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0月23日消息(總枱央廣記者常亞飛)“用手指飛速旋轉陀螺,讓其在指尖轉動,從而轉移注意力,減少焦慮”,近年來,“指尖陀螺”這種解壓玩具十分火熱,隨之而來的還有捏捏樂、尖叫雞、磁力泥等,都成為了玩具市場的新寵,深受年輕人的喜愛,但市面上所售的解壓玩具多為三無產品,安全與否無從得知。
近日,廣州市消委會委託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針對解壓玩具開展比較試驗,通過對不同品牌、不同類型解壓玩具的對比,為消費者提供較全面的質量評估及購買指導。市面上所售解壓玩具是否存在安全隱患?消費者又該如何挑選?
杭州的劉女士閒暇時喜歡刷短視頻,近幾天,她被一款解壓起泡膠產品吸引,買過來卻發現產品有刺鼻的味道。“一打開味道特別大,有一股膠水的味道。玩了一段時間之後就發現它沾手,那些小的顆粒小珠子會到處跑,反正就是非常不方便,之後也就閒置了,就那麼放着。”劉女士説。
吉林通化的紀先生給孩子買過一種叫“捏捏樂”的解壓玩具,有一次不小心把玩具弄破了,流出液體的刺鼻氣味讓他再也不敢讓孩子接觸這類產品。他告訴記者:“剛開始玩的時候感覺挺有趣的,有一次不小心把‘捏捏樂’弄破了,裏面流出的液體味道很刺鼻,也不知道是什麼東西,之後就基本不再買這類玩具了。”
安徽的小許是解壓玩具的愛好者,講起來如數家珍,但當記者詢問她在購買時有沒有注意查看產品説明,關注生產廠家、應用材料等細節時,她卻説,這些都被忽略了。“我在學校附近的一個小文具店買了好幾盒。至於它們正不正規,我倒沒怎麼注意,因為我覺得不是吃進嘴裏的,就沒那麼注意,大概也就十幾、二十塊錢,也有貴的。”
不是入口的食品,就不會在意它的產品質量,但是小許在玩一款水晶泥玩具時,還是出現了手掌過敏的情況。“比如我的玩時間長了,一下在手裏面捏玩了兩個多小時,我的手會過敏,會起疙瘩。但也不是每款都這樣,比如我可能這次買的質量不是很好,它就會存在這種問題。不過自從我過敏後,我會稍微注意下,但是水晶泥的材質我看不懂,我們作為普通老百姓確實看不懂寫的是什麼東西。”小許説。
採訪過程中記者發現,大多數購買解壓玩具的人是被其獨特玩法所吸引,因為不會攝入體內便忽視了玩具本身的安全性問題,但在接觸玩具後,不少人還是出現了過敏等不良反應,而這些玩具在生活中很可能被兒童所接觸。
近期,廣州市消委會委託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針對解壓玩具開展比較試驗,經過問卷調研後,通過在熱門網購平台上選擇銷量靠前的解壓玩具,對不同品牌、不同類型解壓玩具進行對比,為消費者提供較全面的質量評估及購買指導。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工程師葉進倩介紹:“我們重點選擇了發泄類的解壓玩具,比如擠壓、捏着玩的這類產品,第二類是指尖陀螺,還有一類是磁力泥。重點我們放在了擠壓類的解壓玩具,大概是19款,指尖陀螺10款,磁力泥8款,一共是37款。”
葉進倩稱,本次試驗發現,目前解壓玩具普遍存在標識信息缺失的情況,參與測試的樣品僅有40.5%同時標註了產品名稱、生產者名稱和地址,其餘都屬於三無產品。其中,發泄類玩具有部分樣品菌落總數過多、增塑劑含量過高、聲響過大等問題,消費者選購需謹慎。
“增塑劑是塑料加工中比較容易添加的,主要是為了增強塑料的柔韌性,如果增塑劑長期接觸過量,可能會對男性的生殖能力造成影響或者促進女性性早熟。我們的檢測結果是,19款發泄類的解壓玩具中有5款檢出增塑劑,因為這類解壓玩具目前還沒有相關標準,我們參照了玩具標準的國標限制進行了評估,發現這5款解壓玩具的限值超出了玩具國標的規定。”葉進倩介紹。
工作人員介紹,檢測中的解壓玩具還存在揮發性有機物釋放量過高的風險,容易造成人體免疫力的失調。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實驗室副主任彭尚武介紹:“苯跟苯乙烯都達到了測試的要求,但是總揮發性有機物(TVOC)實測值全部超過了限量要求,4款甲苯的實測值、4款乙苯的實測值以及13款二甲苯的實測值超過了標準的要求。這一次測試中,揮發性有機物一共包含了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以及總揮發性有機物(TVOC)六個項目,其中,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統稱為苯烯物,它們會引起機體免疫水平失調,會影響中樞神經的功能,還可能會影響消化系統,濃度過高時還會傷害人的肝臟和造血系統。”
此外,對指尖陀螺的檢測未發現危險物,但需要防止被兒童誤操作,吞食鈕釦電池等小零件。磁力泥這類解壓玩具中均存在小磁鐵,小磁鐵的磁通量指數也大於限值,未通過測試,需要防止被兒童吞食。本次比較試驗顯示,目前市面所售解壓玩具可能存在較大安全隱患,對此,葉進倩向消費者提出了相應的購買和使用建議:“第一,對於標識缺失的產品,建議消費者謹慎購買,因為如果產生一些安全質量的問題,無法溯源到責任方。第二,消費者要正確分析壓力來源,通過多種方式進行自我調節,不能只依賴解壓玩具。第三,磁力泥中含有小磁鐵而且磁通量比較高,應該避免讓兒童接觸和玩耍。此外,發泄類的解壓玩具也是在本次比較試驗中發現問題比較多的一種產品,消費者要謹慎購買。”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