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NASA局長説中國航天“偷”了美國技術,網友:中國是塊磚,哪裏缺錢哪裏搬?

由 雋寶霞 發佈於 科技

  “中國”是塊磚,哪裏缺錢哪裏搬,如同美國國內的一眾政客,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比爾·尼爾森也把這個“財富密碼”爛熟於心了。

  據美媒5月17日報道,尼爾森當天在美國眾議院撥款委員會的聽證會上無端指責道,雖然中國在航天項目取得驚人成就,但其航天技術都是“剽竊”美國而來,其聲稱中美火箭運載器的外形設計就有着“驚人相似”。

  如此向中國“潑髒水”,為的就是“要錢”。尼爾森宣稱,要保障美國研發成果,就得采取措施維護網絡安全,同時提高財政撥款,而不是要求NASA提高創新。

  

  中國航天領域一次又一次取得重大突破和斐然成就,儘管NASA均在第一時間表達了祝賀,但比爾·尼爾森卻曾多次發表強硬言論,將中國渲染成“咄咄逼人的競爭對手”,聲稱中國正挑戰美國的太空領導地位,必須時刻“緊盯中國”。

  而曾擔任過國會參眾議員的尼爾森也深諳“要錢密碼”,在參眾兩院聽證會上次次拿中國説事,呼籲國會向NASA批准更多預算。

  據彭博社17日報道,比爾·尼爾森當天在這場聽證會上警告稱,美中兩國在太空領域的緊張關係正在加劇。其表示,美國正與中國展開太空競賽,正如當年的蘇聯與美國那樣,“(如今)中國研製出了火星探測器、建立了空間站等……這些航天技術令人印象深刻。”

  然而“事出反常必有妖”,果然他話鋒一轉,就開始污衊稱中國的航天技術是從美國那兒“偷”來的。

  據美國科技網站Futurism報道,阿拉巴馬州共和黨籍眾議員羅伯特·阿德霍爾特在會上提問,説考慮到中美火箭運載器的設計有着“驚人相似”,NASA應採取什麼措施“保護”美國的研發成果。

  報道稱,尼爾森笑着贊同了他的發言,稱兩國火箭的外表之所以相似是因為中國“剽竊”了美國技術,“是的,他們(中國)很擅長剽竊。”他還表示,要想解決這個問題,美國政府和私營部門都必須認真對待。私營部門必須採取措施維護網絡安全,而政府應為NASA提高財政撥款,而不是要求NASA提高創新。

  值得一提的是,尼爾森去年(2021年)上任以後,他對中國航天領域發表的強硬言論得到了部分議員的支持,其中就包括羅伯特·阿德霍爾特。

  在尼爾森不斷炒作“中國航天競爭威脅”向國會伸手要錢時,阿德霍爾特附和稱“中國在航天領域取得的巨大進展,意味着美國在發展自身項目時不能失去重點或動力”。如今又齊齊把矛頭對準中國,這倆人頗有種一唱一和的意思。

  

  比爾·尼爾森

  美國政客慣常詆譭中國剽竊美國技術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尼爾森顯然也忘了上個月哼哼唧唧埋怨“中國航天不願與美國合作”的人是誰。

  剛剛過去的4月,尼爾森還在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的記者會上,借俗語“跳探戈需要兩個人”抨擊中國,指責中國航天“缺乏透明性以及合作的意願”。滿口謊言把自己塑造成了“苦情戲主角”,但就是絕口不提沃爾夫條款,更避而不談中國10年來航天事業的發展都是在美國的封鎖下取得的,如今竟還能睜眼説瞎話誣陷中國航天“竊取”美國技術。

  美國曾以政治、資金、技術等方面緣由,將中國排除在國際空間站項目之外。2011年,美國國會又通過了沃爾夫條款,該條款禁止美國與中國開展任何與美國航天局有關或由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協調的聯合科研活動,甚至禁止美國航天局所有設施接待“中國官方訪問者”。以所謂“存在間諜風險”為理由,徹底封死了中國參與國際空間站合作的道路。但這並未阻撓中國航天的發展步伐,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終是在空間站領域“殺出一條血路”。

  而聽到中國航天員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時,尼爾森又是怎麼做的呢?去年6月,他出席國會眾議院聽證會時表態,支持將沃爾夫條款永久化,也就是永遠不允許中國參與國際空間站研究項目。

  尼爾森這波操作,連美國媒體人都看不下去。美國航天領域垂直雜誌《太空新聞》的資深記者傑夫·福斯特此前一針見血地諷刺尼爾森惺惺作態:“尼爾森説我們想和中國合作,但跳探戈需要兩個人……可還有沃爾夫條款這件‘小事’,他卻沒有提到。”

  

  據環球時報報道,針對美方一些人時常拿“與中國進行太空競爭”説事,有分析人士曾表示,中國是根據自己的國情和需求,根據技術發展,並借鑑國外經驗一步一步走,按照自己的節奏進行太空探索,而不是和誰去搞什麼“太空競賽”。美方也不應該為了爭取預算這樣的私心,渲染所謂太空競賽,更不應該扯上中國。

  4月18日外交部記者會上,發言人汪文斌表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自立項實施以來,始終堅持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與法國、德國、意大利、俄羅斯、巴基斯坦以及聯合國外空司、歐洲航天局等多個航天機構和組織簽署了合作協議,實施了形式多樣的合作項目,取得了豐碩的合作成果。中國空間站是歷史上此類項目首次向所有聯合國會員國開放。目前已經有17個國家、23個實體的9個項目成為中國空間站科學實驗首批入選項目。

  過去五年

  中國航天創造出新的成就

  實現了新跨越

  摘星星的媽媽回來了

  2022年4月16日,闊別地球183天,王亞平和兩位戰友——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航天員乘組翟志剛、葉光富,回來了!

  帶着與女兒的“星星”約定歸來。這一天,3位中國航天員帶回來的,還有中國人探索太空的新的種子,以及中國走向星辰大海的又一個跨越——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任務圓滿完成,將轉入建造階段。

  “攬慧星以為旍兮,舉斗柄以為麾。”兩千多年前,詩人屈原在《遠遊》中高歌暢想遨遊天宇。

  今天的我們,早已實現太空行走,而且,越走越遠——

  “過去五年,嫦娥攬月、北斗指路、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遊星辰、‘悟空’‘慧眼’探索宇宙奧秘,中國航天砥礪奮進,創造出新的成就,實現了新的跨越。”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豔華這樣説。

  好消息一個接着一個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在內蒙古四子王旗成功着陸,中國實現首次月球採樣返回。

  2021年5月15日,天問一號在火星烏托邦平原成功着陸,中國實現從地月繫到行星際探測的跨越。

  2021年10月14日,太陽探測科學技術實驗衞星“羲和號”成功發射,中國正式邁入空間探日時代。

  “在一年的時間裏,奏響了深空探測的‘三重奏’。”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數據中心主任趙堅為此而自豪。

  如果把時間再拉長一點,中國航天會讓你更加振奮。

  我們的運載火箭更強更壯。以“胖五”長征五號為代表的新一代無毒無污染火箭陸續投入使用,商業火箭不斷湧現,形成陸地、海上多樣化的發射能力。2016年至2021年,我國共完成207次發射任務,長征系列火箭發射成功率96.7%。

  我們的深空探測走向更遠。嫦娥四號首次着陸月背並開展巡視探測,嫦娥五號帶回1731克月壤,天問一號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國印跡,“羲和號”探日已經取得一系列技術和科學實驗成果。

  我們的空間站建造全面提速。天和核心艙、神舟十二號和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天舟二號和天舟三號貨運飛船等飛行任務均取得圓滿成功。6名航天員先後進駐,中國空間站開啓有人長期駐留時代。

  我們的衞星閃耀星空。目前,我國在軌工作的各類衞星超過500顆,廣泛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通信衞星為農村及邊遠地區1.4億多户家庭提供遠程教育、遠程醫療、農村電商等服務。遙感衞星影像累計分發超億景,有力保障氣象預報、國土規劃、生態保護、海洋經濟、災害應急等需求。北斗衞星廣泛用於大眾出行、智慧物流、精準農業,特別是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供精準定位導航服務。

  展望中國航天未來的“星辰大海”

  2022年

  2022年,中國空間站將完成在軌建造任務,共計劃實施6次飛行任務。

  

  中國空間站模擬示意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供圖

  未來五年

  建成後,中國空間站將進入為期10年以上的應用與發展階段。在此期間,我國計劃每年發射2艘載人飛船、2艘貨運飛船,航天員將長期在軌駐留開展空間科學實驗、技術實驗和空間站維護工作。

  

  巡天望遠鏡模擬圖。來源:中國航天報

  2023年,我國還會發射巡天空間望遠鏡,開展廣域的巡天觀測,有望在暗物質和暗能量、系外行星與太陽系天體等方面開展科學研究。

  未來五年,探月四期工程將全面開展。預計2025年前後將發射“嫦娥六號”和“嫦娥七號”,同時開展“嫦娥八號”的研製工作。

  

  藍色區域顯示月球南極可能存在水冰的位置。來源:中國航天報

  未來五年,我國在行星探測方面的工作也將全面開展,擬發射小行星探測器、完成近地小行星採樣和主帶彗星探測。同時,着手組建近地小行星防禦系統。

  未來三十年

  載人航天領域,在空間站長期運營的同時,我國目前正在研製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新一代載人飛船。

  深空探測領域,國際月球科研站將成為一大建設重點。在“嫦娥六號”、“嫦娥七號”任務完成後,我國計劃於2030年前完成“嫦娥八號”發射,繼續實施月球極區科學探測,併為科研站後續的關鍵技術進行驗證,建設月球科研站基本型。之後,我國爭取在2035年之前建成國際月球科研站。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公佈的木星照片。

  醖釀中的重型火箭將問世。

  此外,我國還擬於2049年實現太陽系邊際探測。

  

  太陽系概念圖。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官方網站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50多年來,從“東方紅”唱響到“神舟”逐夢,從“北斗”指路到“嫦娥”攬月、從“祝融”探火到“天宮”遨遊……中國航天人以一次又一次的非凡突破,讓中國印記閃耀星空。

  當世人屢屢追問“中國航天為什麼能”,答案在自力更生,攻堅克難,自主掌握核心技術創造的奇蹟裏,在幾代航天人投身中航天事業的航天傳統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裏,在中國人那無數雙向往星辰大海的專注眼神中。探索太空的步伐永無止境,仰望星空,腳踏實地,中國航天人勇於攀登航天科技高峯,敢於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必將實現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