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還是迎來9月15日這一天,華為禁令的最後期限,此後全球所有公司在向華為供應採用美國技術的產品前,都必須先向美國申請許可證。
中芯國際已向美方申請繼續供貨華為
9月15日是華為面對芯片全面斷供的第一天。受制於美國聯邦政府的禁令,美國的芯片製造商,以及採用美國軟件和硬件進行開發的芯片製造商,包括台積電、高通、三星、海力士、美光和中芯國際等芯片巨頭,將不能再為華為提供芯片,也不能再生產華為自主研發設計的芯片。
15日晚間,中芯國際表示,公司已依照規定向美方申請繼續供貨華為,並重申將嚴格遵守相關國家和地區的法律法規。
目前,已經向美國商務部提交許可申請的中外廠商還有台積電、高通、聯發科、三安集成、三星顯示器、SK海力士等。但美國商務部還未向任何公司發放向華為供貨的許可證。
當地時間9月4日,有媒體報道稱,美國政府正考慮將中芯國際列入貿易黑名單。國防部此前提出了一項建議,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美國國防部發言人稱,國防部正在與其他機構合作,以確定是否對中芯國際採取行動。
對此,中芯國際回應稱,作為一家同時在香港證券交易所及中國大陸A股上市的國際化運營的集成電路製造企業,公司嚴格遵守相關國家和地區的法律法規,並在此基礎上一直合法依規經營。
雖然網絡上一些輿論指責中芯國際表態太軟弱,但就半導體產業而言,中國企業確實沒有什麼好的反制手段,因而只能卧薪嚐膽。
華為目前沒有 B 計劃據證券時報援引華為產業鏈消息報道,華為目前沒有 B 計劃,後續華為可能從高端手機 “降維”至汽車、OLED 屏驅動等。同時還將用軟件、手機周邊產品補洞。有經銷商透露,目前華為手機拿貨很難,除非同步搭配手錶、手環、眼鏡、平板、音響、耳機等產品,外圍拿貨價格又高出幾百至幾千不等。
為了應對制裁,華為公司想通過採購其它芯片企業的產品來實現終端生產,可隨着美國商務部進一步收緊對華為獲取美國技術的限制,芯片外購方案也無法繼續,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前不久也曾表示,美國對華為芯片供應的禁令生效後,麒麟旗艦芯片可能成為絕版。
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稱,無論華為能否在9月15日後取得手機零部件,華為在手機市場的競爭力與市場份額均將受到負面影響。最好情況為華為市佔份額降低,最壞情況為華為退出手機市場。
據TechWeb報道,在斷供首日走訪了北京中關村手機銷售市場,受芯片禁令影響,搭載麒麟芯片的終端產品渠道價格普漲,其中高端機華為Mate 30保時捷版本漲幅超過3000元。
一位中關村店鋪的工作人員表示:“一個多月前漲價就開始了,有渠道商瘋狂囤貨,平均各類機型漲價100元到400元不等,另外不同配置、不同顏色機型也缺貨嚴重。”
該工作人員補充道:“現在我們拿貨也不好拿了,估計搭載麒麟9000的機器渠道價格還會有所增長,但官方層面應該不會加價。”
而嚴峻考驗還在明年。有外媒消息稱,華為2021年的出貨量預計將下滑至0.5億部。
有券商分析師稱,按照他從產業鏈得到的消息來看,目前華為旗下海思的芯片庫存只能用到明年初,明年手機的出貨量已大幅調整至5000萬~7000萬部。在他看來,海思設計沒有問題,但在代工方面,芯片的製造設備大部分來自美國,所以製造成為難題。現在只能等美國大選的結果以及高通等申請的出貨許可。
據證券時報·e公司,一位熟悉華為產業鏈人士、半導體專家直言,華為芯片尋求國產替代之路也很難,一方面高端芯片存在技術瓶頸且難以繞開美國技術與設備限制,低端芯片可以用,但意味着華為將“降維”競爭;另一方面,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所言深度紮根半導體行業,即打造完全自主可控的半導體產業鏈,也並非一蹴而就之事,需要較長時間,不是有錢就可以造出來的產業鏈。
“華為現在真的‘沒路’了,高端方面確實做不了了,後續只能降維做汽車或者OLED驅動等,以及發展發力筆記本電腦、平板等其他手機周邊產品。”在這位專業人士看來。
此前,今年8月,曾有消息稱,艱難時期,華為擬大力發展筆記本、平板等業務,以應對美國芯片限制等。
京東平台華為官方旗艦店顯示,目前存在部分型號機型缺貨情況,但定位低端機型的產品備貨充足。
9月16日凌晨蘋果新品發佈會
據國外媒體報道,蘋果公司的新品發佈會,將在北京時間9月16日凌晨1點(太平洋時間9月15日上午10點),在2018年投入使用的新總部內舉行,將以線上的形式舉行。
但在備受期待的這一發佈會舉行之前一天,在蘋果產品預測方面有很高準確性的分析師郭明錤,卻拋出了一個不太好的消息,他預計明日凌晨的發佈會,將不會發布iPhone 12,主要產品是Apple Watch和iPad Air。
在近幾年,iPhone都是蘋果秋季新品發佈會的重點,5G加持之後的iPhone 12,更是受到了空前關注,如果不能如外媒期待的那樣在明天凌晨的發佈會上推出,可能就會降低投資者的信心,導致蘋果股價大幅下跌。
以下是郭明錤發佈的最新蘋果研究報告
1. 近期Apple可能會發表的新產品包括iPhone 12系列、iPad Air與Apple Watch。我們估計Apple的iPhone 12系列、iPad Air、Apple Watch的量產出貨時間分別是10月上旬 (最快)、9月中旬與9月中旬。
2. 考慮到產品量產出貨時間,我們預測9月15日的新產品發表會將會有新iPad Air與新Apple Watch,而不會有iPhone。
3. 我們預測iPad Air會是Apple第一個採用與電源按鍵整合的側邊Touch ID之產品。我們相信2021年開始會有更多的iPad新機種配備此功能。新款Apple Watch的關鍵賣點為血氧偵測,外觀設計並無太大變化。Apple Watch外觀顯著變化最快須等至2H21。
4. iPhone 12系列包括5.4吋iPhone 12、6.1吋iPhone 12 Max、6.1吋iPhone 12 Pro與6.7吋iPhone 12 Pro Max,每個機型均支持5G且均有2個版本 (Sub-6 GHz與mmWave+Sub-6 GHz)。iPhone 12、iPhone 12 Max、iPhone 12 Pro與iPhone 12 Pro Max的Sub-6 GHz版本量產出貨時間分別是10月上旬、10月中旬、10月下旬與10月下旬。mmWave+Sub-6 GHz版本則較Sub-6 GHz版本晚量產出貨。
5. 我們認為iPhone 12系列將不支持耗電的120Hz (顯示器更新頻率)。雖近期市場在爭議iPhone 12系列是否會支持120Hz,但我們相信這種產品規格決策早在開發初期便決定。iPhone 12系列電池容量變小,支持耗電的5G功能已不利續航力,若再支持耗電的120Hz將會顯著降低使用者體驗。我們預測新款2H21 iPhone將會採用LTPO技術已降低顯示器耗電並支持120Hz。
6. 6.1吋與6.7吋新iPhone 12機型的瀏海大小與既有iPhone 11相同。為了讓左上與右上方的信息可正常顯示,故5.4吋iPhone的瀏海面積略窄。
7. 我們不預期Apple新產品發表將顯著推升大部分Apple供貨商的股價。我們正向看待Apple與大部分供貨商的長期展望,但建議投資人須注意下列風險,包括:新產品需求、美國總統選舉、中美衝突與新冠肺炎。
而郭明錤也在微信公眾號“天風國際”發文指出,無論華為能否在9月15日後取得手機零部件,華為在手機市場的競爭力與市佔份額均將受到負面影響,而Apple、OPPO、vivo與小米長期可望提升市佔份額。投行機構浦銀國際分析稱,若極端情況下,華為完全無法出貨智能手機,小米等中國品牌將拿下其70%的市場。
競爭對手們已開始行動。據36氪報道,OPPO近日向供應鏈追加訂單,大幅度增加產量,全年生產量或將達到1.7億台。市場研究機構IDC的數據顯示,OPPO自2017年以來的出貨量分別為1.12億、1.13億及1.14億台。這次加單,或將是為搶佔華為手機的市場空缺。
來源:中國基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