因數據可疑,短短三四個月被渾水、香櫞等不同機構連續做空9次,給品牌帶來巨大的信任危機。

綜合種種利弊,大股東百度甩掉愛奇藝這個包袱,輕裝上陣是個大概率事件。

被“騰訊收購”消息,或是愛奇藝自產自銷的煙霧彈

雖説愛奇藝被出售的可能性很高,但是否賣身給騰訊就很值得推敲了。

仔細閲讀路透社首發的這則“愛奇藝賣身“的新聞,疑點重重:新聞中“不確定”的因素過多,比如“騰訊目前是否已與愛奇藝接觸仍是未知”“該計劃仍處於早期階段,隨時可能更改”等措辭過於“春秋筆法”,虛實之間既放出了“賣身”的風聲,又沒有把買家鎖定在騰訊,其實是在為最終的變數埋下伏筆。

結合互聯網圈以往出現過的多個案例,有業內人士指出,愛奇藝這招虛虛實實其實在資本運作市場上,早已是套路,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身價,“賣個好價錢”。

就拿今日頭條來説,它曾就是這方面的“行家裏手”:一位名為“俊世太保”的自媒體曾總結到,在頭條C輪1億美元融資前後,有媒體報道稱微博正計劃收購頭條,其實微博僅僅跟投;D輪10億美元融資消息確認前,媒體報道騰訊正計劃80億美元收購頭條;在更新一輪融資前,又爆出頭條將融資20億美元,但其實最後融資遠遠不及這一金額——每一次融資,都有巨頭投資或收購的消息鋪路,這一招頭條運用得可謂相當嫺熟。

相較於頭條的融資,此次愛奇藝面臨的是“賣身”,這種一錘子買賣更需要待價而沽,故從今年四五月開始,有關收購愛奇藝的各種消息撲朔迷離:筆者曾在今年5月得到消息稱,中國電信有意向買入;在騰訊“收購愛奇藝”消息出來之後,也有業內人士透露説,阿里、頭條可能才是愛奇藝真正的買家。

最終誰會將愛奇藝收入囊中,恐怕不到最後一刻外界都不會得到準確答案。

不管愛奇藝花落誰家,長視頻行業或許都是AT兩分天下

愛奇藝如果真的“賣身”,對長視頻行業來説確實是一個重大事件。但結合整個行業的發展和現狀,無論它被誰收購,在短時間內長視頻行業格局很難被改變:

如果騰訊收購愛奇藝,兩者其實是一個1 1<2的反效果,目前雙方的強勢業務和用户重合度較高,比如騰訊愛奇藝幾個知名的自制網綜,其實指向的都是當下95、00後年輕人,在內容上雙方並沒有形成明顯的區隔——去年易觀的一份報告數據顯示,騰訊、愛奇藝的用户重合度上高達38.83%——騰訊收了愛奇藝,各方面去重之後反而會為其他視頻玩家留出了空間,優酷、芒果TV等平台或將迎來更多的機會。

如果最後是阿里或字節跳動收購愛奇藝,雙方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給自家長視頻添加額外的彈藥。但相對阿里,字節在長視頻領域畢竟已晚入局太多年,暫時還處在一切尚未可知的初始階段,即使其收購愛奇藝也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去磨合、發展。

整體來看,筆者認為,在愛奇藝賣身之後,行業要想重構格局至少也要歷經四五年時間。回顧長視頻發展的整個歷程,之前優酷憑藉UGC內容一家獨大,成為國內第一家上市的視頻品牌、收購土豆等讓其坐穩了行業內第一把交椅,之後騰訊、愛奇藝經過四五年的苦戰和追趕才形成如今“優愛騰”三足鼎立的格局。

而在愛奇藝被“賣身”之後,其他視頻品牌面對的市場環境將更為複雜:既要攻城略地去消化愛奇藝留下的用户和市場,同時老牌公司之間還將繼續貼身肉搏比拼內容能力、創新能力,更要時刻對有可能新晉的品牌打好防守。與此同時,今年的疫情對影視劇行業的衝擊短時間內難以消解,想要重塑長視頻行業格局難度更大、需時更長。這就意味着,在今後相當長時間內,長視頻行業其實很有可能會跟互聯網其他賽道一樣,最終還是A(優酷)、T(騰訊視頻)兩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