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跑在路上的 1300 萬輛貨車,現在有了救命的「安全分」

由 費莫白竹 發佈於 科技

卡車物流的系統性風險,只能用數據和技術來降低。

提起最讓人頭疼的職業,卡車司機絕對繞不過去。

過於勞累且危險,是這個職業的關鍵詞。但人們又無法缺少卡車司機,他們承載着 1300 萬輛物流運輸車輛的運行,行走在中國大大小小的公路上。在快速擴張的中國市場中,安全風險居高不下,一直是困擾物流行業良性發展的痛點。

在這個世界性難題下,技術成為了解決問題的關鍵。智能物聯網的發展和基礎算力的提升,推動風險行為的可視化、透明化,使貨運企業借力數字科技實現智慧安全管理成為可能。

技術帶來的價值

事實上,安全一直是卡車運輸行業的痛點。它和企業利益直接掛鈎,如果遇上交通事故,對小車隊來説是不小的打擊,也會影響到後續的保險公司。

更重要的是,司機可能因此而喪失生命。G7 創始人兼 CEO 翟學魂提到,每年都會有超過 2 萬名司機因交通事故死亡,在 700 萬輛重型卡車保有量裏,2 萬不算是一個小數字。

普華永道發佈的報告顯示,截止 2019 年,我國的百萬公里事故數為 3.7 起;據美國交通運輸部的統計,早在 2014 年,美國公路貨運百萬公里事故數已經降到 0.1 起左右。此外,中國卡車司機死亡率常年在 1‰左右,與發達市場相比,我國公路貨運行業安全管理提升依然任重道遠。

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都離不開司機。翟學魂提到,在 G7 大數據平台上,沒有一起事故是由於剎車失靈等客觀原因導致的,基本上都與司機駕駛行為、車輛裝備、路況以及突發環境等因素相關。

這也是技術公司能夠解決的事。

比如卡車內面向司機的疲勞監測系統,就是為了防止司機在開車過程中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而專門設置的提醒。但疲勞監測系統有一個問題,就是即便提醒及時,也可能在幾秒鐘之內發生事故。換句話説,這一套只針對司機的系統無覆蓋到所有的高風險場景。

作為物聯網科技公司,G7 顯然想的更遠。G7 根據 IoT 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算法推出了「安全分」功能,可對司機和車隊的全局性、長期風險進行預測。

根據裝備各類傳感器的車輛在路上行駛的數據,其中包括司機的個人資料以及他的駕駛行為,車輛的駕駛環境等多維度歷史數據,讓 G7 能為該司機評分,並預測司機未來可能發生交通事故的風險情況,不只是預測下一秒鐘的危險,而是一個季度到一年的風險。

G7 安全分對車隊的風險評估 | G7

而綜合一個車隊中所有司機的評分,能看出車隊的整體風險在哪個層級。G7 將風險從高到低分為 9 級,級別高低能影響到保險的賠付率,也能提高對車隊的安全管理。

普華永道的報告提到,中國重載貨車的保費在千億級規模以上,事故除了導致貨運企業的保費開支增加外,保險公司通常會賠付損失的 80%。而得當的安全管理可以使得總體事故賠付率下降 10% 到 15%,上游貨運企業的風險管理水平對承保公司的利潤存在着顯著影響。G7 顯然就想切入這塊市場,獲得貨運企業、保險公司和技術公司的三贏。

翟學魂説到,新技術可以讓卡車事故賠付率減少 20-30%,這一數字得到的直接好處是,2020 年 Q1,技術成本首次低於了降賠產生的金額,也就是説,因為技術換來的賠付率降低,覆蓋了技術本身的成本,這是技術帶來的最顯著的價值。

數據是核心

一些痛點在被解決的時候,另一些痛點也在被放大,這是物流行業遭遇的問題。中國物流運輸行業的安全問題就是這樣被「推」上來的。

翟學魂對中國市場有着明確的判斷,他曾在極客公園 IF 大會上講到,2017 年,安全產品成為了 G7 的新增長引擎。當物流公司快速成長後,他們都購買了大量的車,僱傭大量司機,開車頻率越來越高,埋下了安全隱患。

在成本降低、效率增加的時候,其實對於貨運企業的安全壓力就越大,安全管理對於企業來説變成了剛需。G7 方面在接受極客公園採訪時表示,此前 G7 是盡力向客户賣產品,而在安全管理方面,企業都是主動找上門來。

G7 是如何做到的?大量客户是基礎,但在安全技術方面,G7 的核心是數據。

大數據、AI 都不是什麼新鮮事,如果把人工智能的概念濃縮起來,就是機器模型的學習。創造模型、機器進行學習雖然高深,但技術人員也能夠克服。

最困難的地方其實是數據的獲取。G7 從 GPS 起家,為車輛裝上 GPS,就能獲取車輛簡單的數據。當車輛傳感器佈置的越來越多,數據越來越多,於是 2017 年,G7 開啓了「安全管家 1.0」,用技術來完成車輛安全管控。

G7 創始人兼 CEO 翟學魂 | 現場拍攝

然而就像上文説到的,一套疲勞駕駛監測系統只能覆蓋 20% 的風險場景,如果繼續向前發展,安全技術從 GPS 發展到了 IoT。和前者不同的是,IoT 多維的傳感器等硬件設備可以全部覆蓋到車輛、司機和車輛周邊環境的各類數據,對於 G7 來説,IoT 就能獲得更多安全的「抓手」。

除了佈置傳感器,獲取數據以外,還要將所有數據聯網,進行系統的構架。G7 研發副總裁向偉告訴極客公園,數據的獲取主要看深度和廣度兩方面。

深度指的是不光要感知數據,還要結果數據。在過去一年,G7 與保險行業進行深度合作,掌握了 1 萬多精準的事故數據。

精準的事故數據意味着更多的細節,這個時刻事故發生了,司機在國道上還是高速上,一分鐘前有沒有踩到剎車,所有結果數據產生了事故發生的原因,原因有隱含在車輛感知的數據當中,從「因」和「果」的數據當中尋找規律。

廣度則是指樣本不能出現偏差。個體司機、中型或小型的車隊面對的情況都不相同,車輛行駛狀況好或者不好,各方面的數據都要囊括,才能覆蓋這套精準預測的系統。

更重要的是,在安全技術方面,G7 安全管家明確了它面向結果的目標。事故率、死亡率、賠付率都是結果,這是它與技術的根本區別,軟件、硬件、算法、運營糅雜在一起,得出的服務,才稱得上是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