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深融,需要既能“守正”又善“創新”的名記者、名編輯、名主持人、名製片人;需要精通技術、傳播、運營的互聯網人才,諸如COO(首席運營官)、CTO(首席技術官)、CFO(首席財務官)、運營經理、大數據分析與挖掘工程師、數據可視化製作員;需要有責任有擔當、懂經營善管理的複合型人才;需要懂語言知文化、會講中國故事的國際傳播人才……非一朝一夕能夠培養成。以全媒記者為例,青銅變王者,至少要做到“七個全會”。
以王冰冰為代表的一批網紅記者,是主流媒體2020年的最美風景線。
2020年9月,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大力培養全媒體人才”,從人才選拔、優化結構、釋放活力多個方面,打造“一專多能”的全媒體人才隊伍。
什麼是“一專多能”?拿記者來説,寫稿的時候,視角敏鋭、文筆細膩,10萬+少不了;做全案活動策劃時,既能創意又能執行;拍視頻,能寫腳本和方案,能做視頻編導;鏡頭前,能成為出鏡記者……但現實中,這樣的記者鳳毛麟角。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傳統媒體的員工彷彿老牛破車,年齡結構偏大、沒有互聯網思維、標配的工資吸聚不到互聯網人才、體制障礙不能打破編內編外人員的差別,都是傳統媒體面臨的普遍狀況。另外,不斷出現的新崗位需求,與高校傳統專業設置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大。全媒人才很難培養、很難招到,有的培養成了也很難留住。
媒體深融,需要既能“守正”又善“創新”的名記者、名編輯、名主持人、名製片人;需要精通技術、傳播、運營的互聯網人才,諸如COO(首席運營官)、CTO(首席技術官)、CFO(首席財務官)、運營經理、大數據分析與挖掘工程師、數據可視化製作員;需要有責任有擔當、懂經營善管理的複合型人才;需要懂語言知文化、會講中國故事的國際傳播人才……非一朝一夕能夠培養成。以全媒記者為例,青銅變王者,至少要做到“七個全會”。
1.會選題
好的選題能符合時代要求,找到行業內最普遍的痛點,引發用户的情感共鳴。其能否成為爆款,首先要考慮在某個領域是否具有唯一性;其次能否引發用户的參與與探討;三是有沒有話題性。只有那些善於觀察生活,上接“天氣”下接“地氣”的人,才可能在內容創作的領域中衝殺出來。
2.會採訪
能運用新技術進行採訪、發稿,尤其是能用手機進行視頻採訪拍攝。隨着5G技術發展成熟,雲採訪、雲錄製、雲訪談等線上內容採集方式將成為常態。同時,媒體深融後,採訪發佈流程會有大的改變,全媒記者要跟進學習。
3.會出鏡
出鏡記者是記者中的“戰鬥機”,不怕醜,不畏懼,敢於試,打通形象關、語言關、肢體關、交流關。同時,與出鏡記者合作的視頻記者也要掌握較為全面的技能:採訪、攝影、航拍、剪輯等,都要精通。
4.會寫作
能夠寫多個體裁的稿件,公號稿、視頻腳本、報紙消息、深度報道,有凝練的主題、嚴密的邏輯、優美的文字。特別是要頂住“官宣體”的壓力,不能只是展風采、秀成績,必須轉換成用户需要的乾貨。如果再具備數據處理能力,精通數據分析,寫出數據新聞和報告,那就更好了。
5.會標題
新媒體是靠觸達、分享等推動傳播,一個標題能激發用户點擊。記者也要學會做新媒體的標題。
6.會互動
媒體和傳統媒體的最大區別在於互動。新聞內容付梓之後便“一錘定音”的時代一去不返,記者要學會在新聞發佈後,在評論區與受眾互動,激起更多受眾參與,開闢出新的內容。
7.會直播
2021年,直播將更廣泛地應用,從重大活動的直播,到記者直播帶貨助農,“直播+”聚合了公益、電商、教育、旅遊等多元要素,更加多元地嵌入百姓生活與社會發展。
2021年,建議傳媒業採取以下三個措施,加快人才培養。
一是做好人力資源的規劃。創新人才引進機制、培養管理機制、評價激勵機制,按媒體深融的要求設置部門和崗位、編制職責和目標、劃分崗位序列與等級;同時,創新“M+P”雙通道成長體系,全面落實KPI 考核系統,制訂科學的薪酬體系。此外,能夠在《意見》的指導下,在期權設計、員工持股、股權激勵上破冰前行。
二是創新方式培養全媒人才。充分調動人才工作熱情,培養記者在垂直化、細分化、個性化內容生產領域發揮專長。融媒體工作室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工作室集文字、攝影、技術、運營等各方面的人才。在垂直化、細分化、個性化內容生產領域產生獨特優勢,不斷輸出帶有專屬標籤的專業內容產品,讓用户成為粉絲,最終形成自帶粉絲流量的IP。
融媒體工作室可採取“三跨”+“五支持”機制:“三跨”即允許記者編輯跨部門、跨媒體、跨專業自由組織成為小規模的戰鬥突擊隊;“五支持”是媒體負責提供資金、推廣、技術、運營、經營等後台方面的支持。
三是個人努力不斷學習成長。全媒人才要具備高學歷、有氣質、下得了鄉、賣得了萌、有底藴、能輸出,更重要的是個人能吃得了苦。王冰冰在B站的第一條視頻,為了五分鐘的直播鏡頭,她需要提前幾個小時準備,奔赴東北零下十幾度的冰天雪地忙碌一天。
如果不能成為全能,有一技之長也行。同樣是配圖配樂,能否比別人清新脱俗、閲讀量高;同樣是寫公號,能否隨便一個題材都能寫出“段子”;同樣是跑現場,能否抓到最最驚心動魄的細節;同樣是想創意,能否腦洞特別大,總能寫得百轉千回又尺度得當。
本文首發《新聞戰線》2021年第二期(上),原題《傳統媒體深度融合的五個戰術突圍》,綜合新聞前哨微信公號。
作者周勁系中國報業融媒研究中心主任、鹽阜大眾報報業集團總編輯
本文轉自“長江”微信公眾號
本文編輯:劉穎
投稿、合作郵箱:[email protected]- 閲 讀 推 薦 -
我是如何一步步抽絲剝繭揭開3·15消費騙局的?| 記者手記
CTR-快手媒體號榜單2020年榜發佈,我們視頻上榜
來新京報電商平台“小鯨鋪子”買買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