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微信支付寶綁定了銀行卡,這2個功能儘量關閉,不然密碼形同虛設

由 巫馬言 發佈於 科技

馬雲通過創辦淘寶和支付寶,徹底改變了國人的消費方式和支付方式,現在在中國出門不需要帶錢包,只要帶一部手機就可以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所有需要。支付寶在移動支付市場取得成功之後,微信也加入到這個戰場中來,目前微信支付和支付寶一起,包攬了移動支付的線上市場和線下市場。

移動支付給人們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為人們帶來了一定的安全隱患,很多人會在微信支付和支付寶中,綁定自己的銀行卡和身份信息,在這些賬户中也或多或少都會存入一定是數額的存款。如果已經在這些軟件中綁定了銀行卡的用户,下面的這兩種功能最好關閉,不然密碼可能形同虛設。

第1個功能,免密支付

現在使用支付寶或者微信支付進行買單的時候,經常會有免密支付這個選項跳出,很多人覺得輸入密碼支付比較麻煩,於是都會選擇開通免密支付,而另外一些人則認為,相較於方便來説,免密支付還是存在一定風險的,那麼免費支付到底安不安全?支付寶官方對於免密支付所給出的回應是,掃碼被盜支付寶會100%賠付給客户,雖然這一個承諾顯示了支付寶對於免密支付的底氣,但是也從側面説明了免密支付其實還是存在漏洞的。

儘管目前支付寶擁有強大的風險抵抗能力,同時在數據把控上也有很強的控制力,不過支付寶也依然存在過被盜刷的現象,雖然這種情況出現的幾率比較小,但是並不能説是100%安全的。曾經就有一個新聞,一個小夥和網友見面之後,發現支付寶中4萬多的餘額全部都轉到了網友的賬户中,警方瞭解過後才得知,由於在見面過程中,網友得知小夥的支付寶用的是小額免密支付,於是該網友找到機會之後,就連續轉賬200多筆,將小夥支付寶中4萬多的餘額,全部轉到自己的支付寶中。

如果確實是想使用免密支付,但是又擔心自己的賬户會存在風險,可以去購買支付寶賬户中的安全險,一旦被盜刷,支付寶會100%的賠付,也算是有了一些保障。免密支付的另一個問題在於,它讓用户失去了選擇權。雖然免密支付的確非常方便,但是也過於快捷了,有時候人們只是在猶豫是否要進行支付,但是開通了免密支付之後,只要點擊確定,就會立刻把錢扣走。

已經開通了免密支付想要關閉的用户,可以登錄自己的支付寶賬號,找到我的設置,進入到支付寶的設置頁面中,在支付設置欄中點擊免密支付,就會出現一個小額免密支付的選項,在選項中選擇關閉即可。如果開通了免密功能,一定要注意保護自己賬户中的信息和資金。用不到這種功能的,應該及時要關閉,同時儘量避免多個賬户使用同一套的用户名和密碼,特別是這種金融性的個人APP,一定要加強警惕心。

第2個功能,自動扣款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在下載某視頻APP之後,按照提示綁定賬號,免費使用了視頻會員業務,沒想到免費試用期之後,這個APP每個月都自動滑走用户賬户中的費用,而且不需要密碼驗證。這種情況不止發生在視頻APP之中,在目前大部分的手機APP中,都存在着這種免密自動扣款的功能。存在這個現象的原因是因為,用户在平台支付的時候,一定會同意用户協議,用户協議中包含本次支付完成之後,同意支付賬户打開自動扣款功能,將會自動對下個月的會員費用自動續費,通過賬户的自動扣款功能完成支付。

被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中的自動扣費功能扣除的費用,一般是很難追討回來的,因為用户在當初第一次支付時,無論是否同意,都是主動的點擊了用户協議的確定選項,因此在法律上來看,其實用户是表示自己知情該APP的自動收費功能。同時,點擊了確定之後,用户也相當於是默認APP可以通過自動扣款的功能,來划走賬户中所需的每個月的VIP費用。這些免疫自動扣費的説明一般都隱藏的很深,用户如果不仔細看都很難發現,很容易稀裏糊塗的就同意了自動扣費的功能,等到自己發覺賬户被扣時,已經為時已晚,賬户中的錢已經被划走了。所以在使用APP時,特別是對於需要支付VIP費用的APP,用户一定要擦亮雙眼,提高警覺,不要因為一時疏忽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可能有些用户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哪些APP被授權了自動扣款,以支付寶為例,可以在支付寶的我的頁面中找到設置,用户設置中有自動扣款功能,點擊進去選擇要關閉自動付款的項目,終止該應用的自動扣款,到最後確認解除售後協議,支付寶的自動扣款功能也就被關閉了。

對於微信來説可以這樣進行操作,在微信中找到我的錢包,右上角支付中心中有支付管理,進入到自動收扣費的功能,選擇要關閉的自動扣費項目,點擊停止扣費。這樣操作之後,手機就不會再被其他莫名的APP自動扣取費用,同時在今後使用手機支付的時候一定要仔細閲讀用户協議,而且要經常查看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中的付費的項目。

總結

智能手機的發展已經超乎了人們的想象,手機中的APP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手機支付作為目前最快捷的一種支付方式,深受人們的喜愛。手機支付在為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會為人們帶來更多的安全隱患,對此用户應該提高自己的警惕,避免出現上述的兩種情況,在使用金融類APP時,要更加的小心的保護自己的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