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太危險了,馬斯克想回火星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騰訊研究院”(ID:cyberlawrc),36氪經授權發佈。

4月18日,特斯拉發佈2021年第一季度《車輛安全數據報告》。該報告通過收集車輛數據,調查車輛在輔助駕駛的情況下,每英里的事故發生率。

自2018年開始,特斯拉在每個季度都會發布車輛安全報告,比較自動輔助駕駛功能開啓與否的事故發生率。

最新報告發出後,埃隆·馬斯克發表推特評論説:

“使用Autopilot(自動駕駛儀)的特斯拉,現在發生事故的幾率比一般車輛低10倍。”

這句話確有數據支撐。根據安全報告,使用Autopilot的車主,平均每行駛419萬英里發生一起事故,而在美國,平均每48.4萬英里就會發生一起汽車事故。

也就是説,開啓Autopilot和主動安全的特斯拉的平均里程事故率,是美國平均值的1/9左右。

前段時間,由於頻頻被車主指責“失控”導致發生事故,特斯拉車輛的安全性受到不少消費者的質疑。不過,作為一家成熟企業,特斯拉當然知道用數據説話的威力,安全報告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Autopilot的安全性。

但是,特斯拉顯然沒認識到,很多問題不是用“數據”就能説得清、道得明的。

畢竟在報告發布前不久,美國國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AFTA)就表示,將對特斯拉啓動調查。這次調查源於此前的一起車禍,兩名男子駕駛一輛2019年款的特斯拉Model S,並啓用無人駕駛功能,車輛最終撞上一棵樹並起火,兩名男子均死亡。

這起事故使特斯拉股價下跌3.8%。

而在大洋彼岸,特斯拉同樣面臨麻煩。4月19日,中國上海車展的特斯拉展台,一位張姓女車主身穿印有“剎車失靈”的T恤,站上了特斯拉的車頂,並高聲呼喊:

“特斯拉剎車失靈!特斯拉剎車失靈!”

當然,這位女車主很快就被工作人員抬出了會場。

此後幾天,這一事件在網絡上釀成了極大的輿情漩渦。張女士,張女士的丈夫李先生,特斯拉,某國產電動車品牌,鄭東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都被推向了這場風波的前台。

圍繞剎車是否失靈,是否提供車輛數據,如何進行鑑定檢測,背後是否有幕後組織等等問題,各方主體展開了激烈對話。

想必各位看官也已經吃瓜吃累了,這裏不再多贅述。

只是,儘管這件事跟自動駕駛技術沒有太大關係,但也提醒很多廠商和公司:

作為一種新的技術形態,自動駕駛汽車從進入大眾視野,到被完全接受,必然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中,不只有鮮花,也會存在不適和陣痛。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如何在推進技術、擴散產品的同時,提升社會的接受度?

這不僅是特斯拉要面臨的問題,也是所有自動駕駛廠商,乃至所有新技術的推行者要面臨的問題。

這個四月,儘管馬斯克煩心事重重,但也有一件讓他高興的事情。

4月17日,馬斯克的SpaceX從美國宇航局(NASA)贏得了一份價值29億美元的大訂單,Space X幫助後者建造、發射和着陸載人月球着陸器。

過程中也發生了一件好玩的事情。

為了實現重返月球計劃,NASA此前宣佈,人類着陸系統(HLS)項目將為三個相互競爭的月球着陸器原型項目(其中包括貝索斯的“藍色起源”)提供開發資金,並在4月挑選其中的兩個簽署合同。但最終,NASA卻只選擇了SpaceX的星際飛船(Starship)。

這項決定引發了諸多質疑。阿拉巴馬州眾議員羅伯特·阿德霍爾特發表聲明稱,雖然SpaceX 之前曾與 NASA 和美國空軍達成過協議,但是該公司的價格“非常高”。

而貝索斯的火箭公司“藍色起源”,更是直接向美國政府問責局(GAO)提交了針對NASA的抗議。NASA則弱弱地回覆做出此項決定的原因:

資金短缺

世道變了,NASA家也沒餘糧。

根據與NASA的合同,SpaceX將建造其“星際飛船”火箭的變種,最快在2024年將宇航員送至月球。

4月23日,馬斯克對此發表了一番言論。他説,現在是時候重新回到月球了,在那裏建立一個永久基地,然後還要在火星上建造一座城市,讓人類成為多星球物種:

“距離人類上一次登上月球,已經將近半個世紀了。這太漫長了,我們需要回到那裏,在月球上建立一個永久的基地。然後,還要在火星上建造一座城市,成為一個太空文明,一個多星球物種。我們不想成為那些單一星球物種中的一員,我們想成為一個多星球物種。”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

地球太危險了,馬斯克想回火星

説到火星,NASA在火星探索方面進展神速。4月22日,今年2月中旬登陸火星的“毅力號” (Perseverance)火星探測器,在火星上成功製造出了首份氧氣。雖然量很小,只有5.4克,只能讓宇航員健康呼吸10分鐘,但是舉動本身證明了這項製氧技術是可行的。

除了製氧,“毅力號”也完成了一次“自拍”。4月8日,“毅力號”發回了一張與“機智號”(Ingenuity)的同框合影。

地球太危險了,馬斯克想回火星

“機智號”(Ingenuity)是一台小型火星直升機,此前跟隨“毅力號“一同抵達火星。作為“毅力號”的兄弟,“機智號”僅重1.8公斤,高0.5米,由兩個反向旋轉的旋翼提供升力。

“機智號”的主要任務是進行技術驗證,驗證人類採用飛行探測地外星球的全新技術。就在4月19日,“機智號”首次在火星試飛成功。

這次試飛被控制在90秒內,雖然看起來很不起眼,但卻標誌着人類探索火星的進程邁入一個新時代,即無人機主導的探索時代。

中國的太空探索進程也邁出了重要一步。4月29日,天和空間站核心艙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天和核心艙是我國迄今為止最大的航天器,好比空間站建造的第一塊也是最重要的一塊積木,它進駐太空,標誌着中國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全面展開。可以説,這次核心艙發射升空,意味着我國載人航天真正迎來空間站時代。

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開始關注星際宇宙,同樣,也有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開始關注地球上最重要的問題,比如環境保護。

3月底,蘋果公司官宣稱,在中國已經完成超過2千兆瓦清潔能源的生產目標。這意味着,每年可以通過太陽能、風能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解決方案,減少近400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相當於100萬輛汽車停駛一年。

4月15日,蘋果還宣佈了一項名為Restore Fund的碳清除計劃,與保護國際基金會以及高盛共同發起2億美元基金,投資森林保護項目,旨在每年消除大氣中至少100萬噸的二氧化碳。

蘋果曾在去年7月宣佈將於2030年實現所有業務、供應鏈以及產品生命週期的碳中和,其中75%的碳排放將被直接在供應鏈和產品中減少,剩餘25%的碳排放將由這支基金通過清除大氣中的碳來解決。

蘋果還曾承諾,未來將不會索取地球上的任何材料來製造iPhone。

而國內科技公司在響應與落實碳中和計劃方面也進展頗多。4月21日,國際環境保護組織綠色和平發佈了《綠色雲端 2021》排行榜,綜合梳理了中國互聯網科技行業針對中國“2030 年前碳達峯、2060 年前碳中和”的響應速度與實施力度。

騰訊公司憑藉能源信息披露、可再生能源應用以及影響力等方面的進展,居於互聯網雲服務企業首位,同時上榜的還有華為、百度、阿里巴巴、京東等公司。

地球太危險了,馬斯克想回火星

現在,科技公司與碳中和、環境保護有着越來越緊密的聯繫。科技公司能夠提供先進技術力量,助力碳中和、環境保護更有效率地實現。

正如騰訊首席探索官網大為,在騰訊研究院主辦的“騰訊對話”上所説:

“密切合作的需求是迫切的。合則強,不是哪個公司能獨立完成所有的事情,這需要技術與業界合作。這個時代需要創始人精神,需要政策制定者的支持,需要專家的支持,需要初創企業年輕創始人的支持。我們必須願意冒險,推動這些技術的發展。”

為了讓後輩有一個更好的生存環境,需要我們這一代人更加努力。

資料來源:

[1]https://tech.ifeng.com/c/85XcN2g4YLc

[2]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elon-musk-starship-land-humans-on-moon-by-2024-2021-4?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businessinsider+%28Business+Insider%29

[3]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2021-04-01/doc-ikmyaawa3313444.shtml

[4]http://www.geekpark.net/news/276976

[5]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nasa-ingenuity-helicopter-photographed-mars-surface-before-flight-2021-4?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businessinsider+%28Business+Insider%29

[6]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457011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707 字。

轉載請註明: 地球太危險了,馬斯克想回火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