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科技搭建雄安新區數字孿生城市的數字底座
本文轉自【央廣網】;
在雄安新區17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300餘個工地塔吊林立,11多萬名建設者在晝夜施工。在基礎設施建設的背後,利用大數據分析能力支撐的“工程質量監理系統”保障施工安全與質量。這一系統能夠對工程質量監理過程中的數據進行清洗、處理、分析和融合,從數據中分析出數百個安全相關指標,幫助識別工程質量風險。
雄安新區設立四週年之際,這樣的智能化場景已從理想變為現實。四年以來,承載着“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雄安新區,已轉入大規模開工建設階段。作為全球首個數字孿生城市,雄安數字孿生城市同樣如火如荼地建設當中,京東科技集團承建了雄安新區數字孿生城市的數字底座——塊數據平台,而開頭描述的那一幕“工程質量監理”就是基於塊數據平台所提供的數據分析能力。
讓數據“從一出生就長在一起”
在“一張白紙”上建設數字城市,雄安新區底層的城市大數據平台尤為重要。“塊數據平台”是針對千條線、萬根針穿到地下的一個點,橫向去完成對各個業務條線的數據打通——政務、管理、服務數據的大融合,共同形成整個城市的活動軌跡。
基於大數據技術和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塊數據平台作為雄安新區城市大數據資源中心的實際載體,承擔匯聚新區全域數據,統籌新區數據管理,實現新區數據融合應用的重要任務。也就是説,塊數據平台是雄安新區的數據匯聚中心、數據管理中心、數據服務中心和AI賦能中心。未來,雄安新區建設的信息化系統將直接“長”在塊數據平台上,實現各個領域的數據“從一出生就已經生長在一起”。
“塊數據平台”有三大作用:第一是實現政務數據的融合,並且與社會數據、市場數據形成有效的溝通;第二是作為所有新區的信息化平台的數據層,橫切進所有的管理系統,來保證在數據融合的基礎上,支撐所有政府的應用在“塊數據平台”上生長、發展;第三是確定統一的數據標準和數據資源目錄,來保證數據的資產化以及數據的可流動、可交換、可共享。
截至去年8月底,雄安新區共有十幾個機構,50多個業務系統,150多個數據庫生長在塊數據平台上,徹底解決了傳統數據平台數據採集接口不完備、匯聚效率低、實時性差、單次數據交換體量小等頑疾。
在雄安新區塊數據平台建設中,京東科技充分發揮自身在城市計算和智能城市操作系統搭建層面的優勢,貢獻了時空數據引擎、聯邦數字網關以及莫奈視窗等核心科技,助力新區實時匯聚、融合、應用全量多模態的城市數據,打造數字孿生城市的數據基底。
基於這樣的數據基底,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未來的雄安新區可進行跨部門、跨領域、跨區域的即時數據處理和數據融合應用創新,包括政務、安全、交通、醫療、物流等各領域的應用系統都將生長在這個數據基底之上,最終實現整個新區全要素數字化和孿生化,讓新區24小時的運行狀態呈現實時化和規律化,由此可以探索出全新的社會治理模式、公共服務模式及數字經濟的發展模式,真正實現數據多跑路、羣眾少跑腿。
智能城市操作系統助力市域治理現代化
塊數據平台是京東科技智能城市操作系統在雄安新區的具體實踐。智能城市操作系統是智能城市建設的數字基石和技術底座,它包含時空數據引擎、模塊化時空AI算法、基於聯邦學習的數字網關技術以及莫奈可視化平台等諸多前沿科技,可以讓城市中海量數據高效、安全“對話”,實現AI算法模塊化輸出。
除了雄安新區之外,京東科技智能城市操作系統還在北京、南通、廣漢、福清等地多點開花。
以智能城市操作系統助力南通建成的全國首個市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為例:最近,南通城管局正牽頭開展整治揚塵行動,過去僅靠人員巡查來治理揚塵,力量有限;而現在,市域治理指揮中心通過整合住建部門、環保部門、城管部門、公安部門的視頻監控和數據,對建設工地以及其他產生揚塵的源頭地進行實時抓取,再推送到各個部門進行處理,提高了工作效率。通過AI+大數據的創新實踐落地,破解了城市精細化管理難題。
對比傳統的數據平台,智能城市操作系統的數據處理速度更快、AI算法開發效率更高、數據融合起來更安全、數據呈現更直觀。以“時空數據引擎”為例,“智能城市操作系統”的處理速度相比傳統數據平台要快10—100倍,並且還在不斷迭代;以前一個20人團隊做空氣質量分析和預測AI模型開發需要花費兩年時間,“智能城市操作系統”只需要一個人花兩天時間——開發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極大促進了市域治理數字化監管、服務、決策等能力邁上新的台階。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表示,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和生產資料,正與互聯網、物聯網、5G、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技術深度融合,催生和引領市域社會治理的思維嬗變和範式重塑,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源源不斷的技術動力和智慧啓迪。
虛實互動、孿生共長的雄安數字孿生城市已經展露鋒芒。基於京東科技智能城市操作系統的雄安塊數據平台正在通過匯聚城市各領域數據,助力形成“城市治理一盤棋”的智能城市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