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信通院何寶宏:區塊鏈之前比性能,現在比互聯互通
中國信通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
在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會議首次提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在3月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提“數據中心”。去年10月24日,中央政治局第18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以區塊鏈為代表的技術,將如何進一步推動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近期在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可信區塊鏈推進計劃共同主辦,科技行者協辦的“2020可信區塊鏈峯會”上,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專訪了中國信通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在他看來,區塊鏈正在和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進行深度融合,而未來凡是相互之間需要傳遞價值,構建信任的領域,區塊鏈技術都大有可為。
貝殼財經:請介紹信通院雲大所正在推進的可信鏈網,它主要解決什麼問題?
何寶宏:主要的問題是隨着區塊鏈項目越來越多,導致區塊鏈自身形成了一個又一個孤島,網絡之間相互割裂的現象非常明顯。因為底層不通,導致應用也不通。同時,現實世界數據也存在相互割裂的問題,就是數據上鍊“最後一公里”問題。同時,行業急需跨鏈協作,前邊一輪比拼的是性能TPS,這一輪我們要比拼的是鏈的互聯互通。
針對以上問題,首先需要的是通過鏈與鏈之間的跨鏈的上下游信息同步,打通產業鏈上下游。第二是,促進行業橫向的業務聯盟,更好發揮流通的價值。第三是,提供鏈下數據的通用服務,目前不同鏈會做一些相同的事情,比如身份鑑別,這完全沒有必要,我們需要一些通用的服務相互打通、相互服務。最後是跨行業的監管,尤其是穿透式監管,底層必須要做到鏈的互聯互通。
所以有三個問題需要解決:第一個問題是缺乏行業標準。第二個問題是,即使有了標準,但不同企業、不同行業的跨鏈問題缺乏行業標準、行業基礎設施的支持。第三個問題是,解決了前兩個問題後,要形成應用生態,推出可信鏈網,想做的事情有四個:第一,跨鏈服務基礎設施,我們希望跨鏈也做服務,實現跨區域、跨行業、跨組織的區塊鏈互聯互通,促進可信大數據的流通。第二,跨鏈標準的參考實踐。第三,建立技術開放共享的社區。我們希望通過這個環境,共同來探討跨鏈互操作性如何進一步發展,所以本質也是技術的開源社區。第四,推動行業深刻的快速發展。
貝殼財經:剛才提到的數據上鍊過程中的“最後一公里”問題,該如何解決?
何寶宏:要保證數據的可信安全,需要這種區塊鏈技術跟其他技術的配合,提供可信的一些數據源服務,包括物聯網、安全加密技術等技術的相互配合,單獨的依靠區塊鏈是沒辦法解決的。
貝殼財經:目前區塊鏈技術發展有何新趨勢?
何寶宏:現在的新趨勢,就是區塊鏈技術正在跟人工智能、大數據、雲等其他技術在進行融合。比如BaaS(BlockchainasaService),也就是“區塊鏈即服務”,很多家企業的“區塊鏈即服務”就是以雲的方式來提供的,底層是公有云、私有云、混合雲,也就是説底下的技術資源是雲的,甚至是多雲的,雲是區塊鏈的基礎設施。
另外一種融合是區塊鏈跟數據管理技術和大數據的結合,從數據的可信和流通角度,涉及到了很多加密技術,必然帶來的問題就是説性能會比較差,因為很多個節點要同時保存副本,很多節點要形成共識,擴展性能會比較差。所以,需要藉助一些大數據技術,部分數據的摘要上鍊,沒必要把整個數據都放在鏈上。而部分數據的處理,在鏈下就完成了。
貝殼財經:區塊鏈上信息的流動讓大眾會擔心個人信息的泄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何寶宏:絕對的保護隱私是不存在的,那是“與世隔絕”,我們要在隱私保護和數據流動之間尋求一種平衡。如何防止個人信息的泄露,光靠區塊鏈是不夠的,需要法律法規的完善和各種技術的支持。區塊鏈的發明本質上不是為了保護隱私,它是一個傳遞價值的技術。
資產信息與個人無關,區塊鏈上每一個節點上保留的是價值數據,有價值信息有可能是個人信息,也有可能不是。所以跟個人隱私保護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實際上,未來不適宜上鍊的數據和敏感數據完全可以不上鍊。
貝殼財經:在未來,區塊鏈技術有機會在哪些領域落地?
何寶宏:凡是相互之間需要傳遞價值,而且傳遞者之間相互不夠信任的時候,都可以應用區塊鏈。也就是“凡是你不相信我的地方,又必須用我的地方,都可以應用”。
貝殼財經:今年三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強調,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數據中心的建設有何價值?
何寶宏:數據中心是一個很關鍵的、全社會的基礎設施。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到“數據中心”後,全社會都更加關注它。數據中心是整個互聯網運行的基礎,跟5G的作用是對等的。5G是將消費者的用户帶到網絡裏,數據中心提供的是供給側的服務,也就是“5G把數據中心接進去,真正的服務是在數據中心”。
貝殼財經:數據中心未來的發展空間有多大?
何寶宏:非常大,近些年我國的數據中心的市場以每年30%左右的幅度增長,今年可能更快,數據中心不與用户直接打交道,但數據中心是所有服務的基礎。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張姝欣 編輯 徐超 校對 王心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