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科技互聯網企業在汽車圈刷爆了存在感。從百度、蘋果下場造車,再到日前的小米表示持續關注電動汽車生態發展,正處於研究階段。雖未正式立項,但就科技企業近期在汽車圈的活躍表現,足以展現汽車產業鏈的開放程度。
從2014年眾多造車新勢力在汽車產業嶄露頭角,新能源、智能網聯日趨成為汽車行業發展的主流,在經歷了行業的洗禮之後,留下的諸如蔚來、小鵬、理想等品牌發展迅速,同時贏得資本市場認可。
汽車產業,尤其是以智能、科技驅使的智能汽車產業迎來新的機遇,軟件正在定義汽車。也正是在智能網聯、車聯網、自動駕駛、新能源等領域的需求之下,汽車產業鏈的“朋友圈”向科技互聯網汽車開放。
當然,科技企業也從中看到了機遇。在筆者看來,汽車產業鏈的開放、包容,對於科技創新能力的需求,以及資本市場的青睞等等都成為其爭相進入的重要原因。
此前,有不少業內人士向筆者表示,如果説房地產企業跨界造車被稱作“隔行如隔山”,科技企業造車則更顯水到渠成。這源於汽車產業如今的變化,數字化、智能化成為車企造車的關鍵。誰更有技術實力,研發出更好的產品,誰才擁有競爭的優勢。
百度目前在汽車行業已經有了不少積累,其阿波羅自動駕駛開放平台與國內外數十家車企合作。有數據顯示,其人工智能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連續三年位居中國第一。而小米方面,其創始人雷軍與汽車業更是淵源頗深,其創立的順為資本先後投資造車新勢力蔚來、小鵬,2020年小米也以戰略投資者的身份參與車載服務商博泰的融資。在技術儲備方面,小米在人機交互系統、車聯網方面嘗試頗多,虛擬語音助手小愛同學已經實現車機搭載,同時小米也正在考慮研發基於MIUI的車載服務系統。
更重要的是,基於目前的市場環境和國家政策導向來看,智能網聯、數字化場景在汽車產業中具有非常高的市場前景,也是進步的方向,科技企業的介入,絕對有利可圖。
目前,傳統車企也大多采取了與科技企業合作的方式,提升自己在數字化、智能化等方面的優勢。這本身就是一個合作共贏、優勢互補的做法。據1月11日百度發佈的消息顯示,百度將以整車製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但是將和吉利控股集團共同組建合資公司。多位行業人士分析認為,小米如若進軍造車或與百度類似,以技術輸出的方式,與傳統汽車製造商合作,在擁有話語權的同時,各展所長。
此前,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互聯網和車企合作是一種造車模式,但不會成為主流。造車涉及硬件製造和軟件控制等諸多問題,雙方需要更好磨合。在新的發展機會下,磨合會產生更多的博弈空間。
在筆者看來,汽車產業鏈相比於互聯網科技企業的產業鏈來説,要長得多,這意味着也“更難一次性搞定”,需要更多的時間和耐心。如今,我們都看到了偏向於智能化科技化的新造車企業的估值上升空間和資本力量,更應看到的是諸如蔚來、小鵬等車企經歷的“艱難險阻”。從哲學上來講,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所以,科技這一要素對於汽車產業的變革能力毋庸置疑,但科技互聯網企業想要在汽車產業鏈內轉型成功、站穩腳跟,仍需時間的考驗。
新京報汽車評論員 魏帥 編輯 李薇佳 校對 李項玲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