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屠夫”柔宇科技欲衝刺科創板,廉價柔性屏幕如何托起500億市值?
猶豫再三後,“顛覆者”柔宇科技最終還是選擇了科創板。
據彭博社11月28日報道稱,新興柔性顯示器製造商柔宇科技(Royole)計劃在12月提交科創板上市申請,籌資額高達120億元人民幣。彭博社稱,柔宇科技的估值在上市時可能會達到525億元(約合80億美元)以上,高於2019年四季度F輪融資後的估值。
一直以來,柔宇科技都將自己定位為柔性面板領域的顛覆者。2018年,柔宇科技搶在華為、三星之前發佈了全球首款摺疊屏手機——柔派(FlexPai),成功吸引了大批眼球。等到華為、三星等廠商推出自家的摺疊屏手機時,柔宇科技CEO劉自鴻又在接受採訪時稱“產品價格太高會阻礙行業發展”,矛頭直指兩家頭部廠商的萬元摺疊屏機型。
在被問到“摺疊屏手機價格能否降到5000至6000元這個價格區間”時,劉自鴻表示:“一定有機會,這將是大勢所趨。”
佈道者般的姿態令柔宇科技在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大增,雖然赴美上市的計劃最終擱淺,但柔宇科技仍有數家銀行和國資機構為其背書,其中包括工行、農行、中信、平安、深創投等。投行們期待着柔宇能夠像它所稱的那樣顛覆行業,做摺疊屏手機領域中的價格屠夫。
不過,願景終究只是願景,實實在在的優異表現才是普通投資者樂意看到的。那麼,柔宇的表現真能撐起它這個“顛覆者”的名頭嗎?
B、C端業務齊頭並進背後,柔宇資金缺口凸顯
從柔宇科技的業務模式來看,它與面板界的“友商”們有着不小的差異。
縱觀國內幾家頭部面板廠商,如京東方、深天馬、維信諾等,基本都是面向產業內合作伙伴提供柔性屏,也就是所謂的2B模式。柔宇科技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涉足C端業務,直接採用自家柔性屏生產摺疊手機和各項智能設備,很明顯是在對標同時運營智能手機業務和麪板業務的三星、LG。
在劉自鴻看來,行業內沒有絕對的模式,找準自身的基因、能力和市場定位才是關鍵。“B端與C端將齊頭並進,它們都是公司重要的戰略,我們在很認真的做這些事情。”
雙業務齊頭並進的模式在此前已經得到了兩家韓國大廠的驗證,柔宇科技想要走上這條老路確實無可厚非。不過,柔宇科技只是一家初創企業,其財力能否支撐起兩條業務並行的路線還值得商榷。
自2012年成立以來,柔宇科技完成了十餘輪融資,總融資額超過1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4.6億元)。但值得注意的是,柔宇在2018年曾投資110億元建立所謂的“類6代”OLED產線,這已經超出了它的融資總額。在沒有實際業績支撐的情況下,很難想象柔宇要怎樣補上這個資金缺口。或許,這正是它急於上市的原因——尋求資本市場的進一步支持。
雙管齊下意味着滿盤皆輸?
2018年11月,柔宇發售了全球第一款可摺疊柔性屏手機——柔派(FlexPai),其配置分為三種,從低到高分別為6GB+128G(8999元)、8GB+256GB(9998元)和8GB+512GB(12999元)。正因為柔派的“全球首發”優勢和低於萬元的起售價,劉自鴻才有底氣公開叫板華為、三星。
不過,柔宇方面對其手機銷量卻一直閉口不談,據多家媒體報道稱,柔派上市11個月後,在天貓旗艦店的月銷量僅為212台——這是一個相當慘淡的數字。反觀被劉自鴻“批判一番”的華為Mate X和三星Galaxy Fold,它們的月平均銷量都在10萬台左右。
若是拋開銷量不談,柔派的低廉定價的確引人注目,這和它的“核心技術”——超低温非硅製程集成技術(ULT-NSSP)脱不開關係。劉自鴻曾在公開場合大肆宣傳其優勢,稱它比主流的低温多晶硅(LTPS)技術良率更高,成本更低,生產流程更簡單。目前,柔宇的“類6代線”所使用的就是這種工藝。
但值得注意的是,柔宇的產能實際並不理想。
據各大廠商所披露的數據顯示,京東方兩條6代產線的月產能約為96K,深天馬一條6代產線的月產能約為37.5K,華星光電同樣只有一條6代產線,月產45K。相比之下,柔宇“類6代線”的產能為每月15K,只達到了深天馬上一代產線的水平。
同時,柔宇面板的良率似乎也沒有劉自鴻所吹噓的那樣高。此前,顯示器市場研究機構DSCC對市面上的主流摺疊手機面板做了一次調研,結果顯示,柔宇的面板良率要遠低於京東方等友商。
或許正是因為這些因素,柔宇的B端業務才表現平平。就目前來看,除了已跌入二線市場的中興之外,沒有任何一家頭部手機廠商願意採用柔宇的面板。
多場景應用是條好路嗎?
劉自鴻顯然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今年以來,除了自家的摺疊屏手機外,他也不忘宣傳柔性屏幕在其他場景的應用。在接受採訪時他表示,在任何一塊需要人機交互的表面,通過柔性傳感器、柔性集成電路與柔性顯示的結合,都能將其變成可以交互的系統。
“這將極大地提高人與設備間的交互體驗,實現智能化空間的未來場景。”劉自鴻表示。
據公開消息顯示,柔宇目前已和路易·威登、空中客車、中國移動、豐田等數百家企業展開合作,主要應用產品有柔性傳感智能開關、柔性傳感透明電話、柔性智能騎行揹包、柔屏智能音箱等。
不過,這些產品發佈後多半石沉大海,除了博得一時眼球外,再未能濺起更大的水花。究其原因,還是消費者對柔性屏幕的多領域應用瞭解極少,若不做足市場教育,柔性揹包、柔性開關這類概念產品就只能永遠停留在概念階段,無法進入大規模商用。
根據DSCC的報告顯示,目前柔性面板應用場景主要集中在摺疊屏手機上,在其他領域應用極少。沒有頭部手機廠商的合作,意味着柔宇未來的柔性面板之路會走的非常艱難。在資本市場的嚴厲審視之下,暴露出軟肋的柔宇能否講好“顛覆者”的故事,還是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