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拼多多CEO陳磊:數字農業變產供銷為銷供產

由 宮繼梅 發佈於 科技

4月25日下午消息,在第四屆數字中國建設峯會上,拼多多董事長兼 CEO 陳磊發表演講。這也是陳磊出任拼多多董事長後首次在公開活動中亮相。

陳磊從銷、供、產三個層面分享了拼多多在數字農業上的實踐和思考,認為數字化和互聯網技術讓農產品“產供銷”向“銷供產” 演進。

什麼是“銷供產” 呢?過去十幾年,電商深刻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我們在網上購買各種各樣的商品,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其實很少購買農產品。這是因為,農產品不能像普通商品那樣通過發快遞運輸。同時,農產品也很少有知名的“品牌貨”,更別説定製化了。

隨着以“社區團購”為代表的電商模式成熟,“銷”這一端的聲音被放大、需求可以被確認。舉個簡單粗暴的例子,假如今年“章丘大葱”只賣1萬份,但平台顯示,有5萬人求購,那麼明年就可以大膽將產量提高,如果產量上不來,但因為需求明確,那也可以放心投入資金做研發,加大產量。

當然,這是個理想狀態,短週期內可能較難大規模改變。但在供應鏈上就不一樣了。陳磊認為,農產品供應鏈是制約我國農產品上行的短板。中國果蔬類產品的流通損耗達到 20-30%,遠高於美國的 11%。鑑於此,拼多多正以數字化為依託,在全國範圍內持續重投入建設冷庫、生鮮冷鏈物流體系等基礎設施,建立適合於生鮮農產品的供應鏈體系,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損耗。

以下是演講全文: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回到家鄉參加第四屆數字中國建設峯會。福州是有福之地,我從這裏出發,走了很多路,做了很多事,但從未忘記出發的地方。正如拼多多,我們從農產品起家,也始終不會忘記立足農業。對於農業,我們發自內心、持之以恆。今天,非常榮幸能與大家分享和交流我們在數字農業上的一些實踐和思考。

中國有 14 億人口,5 億多農民,20 億畝耕地,糧食產量 6 億多噸。目前農業生產方式現代化程度還不高。但是在城市化、人口結構調整和數字化趨勢下,在未來十年內,很多農民將退出農業生產。這一趨勢會使中國農業走上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智能化的發展道路。我們看到這個發展趨勢,看到了通過數字化和互聯網技術讓農產品“產供銷”向“銷供產”演進的路線,並投身其中。

在過去的六年,拼多多通過大數據、雲計算和分佈式人工智能等技術打造“農地雲拼”模式,將分散的農業產能和分散的農產品需求在“雲端”拼在一起,形成一個虛擬的全國市場。“農地雲拼”模式在農田和城市之間,建立起一條覆蓋全國的農產品上行超短鏈路,一頭連着市場,一頭連着農户,讓曾經不好賣的農產品,成為百姓餐桌上的“香餑餑”,豐富了消費者的“菜籃子”,鼓足了農户的“錢袋子”。在該模式推動下,去年拼多多平台實現農產品上行 2700 億元,規模同比翻倍,在電商行業中佔比最高。我們在農產品上行和助農方面的努力,得到黨和國家的認可,2021 年獲得“全國脱貧攻堅先進集體”嘉獎。

農產品供應鏈是制約我國農產品上行的短板。過去十多年,電商推動了百貨商品流通的數字化,大幅降低了流通成本。與之相對的是,中國農產品流通的數字化改造起步晚,農產品流通損耗大、成本高。中國果蔬類的流通損耗 20-30%(美國 11%)。目前,通過優化包裝技術等方式,相對標準、易保存的生鮮農產品,就比如我非常喜歡的福建特產雲霄枇杷、仙遊度尾文旦柚等,可以複用百貨商品的供應鏈體系,但適用的品類不多。

非標、易腐的生鮮農產品需要新的數字化供應鏈體系。同時,農產品品牌化、定製化,生產的智能化、規模化趨勢,也將影響供應鏈體系。我們正以數字化為依託,在全國範圍內持續重投入建設冷庫、生鮮冷鏈物流體系等基礎設施,建立適合於生鮮農產品的供應鏈體系,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損耗。農產品供應鏈的變化,正在引發農產品領域從“產供銷”向着“銷供產”模式的深刻變革。

隨着“以銷定產”的發展,消費者在購買農產品時會認品牌,這將推動農產品的品牌化和種植,採摘和揀選的標準化。這一趨勢有助於解決農產品有產地、無品牌問題,推動實現農產品品牌化,並有望誕生有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農業品牌。在我們拼多多平台,已經看到了不少這樣的例子。

標準化的品質需求,結合 5G 和自動化技術的普及,使得農產品的自動化種植成為發展趨勢。去年 7 月,我們和中國農業大學發起“人工智能 VS 頂尖農人”草莓種植大賽。結果顯示人工智能隊整體表現明顯好於頂尖農人隊。人工智能隊的“算法種地”有望實現一鍵式自動化種植。

近年來消費者對食品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再只滿足於吃飽吃好,更加關心營養是否均衡,是否能夠促進健康。農產品有了從普通食品升級為“保健品”的需求。未來我們可以通過農業科技對普通農產品有益的微量元素進行控制、標準化,使得一顆西紅柿的微量元素配比最適合我們身體需求。消費者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完成了營養成分的補充。農產品就升級為保健品,從而產生更高價值。

中國是世界第一農業大國,但也是最大的農產品進口國。“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農為邦本,本固邦寧。”放眼當下,中國領先的農業機械、人工智能、5G 等技術,已不同程度地應用於田間地頭。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中國有望為全世界其他地區提供解決農業生產方案,輸出設備、技術、甚至於標準。

今天我回到這裏,可以説一解鄉愁。但對於更多在外的遊子,化解鄉愁的路徑是推動數字農業的發展,加快鄉村振興和加快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腳步。我們將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此做出應有努力。

(7671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