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照滅新冠病毒、航天上新發動機……一波新技術請查收!
小新説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發揮企業創新主體的作用,國有企業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測、高速鐵路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標誌性重大科技創新成果。
在進入新發展階段、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起步之年,國有企業牢牢把握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構想和重要着力點,加快科技自立自強,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努力當好技術創新主力軍、排頭兵,打造國有企業發展新優勢,把解決“卡脖子”技術、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作放在更加重要位置。
堅持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今天,小新推出「央企“殺手鐧”」系列文章第四期——《輻照滅新冠病毒、航天上新發動機……一波新技術請查收!》,一同瞭解中核集團、航天科技、中國海油、中國華電、中遠海運等企業在工業製造領域的科技創新成果,認識中央企業的“殺手鐧”技術。
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防控的輻照消毒
研究
2020年12月
在國家原子能機構的大力支持下
中核集團旗下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
中國同輻股份有限公司
同方威視
3家單位聯合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等科研單位
開展了
“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防控的輻照消毒研究”
核能專項研發
該項目的主要研究目標是
開展新冠病毒輻照消毒研究
建立新冠病毒輻照消殺工藝
為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輻照消殺提供依據
此研究成果
將對於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的消殺處理
及重要國際賽事的新冠病毒防疫具有重要意義
航天發動機和火箭長筒段貯箱等技術
取得突破
近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在500噸級重型運載火箭發動機關鍵技術
和火箭長筒段貯箱等關鍵設備上
取得重要突破
1
500噸級重型運載火箭發動機
3月5日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六院研製的
500噸級液氧煤油火箭發動機全工況半系統
試車取得圓滿成功
標誌着我國500噸級重型運載火箭
發動機關鍵技術攻關取得重要突破
為後續重型運載火箭工程研製
打下堅實基礎
此次試驗為發動機除推力裝置外
組件配套完整的系統試車
也是該型發動機首次全工況試車
該發動機是
目前世界上推力最大的
雙管推力室發動機
採用全數字化設計與管理
相比120噸級液氧煤油高壓補燃發動機
推力增大了3倍,比衝提高了3%
推質比提高了25%
發動機綜合性能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2
首個3.35米直徑火箭
長筒段貯箱問世
近日
我國首個3.35米直徑火箭長筒段貯箱
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八院800所問世
經過各項檢測和強度試驗考核合格
基本具備工程應用條件
該貯箱採用了5米級長筒段
首次實現了
國內近2米級筒段向5米級筒段的
重大跨越
標誌着我國已初步掌握長筒段研製技術
火箭在高質量、高效率、低成本研製上
又取得重大突破
焊接是火箭結構的主要連接方式
一發火箭上就有數千甚至上萬條焊縫
焊縫質量和數量
直接影響火箭結構可靠性
我國製造的單個筒段長度
基本小於2米
需要通過多個筒段焊接
才能達到尺寸要求
採用長筒段
可以減少筒段壁板零件
及環向焊縫的數量
從而提高製造精度
承力性能及產品可靠性
長筒段將現有多個筒段整合為一
以5米級長筒段為例
可消除2條環向焊縫
縮短焊縫長度21米
有效提高了火箭結構的可靠性
生產效率可提高30%以上
研製成本可降低20%以上
該技術符合航天產品研製的發展趨勢
是應對高密度發射任務
高質量保成功的有效途徑
該技術將應用於新一代運載火箭中
液化天然氣(LNG)
“深海一號”大氣田開發
多項核心技術持續優化升級
中國海油
突破了國外壁壘
形成了我國自主LNG核心技術體系
“深海一號”大氣田開發項目
又有重大突破
雙“管”齊下
我國首條深水鋼製懸鏈線立管(SCR)
水壓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我國首根超細剛性跨接管
正式“落户”1536米深海
1
液化天然氣自主核心技術體系
中國海油2月5日宣佈
“十三五”期間
對液化天然氣(LNG)核心技術
持續迭代優化
成果轉化不斷創新升級
在全容儲罐系列
接收站全生命週期數字化等關鍵技術
接收站罐內泵、氣化器、罐頂起重機等
關鍵設備方面
突破了國外壁壘
形成了我國自主LNG核心技術體系
“十四五”期間
中國海油在保持原油產量增長的同時
將爭取天然氣產量的大幅提高
不斷擴大天然氣應用範圍
提高清潔能源的供應比重
使油氣結構更加優化
2
首條深水鋼製懸鏈線立管(SCR)
水壓試驗取得成功
3月7日
我國首條
深水鋼製懸鏈線立管(SCR)水壓試驗
取得圓滿成功
中國海油自主完成我國首條
深水鋼製懸鏈線立管(SCR)全部作業
也填補了我國1500米水深管道
鋪設及回接的技術空白
鋼製懸鏈線立管(SCR)
是氣田的水下生產設施與浮式系統之間
關鍵的生產介質輸送通道
廣泛應用於深水油氣開發
本次安裝的SCR
是“深海一號”能源站化學藥劑輸送管道
其直徑6英寸,總長4.43千米
在此之前,
由於焊接合格率要求高
安裝難度大等客觀實際
其施工技術一直掌握在國外石油公司手中
現在立管焊接一次合格率高達99.7%
着泥點位置誤差僅為0.5米至1米
遠遠高於國外同類鋼懸鏈立管作業情況
3
掌握超深水超細跨接管的安裝技術
3月8日晚
水下機器人(ROV)傳回畫面顯示
海底1536米水深處
4.5寸跨接管形態正常
外包覆螺旋列板無脱落
兩端連接器就位良好
這是我國首根超細剛性跨接管
作業符合施工要求
此項結果表明
我國已完全掌握
超深水超細跨接管的安裝技術
跨接管是“深海一號”大氣田中
水下生產系統的主要構件之一
是貫通海管、管匯、井口等設施的“咽喉”
主要作用是向水下井口注入乙二醇
以防止水合物生成堵塞管道
為天然氣的暢通輸送保駕護航
“深海一號”能源站共需安裝28根跨接管
其中22根為普通跨接管
6根為超細跨接管
超細跨接管是跨接管安裝中
最難啃的“硬骨頭”
安裝過程中
在“海洋石油287”船上的操作人員
操控深海里的水下機器人(ROV)
與吊機配合
所有流程精準無誤
順利完成了全部安裝工作
國產化率最高的燃機熱電聯產機組
投產發電
3月11日下午14點30分
全國國產化率最高的
燃機熱電聯產機組——
華電清遠熱電聯產工程二套機組
圓滿完成168小時試運
正式投入商業運行
該項目採用目前世界先進的
F級燃機機組
和低氮燃燒技術加高效SCR脱硝技術
燃機國產化率達90%以上
綜合能源利用效率可達76.89%
污染物排放濃度優於國家標準
項目的成功投運
可以促進節能減排
提高供電可靠性
改善電網的電壓質量
自主研發生產的排氣閥杆
填補國內產業空白
3月10日
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所屬
南京中遠海運船舶設備配件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南京船配”)
與中船動力(集團)有限公司所屬
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機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中船三井”)
簽訂WinGD X92排氣閥杆新造船項目訂單
這是我國自主研發生產的排氣閥杆
首次在WinGD目前在產的最大缸徑主機上
裝配應用
WinGD X92主機由中國船舶集團
旗下温特圖爾發動機有限公司(WinGD)
自主研發
是世界上最大的雙燃料低速機
以優異的性能和排放指標
引領世界同類型發動機
選用雙燃料低速機
已成為未來大型船舶發展的趨勢
南京船配作為專業的船用柴油機閥杆製造商
在取得MAN ES公司
DURA-SPINDLE全系列認可證書的基礎上
僅用了2年時間
通過了WinGD 全型譜排氣閥杆認可
再次成功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填補國內產業空白
為了擦亮中國製造品牌
中央企業不斷創新、不斷突破
坎坷曲折、風雨兼程
從物資匱乏到“世界工廠”
從“一直在模仿”到“原創力MAX”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
不斷突破多項“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
以實際行動為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