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華為艾偉解讀麒麟 9000,多方位做到更強

由 回秀蘭 發佈於 科技

品玩10月31日訊,近日華為召開了一場麒麟技術溝通會,詳細介紹了華為 Mate40 系列採用的麒麟 9000 芯片技術細節,華為 Fellow 艾偉是主講人。

麒麟 9000 是全球第一款採用 5nm 製程工藝的 5G SoC,5nm 工藝為目前最先進的技術,麒麟 9000 和蘋果 A14 採用了這一工藝。不過和麒麟 990 5G 一樣,麒麟 9000 將 5G 基帶和芯片集成,相比於基帶外掛的形式能夠騰出更多空間,有着更高的能效。

在一顆小小的麒麟 9000 芯片裏,晶體管數量達到了 153 億個,這裏有 CPU、GPU、NPU、ISP 和通信 Modem 等等部分。儘管 5G Modem 還是那個熟悉的巴龍 5000,但華為對其進行了優化。

巴龍 5000 支持雙載波特性,中國國內的 5G 頻率有着最多的頻譜,三大運營商組建 5G 網絡讓巴龍 5000 有了更高的發揮空間。麒麟 9000 支持 200M 的雙載波聚合,在Sub-6G SA 網絡中,麒麟 9000 理論下行峯值速率可達 4.6Gbps,上行峯值可達 2.5Gbps。這一數值是驍龍 865+ 和 A 14 的 2 倍。

當然這只是理論數值,我們實際生活中可能會因為環境而有所變化。華為在杭州通過中國移動網絡做了一個時延的現網外場測試,結果顯示麒麟 9000 小於 30ms 的在網率有 83%。這意味着使用麒麟 9000 的手機可擁有更穩定的 5G 網絡。

CPU 方面,麒麟 9000 採用了三叢架構,即 1 個 A77 超大核(3.13GHz),3 個 A77 大核(2.54GHz),4 個 A55 小核。GPU 的提升相對更加明顯,艾偉介紹道,未來高品質遊戲會越來越多地從原來主機遊戲向手機遷移,其中有的遊戲甚至更加偏重 GPU。麒麟 9000 的 GPU 從上一代的 16 核 Mali G76 提升到 24 核 G78,相比驍龍 865+,性能提升 52%,能效提升 50%。

這樣的提升能夠在用户玩遊戲的整體體驗,比如畫面更加清晰、穩定、耗電更少,這同時意味着麒麟 9000 能讓用户有更多的遊戲時間。

芯片的 AI 能力是華為尤為重視的一個部分。2017 年,麒麟 970 首次將 AI 能力帶到端側,使得 AI 也能在手機上跑起來。端側 AI 能力已經成為了一個必備點。麒麟 9000 的達芬奇架構升級到 2.0,算力、性能翻倍。同時核間的通信帶寬翻了一倍,能效提升了 15%,網絡運行性能提升 20%。在 ETH AI Benchmark 榜單裏,華為神經網絡的算力排名第一。

得益於 NPU 的提升,手機的視頻播放、視頻拍攝和 AR 視頻等等應用能夠有更好的表現。艾偉舉了一個例子,2017 年華為展現 AI 性能的時候,做了一張識圖的過程,當時是 1 分鐘識別 2000 多張圖片,今天同樣的過程用時僅為 1 秒。

在講到 AR 增強現實的時候,艾偉用《終結者》電影中 T-800 穿越時空的動作舉例,T-800 來到陌生環境,第一件事情是“看”,對於機器來説,這其實就是認識、測量周圍的環境。艾偉稱其為 SLAM,即同步定位和地圖功能。

麒麟 9000 內置了一個專屬的 AR 加速器硬化模塊,實現了 AR 核心算法加速和更高的能效比,在做具體的 AR 識別時,時延可降低至 40ms,功耗降低 36mA。在華為 Mate40 Pro 上提供了一個前置攝像頭自動識別並彈出掃碼的功能,便是得益於這項提升。

麒麟 9000 共有兩個檔位,另一個叫做麒麟 9000E,後者相比於前者少了一個 NPU 和兩個 GPU,艾偉稱是為了適應不同用户的需求。

麒麟 9000 已經是華為推出的第三代 5G SoC,在此前還有旗艦芯片麒麟 990 5G,中高端 5G 芯片麒麟 820,將 5G 普及到更大範圍的消費者。在中國,5G 手機需求量很大,根據 ID C數據,截至今年 6 月底,中國 5G 手機出貨量佔全球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