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鋼鐵俠的馬克戰甲現實中實現的可能有多大?先解決這2難題再説!

由 宿秀榮 發佈於 科技

作為漫威鋼鐵俠標誌性的裝備設定,可以説“馬克”系列的戰甲在漫威電影宇宙中也算是很多戰甲迷們的關注重點了,但是如果要想在現實世界中製造出漫威的鋼鐵俠馬克戰甲,其難度幾乎是“煉獄”級別的,唯一能夠製造的馬克系列戰甲,估計也就是一個——

馬克1號(母版戰甲)。

相信看過電影《鋼鐵俠1》的粉絲都對於鋼鐵俠的起源不會陌生,在設定中,就是因為反派角色看中了鋼鐵俠對於武器的天賦,不惜綁架託尼·斯塔克到山洞中,讓其為自己製造更多的導彈。

只不過,這一過程中,因為綁架託尼·斯塔克的過程中,託尼被自家的武器爆炸彈片擊中,為此,為了不讓彈片隨着血管進入心臟,只能用一個蓄電池提供能源的“吸鐵石”來不斷固定鋼鐵俠體內的炮彈碎片。

當然,這對於鋼鐵俠戰甲的起源算不上關鍵,但也正是因為這一設定,讓鋼鐵俠隨後製造了建議版本的“方舟反應堆”,而“方舟反應堆”才是馬克戰甲的關鍵所在。

至關重要的“方舟反應堆”!

看過電影宇宙的鋼鐵俠的影迷都清楚,在《鋼鐵俠1-3》時期的馬克戰甲設定中,馬克戰甲本身的性能是有經過不斷的升級改造的,而且所面對的對手的戰鬥強度也是在不斷的上漲,但是,即便是如此,在整個過程中鋼鐵俠也僅僅只是因為“鈀元素中毒”,而更換過一次方舟反應堆。

同時,在整個戰鬥設定中,鋼鐵俠胸口上的方舟反應堆,也是源源不斷的給鋼鐵俠提供“保命”能力的同時,也在不斷的供應馬克戰甲的高強度戰鬥能源需求。

所以,一個小小的方舟反應堆所藴含的能量是非常驚人的,但是,對於一個兼顧產生能源與輸出能源於一身的巴掌大小的裝備,依照現如今的人類的科技水平,在不考慮體積的情況下,要想製作一個類似的能量裝置,還是有希望的。

但是!

如果將這一裝置的大小精簡到巴掌大小,基於現如今人類的科技水平,幾乎就可以説是“天方夜譚”了。

因此,我們説——

要想製作一個鋼鐵俠馬克戰甲出來,拋開早期的母版馬克1號來説,後期的馬克系列戰甲如果在沒有“方舟反應堆”的加持下,即便是製造出來,其實本質上也是一個空殼子模型而已,根本不具備絲毫的戰鬥力可言。

這就更別説是加持在鋼鐵俠馬克戰甲上的那些可進行“單兵發射的重火力武器”了,依照電影中很多的馬克戰甲武器的設定以及對應的威力來説,現如今的人類科技水平還無法實現這一量級的“輕便化”。

“賈維斯”人工智能也是一個暫時無法逾越的鴻溝!

前面咱們説完了成熟版本的馬克戰甲的“硬件”設定的困難,現在咱們再來説説馬克戰甲的“軟件”上的一道鴻溝——

人工智能!

其實本身在鋼鐵俠的戰甲的戰鬥過程中,早期鋼鐵俠馬克戰甲還沒有像之後《復聯3-4》那樣具備超強的類似意識感應能力,或者説戰甲的對於指令的處理操作,能夠完全同步託尼·斯塔克的需求。

所以,早期的鋼鐵俠戰甲的使用,是需要託尼·斯塔克進行口頭指令發佈的,而每一次當鋼鐵俠需要動用戰甲以外的一些輔助系統的時候,或者是基於戰場實際情況來不斷獲取最新的戰場情況的話,其實靠的就是鋼鐵俠研製出來的“軟件”,人工智能,賈維斯。

對於“賈維斯”的人工智能的高度,我想就不用多説了。

本身漫威設定中鋼鐵俠的賈維斯,在人工智能上的“智能”程度在《鋼鐵俠1》時期所展現的就已經是現如今現實中人類對於人工智能研究所無法企及的高度。

要知道——

在電影中的賈維斯,本身除了具備常規的人工智能要素以外,更多的賈維斯的人工智能已經具備了比較完善的“自我思考”的能力,能夠在鋼鐵俠的指令基礎上進行判斷和建議。

典型的就是《復聯1》中:

在《復聯1》的“紐約大戰”中,面對齊塔瑞人的生物型飛船,鋼鐵俠一開始想用鐳射光線進行穿透切割,但卻遭到了大概是賈維斯的阻止,並且給出了阻止的建議;

而在鋼鐵俠準備效仿“約拿”故事中的操作後,賈維斯也是隨即給出了非常人性化的反應,直言“我不會用約拿來當榜樣的”,對於這種能夠針對“約拿”的關鍵詞進行檢索的,並且瞭解約拿到底幹了什麼的操作,其實並不難。

但是,基於這點進一步“料到”鋼鐵俠的意圖的這一步,就是人工智能中困難非常大的一道關卡了,所以很大程度上就人類現如今的這一人工智能水平,要想實現“賈維斯”量級的程度,還有很多長時間。

而一旦,賈維斯這一馬克戰甲的人工智能無法加持,那麼,馬克戰甲的軟系統操作,同樣也是一個馬克戰甲在現實中被製造出來的攔路虎。

當然,就像我們前面説的,在眾多的馬克系列戰甲中,其實能夠在現實中具備被製造出來的可能性的也就是——

母版戰甲“馬克1號”。

為什麼這麼説呢?

因為早期的馬克戰甲在很多設定上是依賴方舟反應堆能源較小,幾乎不用人工智能的一套戰甲,參考電影中的設定,託尼·斯塔克在製造這一套戰甲的過程中,使用的比較大的一個設定就是“人工仿生外骨骼戰甲。

而在武器設定上,這一時期的馬克1號,更多的也是使用了噴火槍。

顯然,對於這一武器系統的設定,稍微熟悉一些戰爭史的粉絲都知道,噴火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就已經被研發並且被用於實戰當中了,因此,在武器設定上噴火槍幾乎沒有什麼太大的難度。

同時,對於馬克1戰甲的外殼設定多數也是粗淺的鋼板,僅僅具備比較淺層次的防彈能力,因此,單純的從這一套組成構造來説,現如今的科技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至於電影中最後戰甲的飛行能力,我們可以知道電影中鋼鐵俠運用的是類似火箭噴射的動力源,這一設定其實在現如今很多單人飛行器中也是有類似的設定,所以,這也算不上有難度,因此,要説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在現實中製作出來的戰甲,估計也就只有“馬克1”了。

至於,我們在《復聯3-4》時期看到的納米戰甲,這個咱們就不用多去想了,因為就人類現如今對納米技術的瞭解來説,要想製作這一套戰甲,估計還得有個1000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