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的學習與應用指南
編輯導語:交互設計就是互聯網產品與用户之間的一個交流,交互設計是比較瞭解和靠近用户體驗的,以用户為中心對交互過程進行研究和設計;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交互的學習和應用指南,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千萬不要以為培訓班的老師傳你幾年的功力就真的夠使了,知道跟理解是兩個階段,交互設計還得實踐出真知。
身邊有些朋友想要學習交互設計,又怕平時工作瑣碎學不好,問到我該如何學習和開展交互設計工作?交互設計的市場與發展又是如何?
於是乎做了一些線上研討跟問卷調查,並圍繞初學者或想要深入學習的同學,寫下了這篇觀念和建議,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如何解讀交互1. 百科解讀交互設計師(InteractionDesign)是指參與完成對產品與它的使用者之間的互動機制進行分析、預測、定義、規劃、描述和探索的過程的設計師,即定義人造物的行為方式的工作者。
交互指的是產品與它的使用者之間的互動過程,而交互設計師則是秉承以用户為中心的設計理念,以用户體驗度為原則,對交互過程進行研究並開展設計的工作人員。
我們可以暫且把交互設計師看作廚師,餐館是個大產品,負責滿足用户的飲食需求,產品的用户體驗即菜品是否色香味俱全;而食材就像是交互的組件,烹飪流程則是產品服務流程,你需要通過自己的專業素養與交互思維,來斷定什麼樣的場景下使用什麼樣的組件,採用什麼樣的工序可以產出用户更需要的產品。
如果説刀工、火候、調味是要輸出的硬技能,則對食材的理解、烹飪工序、料理的認知就是交互的軟技能;它們就像是交互思維一般,可見其核心的價值作用,同時也能反映出交互設計需要不斷的摸索、實踐和創新,才能誕生足夠好的“菜餚”。
這樣是否可以更容易理解交互呢?
這裏多嘴説一下“交互思維”,交互思維到底是什麼呢?
看了一下很多網上的分享基本上是在説交互的技法,實則交互思維就是“以交互的專業角度去看待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需要你花大量的時間去學習和理解交互相關的理論知識,並培養應用和思考的習慣(最好啊,成為職業病,看啥APP都想着來一段分析);比如釘釘的頭像咋又方了、微信的掃一掃什麼時候能識別多個二維碼並提供選擇了等等,這背後能解決什麼樣的需求痛點、是否有更好的手段等。
交互設計是作用與產品、設計、技術三者之間的,負責將三者連貫起來為用户提供易用的產品。
交互設計需要將產品需求具像化,圍繞以用户為中心進行終端框架設計、服務流程設計以及界面設計定義,同時要儘可能的評估研發的可行性;這也意味着好的交互設計需要對產品、技術、設計都有一定的認知和見解;你可以不會寫代碼,但你要知道技術能否實現如何實現。
交互設計可以使得一個產品設計更合理更符合用户體驗,同時能夠減少產品、設計、技術之間的協同阻礙;一方面保障了產品的質量,另一方面也優化了研發的效率和氛圍。
4. 交互的價值體現單從交互設計的作用來看,提升用户體驗肯定是第一價值,提升研發的效率與質量是第二。
以用户增長或產品運營角度來看,交互設計可以更好的平衡產品盈利與用户體驗,能夠為產品帶來更高的轉換率(可以通過數據測試來量化),所以交互能使企業獲取更多收益。
UI更側重用户視覺體驗與基礎操作體驗,而交互設計會更加關注用户的整體使用體驗,從用户行為到情感關注,交互的關注點會比較多,能夠實現的用户體驗價值也更高;因此掌握交互設計也是設計師提升自我的一種價值,簡單來講:一是商業賦能,二是自我提升。
崗位形成從專項到擴散的趨勢,交互設計師開始減少,會交互的設計師越來越多。
交互設計就像是直播一樣,由熱門的直播產品,逐漸發展成有用户羣體就能做直播的現狀;由職能化轉向技能化,當然好的交互設計師總是被需要的。
早些時候受到一些大廠公司的影響,眾多中小型企業對用户調研、體驗設計、交互設計這些新型職能有了一定認知;而交互設計恰巧是性價比高、起步快、企業投入少見效快的,這是交互發展的趨勢一。
另外,UI設計從業者逐漸飽和,競爭強烈,交互作為UI設計的上游能力也就自然成了競爭優勢;所以現在的UI設計師開始有了交互設計的要求,交互設計師也開始出現需要做界面的情況;在眾多UI招聘中時常能看見交互設計的要求,交互設計師招聘中也時常會看見視覺或UI的成分。
還有很大一批入行早的設計師以全鏈路設計為目標,提升自己的能力模型來滿足自我價值的提升;而交互設計恰恰是必經之路,所以是否會交互設計也會是新型設計師的一個標準。
總的來説,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設計師,交互設計已經成為了一門不可不學的手藝。
就當前交互設計的現狀來看,若本身是交互設計師可以考慮垂直髮展,進階成資深交互或者交互設計專家;當然也可以往產品和用户研究方向去靠,去和用户進行更深入的互動。
視覺設計或者UI設計師,則可以考慮成為新型的體驗設計師或產品設計師,當然也可以是符合當前招募要求的新型UI設計師。
對於想要直接轉交互設計師的朋友們,面向中小型企業可能需要掌握一定的UI或視覺表達能力,至少看過了大多數交互設計師的招聘JD裏是有要求的。
而面向大一點的企業則會對交互設計的軟能力/學歷要求更高,主要涉及到前期的各種需求研究分析、痛點解決優化、流程設計、開發跟進驗收,產品優化創新等。
學歷要求則是本科以上為主,與UI設計相比下,雖然學歷要求更高但是對專業會放的更寬一點。
在收集到的眾多有效反饋中,圍繞初學者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 不知道如何開展有效的學習,面臨交互這個大目標沒有學習突破點。
- 沒有實際的工作經驗,不知道實際工作需要做些什麼。
- 自學成果無法驗證,沒有進行交互設計的契機,害怕閉門造車。
- 對於當前企業文化,不確定如何制定合適的工作流程。
- 不知道新的工作經歷如何開展,如何面試、作品集等……
以上問題,我們通過分解交互該掌握的基本能力開始、接着介紹如何開展有效的學習、如何驗證學習成果以及如何開始新一輪的工作經歷。
五、首先應該掌握那些基本能力交互設計的基本能力也可以定義成軟能力和硬能力:
- 硬能力是指需要進行實際輸出或動手的部分;
- 軟能力則是指理論知識或思維方式這種不可見的能力部分,也是交互設計的核心能力。
不同於視覺或UI設計師,交互並沒有那麼強的硬性輸出要求;對於交互的硬能力我們可以理解成是軟能力的可視化輸出和信息傳達,其核心依舊是軟能力為主。
最基本的是自主學習、溝通表達,且學習能力很重要,學歷要求也相對較高。
交互的軟能力主要以相關專業知識、交互思維、用户心理學、分析能力為主;而這些軟能力可以通過讀書、視頻學習、培訓班等來獲得提升,主要在於日常的學習積累和思維習慣的養成。
學習交互的相關書籍很多,可以先看看以下書籍:
- 《在你身邊,為你設計》:騰訊的用户體驗設計之道,瞭解如何做到方方面面的設計優化,圖文結合精簡易懂。
- 《簡約至上》:學習交互設計的四策略,讓你面對功能需求更容易下手,一本可以快速消化實踐的簡約書。
- 《交互設計精髓》:瞭解開展交互設計的過程與細節,如何設計出好的產品,要慢慢啃的一本經典書。
- 《用户體驗要素》:如何以用户為中心設計,什麼是體驗設計的五要素,掌握用户體驗設計策略的重點書。
- 《設計心理學》:日常的設計+與複雜共處+情感化設計+未來設計,一共四冊,唐納德‧A·諾曼的著作。
- 《破繭成蝶》:交互與體驗設計的進階成長之道,成就設計師更高的自我價值。
好的書籍推薦遠不止於此,不過太多也消化不了,但是自主學習和閲讀的習慣一定要有。
2. 交互設計的硬能力指要進行實際輸出的能力,通常包括用户研究(問卷、訪談、可用性測試較多)、圖表分析、流程設計、繪製原型/框架、撰寫文檔報告、製作動效交互、制定交互組件、開發推動、數據分析追蹤等;前期可以根據你當前更容易接觸到的流程或者比較短板的技能來考慮。
UI設計師可以考慮先從以下內容入手:
1)產品框架圖繪製
繪製產品框架圖是瞭解和梳理產品架構的重要方式,能夠有效可視化產品的功能運作結構(可以使用XMind、語雀等進行導圖繪製)。
2)產品流程圖繪製
我們所描述和使用的產品流程圖,通常是指用於描述產品服務用户的步驟事件圖,它能夠幫助直觀的查看和流程閉環檢查,也可以繪製用户服務藍圖(即完整的服務系統與用户交互的過程地圖)。
流程繪製通常由“活動事件”、“判斷”、“邏輯關係線”、“起始與終止”、以及區分階段的泳道圖組成;對於更加複雜的流程繪製會用到更多的示意圖形,可以通過網絡或流程繪製軟件加強進一步的瞭解和使用。
3)學習終端人機交互和動效產出
這裏的終端是指用户進行主要操作和交互的設備,交互設計需要清楚各自產品應用的終端機交互方式。
以智能手機的觸屏和顯示為例,我們需要清楚點擊、雙擊、滑動、縮放、長按等主要交互手勢,以及頁面的跳轉、彈出、彈入、翻轉等界面交互方式,瞭解淡入淡出、回彈、淡入快出、快入淡出等交互動效的差異與應用;並嘗試產出界面動效Demo,這比口頭描述精準易懂太多(Principle、Flinto、AE都是常見易學的動效軟件)。
實際上手機端的交互非常豐富,不僅限與觸屏,物理鍵、光線感應、加速感應器、陀螺儀、紅外線、GPS、攝像頭、錄音、數據線接口等都是交互的方式,深入瞭解這些交互支持或新一代手機的交互支持,可以使得你的產品有更多創新的機會。
4)交互原型與多狀態補充
首先掌握繪製原型的基本能力,然後根據不同場景或狀態補全頁面的,注意有效的信息反饋、避錯或容錯方案、兼容方案,千萬不要因為異常場景或特殊狀態使得用户進入死衚衕。
原型製作的時候要有大綱或者頁面的層級關係,通常原型繪製軟件會帶有,頁面可以根據產品功能框架排布,注意將界面的邏輯關係呈現出來(多場景或狀態可根據交互自檢表來輔助完成,Sketch、Axure、墨刀、摹客、XiaoPiu、figma、雲鳳蝶都可以繪製原型)。
5)熟悉多端的交互控件或視覺規範
以移動端、Web端的交互控件和規範為主。可以通過iOS、Google、AntD等官網進行了解;儘管Android與iOS的交互控件有所差異,但是交互原則上依舊是同出一轍,交互組件是產品頁面搭建的基本元素;瞭解和熟悉它們在不同場景下的使用與要求,將提高產品交互的易用性、正確性,也能幫助你對開發可行性有一定認知,和利於製作自平台的交互控件庫或規範。
6)主動參與產品的構建與探討
通常產品經理在前期的產品構建中更多的是跟需求方打交道,然後就是部門內部溝通會多點,之後才會在會議中與其他部門正式見面,而交互設計本身就是處於產品跟設計之間的;如果你要做交互設計,則可以更早的申請到產品需求討論中,主動協同產品經理完成構建,加強業務理解,培養產品思維。
7)完善產品文檔或撰寫交互文檔
熟悉PRD或交互文檔撰寫(通常交互文檔會包含:文檔基礎信息、背景説明、需求痛點、分析説明、業務目標、設計原則、服務流程、頁面交互流程、版本兼容方案,可以根據實際的閲讀人羣或流程進行變通,不一定需要大篇幅的詳細文檔)。
8)瞭解測試手段與數據研究
可用性測試、灰度測試、AB測試常用與多版本驗證,或新版本試錯,是交互設計中進行有效驗證的重要手段;而用户問卷製作、競品分析、數據埋點與數據分析的方法也是有效且低成本的產品研究手段。
對於這些手段技巧你需要清楚能解決什麼問題且何時比較適用(這些常見的研究分析方式網上都會有教程,可以進一步的自學瞭解)。
9)嘗試撰寫產品迭代的總結
在一個產品迭代總結中,包含很多內容都是交互的範疇,寫總結利於業務理解、項目回顧,可以反思交互工作中還有那些進步空間。
總結的格式可以參考一下其他大型產品的版本總結,一些設計網站或對應的公眾號都會有發佈,這對你以後製作交互作品集也會帶來幫助。
通常具備以上的能力後就可以開始執行基礎的交互工作了,接下來就是開始沉澱這些能力,培養交互思維的習慣。
後續的深入方向基本就是打通一個完整的交互設計流程、提升交互思維、用户研究能力、需求分析能力,開展以用户為中心的設計流程。
六、如何開展有效的學習讀書、看教學視頻、參與培訓班、網上自學都可以;根據你辦公需要、容易接觸的流程或者你比較欠缺的能力作為學習突破口比較好,這樣興趣更濃厚效率更高。
開始對其他產品進行賞析評價,可以是功能可以是界面也可以是交互,説出它的好或者不好以及如何優化;多關注一些交互相關的文章或站點,提升交互與產品思維並養成鑑賞分析的習慣。
拓展交互設計的圈子,認識更多大佬,虛心請教,在公司可以向交互相關的前輩或者產品請教——交互與產品有重疊的工作部分,向產品經理請教是個低成本且有效的辦法。
在公司的開發流程中嘗試實踐起來,在產品研發的不同階段中,主動擔起力所能及的交互工作(時間精力允許的情況下)。
模擬或重構項目:設計師前期都會做的事兒,可以找夥伴一起開展;從發現痛點需求開始,製作用户畫像或數據支撐、提出優化方案、設定業務目標、定義設計原則、設計流程、繪製交互原型等,直到界面產出,再補充一個項目總結;總之多多實踐多多嘗試完整的交互設計流程。
學會做筆記、做工作腳本、貼便籤用備忘錄的習慣等,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有些東西可能隔夜就想不起來了;一旦工作覆蓋的內容更廣以後,就容易分心或遺漏,要有使用交互自檢表、做筆記打便籤的習慣。
不斷積攢知識和經驗:平時注重學習的習慣,通過不斷的學習積累和實踐進行理解和消化。
制定短期的學習目標,例如每天一個交互賞析日記,多久掌握某個交互技能等;有計劃的進行,使得進步的足跡清晰可見。
成果驗證其實很重要,不去進行驗證,你根本不會知道你到底學會了沒有、學會了多少、有沒有進步;這就像是考試一樣,需要去驗證自己是否合格,能不能畢業進行下一階段的學習。
那麼以下便是幫助你來進行驗證的方法了:
1. 主動創造交互作業的機會當自身可以滿足更多的交互業務時,可以向項目組或直接上級彙報申請,發起部分交互設計流程由你負責或者團隊負責;這樣可以獲得被認可的流程介入,也為交互設計的流程推動踏出了第一步,後續你可以累積更多的實戰經驗。
通常沒有交互設計的崗位直接提供給你,那麼你就可以主動爭取一下,一般能夠為企業產品賦能的工作都是會被接受的,當然也取決你是否有這個精力執行和推動。
既然交互設計是作用與產品/設計/開發之間的,那麼在經過多倫交互工作實施以後,這些部門一定是會有所見解的,向他們瞭解情況和建議;你不僅可以知道交互設計是否起到了作用,也可能會收集到完善流程和改善的建議。
一個人是否有進步,都可以參照往期的工作結果或反饋,相比之前的工作表現,是否有新的見解或成效是很容易察覺的,來自身邊團隊的反饋是否向好的方向發展也是一個重要的訊息。
當你的交互作業在團隊中有了一定影響力或成效後,便可以進一步的推動交互設計的流程;你可以開始申請更高的權限,同產品一起對數據進行觀察分析,提前介入新的需求討論,深度理解業務需求,進行其他交互工作的實踐。
當你的交互設計流程完善以後,你便有更多的機會驗證和提升能力;通常當你能夠完成交互設計中主要內容輸出後,基本上就算是合格了。
每個新版本上線之後,開始關注數據變化。這裏涉及到埋點或第三方數據統計應用,簡單理解就是將用户操作的足跡進行分類和統計。
通常會用到的數據有用户流量分佈、用户拉新留存、數據轉換率、用户活動數據、營收情況。這些指標數據可以反映出迭代的效益,以及洞察新的需求,也是數據分析的根基。
與用户進行互動,對社恐的朋友來講可能挺麻煩的,不過這是用户研究的必經之路,並且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麻煩。
一般來講線上訪談、用户問卷、電話訪談是比較好實施的,還有更多的研究方法可以慢慢自學嘗試。
1)線上訪談:首先要針對改版設計提問,問題不要太多,可以設計一些子問題進行追問,然後找到線上活躍的用户羣體進行訪談。
我在曾經的一次競品研究中,就以競品員工的身份與線上用户羣體探討了競品改版;其實並不複雜,首先跟競品上的活躍用户説明只是一次內部的隨機調研,為了能夠收集到一些用户的建議更好的改善產品和服務用户;之後還會隨機抽取一些被訪談的用户發放線上獎勵,不會佔用太多時間,請問是否原因接受;如果對方接受訪談,那麼就按照設計的問題進行提問,最後結束時再送上祝語並説明若被抽中會再次線上聯繫;這樣確實收集到了一些有效反饋,不過也存在冒充官方被封號的風險。
2)用户問卷:主要也是在於如何設計問題(可以通過網絡學習瞭解如何更好的設計問卷),然後就是找到有效的用户羣體介紹和發放問卷,通常給出一些紅包或其他獎勵會比較有參與度。
3)電話訪談:根據改版進行提問設計以後,可以通過客服進行溝通來了解用户反饋,這個過程中如果不能親力親為,那麼一定要跟客服提前説明如何執行。
交互作品集主要是由招聘人員、產品設計、項目經理、交互設計師去閲覽;相比與交互文檔很多內容都是可以去掉的,儘量做到精簡與經典,你可以放上多個項目但是一定不要全部描述一遍細節;我曾吃過虧,招聘人員根本沒有大量的時間去放在作品集的閲覽上。
通常交互作品集會包括:洞察需求——定義問題——設計框架——界面落地——重點細節説明——反思或者結語的一系列過程(就像設計站點上的那些項目總結)。
細節描述可以帶有專業術語,儘量做到準確簡短,不需要大量文字描述,閲覽者會有一定的交互認知。
除去常規的自我介紹暖場等環節。通常來講招聘者會比較關注三類問題:業務解決能力與契合度、自我提升和學習情況、企業文化/團隊契合度。
1)業務解決能力與契合度:通常會了解一下你的項目經歷,你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並怎麼開展工作,這個過程中你又遇到什麼棘手的問題並且怎麼解決的,之後有什麼感觸和收穫;也有一些公司會出面試題,基本上就是了解你是如何開展和實現交互的價值,整個過程你是如何思考和處事,畢竟交互思維才是交互的核心;再者就是考慮是否有着比較契合的業務經歷。
2)自我提升和學習情況:通常就是了解你學習的頻率和學習方式等,洞察你有沒有上進心,軟能力如何,能夠帶動團隊進步;企業自然想要招募到有能力有潛力的夥伴。
3)企業文化/團隊契合度:你為什麼來這裏面試,對我司是否有一定了解,你對團隊有什麼要求,你期望擔任一個什麼樣的角色,未來有什麼計劃?基本上以上問題總是會出現一些的,主要就看你自己的定位是否符合招募需求、能否與團隊較好兼容成長、能否長期服務公司等。
關於交互設計師這個職位其實沒什麼好爭議的,無非就是一個Title,但是交互設計的能力始終是被需要的;另外有人説交互設計師會沒落會消失,以後只會是體驗設計師、產品設計師、UED;我想説轉不轉交互不重要,但是想要成新型設計師,你就得會交互設計。
2. 關於交互的發展趨勢個人看來,客户端的常規交互越來越精簡化平民化,用户已形成操作共識,所以交互體驗創新可能會成為新的趨勢,另外的交互趨勢則應該是其他操作場景下的交互方式。
1)語音交互:例如Siri、天貓精靈、小愛同學等都是語音交互的產品,語音交互能夠更簡單的發出指令並執行,是一種更輕量化的交互方式。
家庭場景中已經開始覆蓋,在未來的語音交互會覆蓋的場景應該會更豐富,能夠應對的場景也會更復雜,後續會涉及到超市、街道、辦公場地等聲音更復雜的場景。
2)AR交互:看過《頭號玩家》嗎?那真是酷斃了,這種沉浸式的交互體驗一定是未來趨勢,期待那一天快點到來。
3)全息投影+操作體驗:看過《鋼鐵俠》的朋友一定見過那些可操作的全息投影,儘管現在無法實現,但是我堅信這會是未來的交互發展趨勢;跨越容器的顯示方式配合可操作的交互體驗,充滿科技感怎麼能不讓人心動。
圖片來源於互聯網
你覺得還會有哪些是交互設計領域裏的趨勢呢?歡迎留言探討。
本文由 @泡泡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於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