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個在華為工作了28年的“女焊工

由 豆更生 發佈於 科技

21歲時的她,從沒想過自己可以在一個崗位上幹28年。

無論外面的世界發生了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無論所在的華為公司發展的快或慢,也無論身邊的人走了一茬又一茬,她一直默默無聞地做好本職工作。她就是無線網絡產品質量與效率部的焊接員——陳雪。

此焊工非彼焊工

提起焊工,很多人腦海中浮現的大多是五金店或施工現場,一隻手舉着金屬材質的護目鏡,另一隻手拿着噴着藍色火焰的焊槍,伴隨着作業火星四濺還發出陣陣“呲呲”聲的場景。而當陳雪領着我們走入她的操作間,看到的卻是井然有序的操作枱和整整齊齊的器件櫃。

實驗室焊接員是華為公司在創立之初就設立的一個崗位,不同於上面描述的傳統意義的電焊,也不同於產線上的焊工,它專門服務於各產品線的研發部門,協助完成產品調測、問題定位等場景的焊接、改板操作,看似不起眼卻不可或缺。公司早期研製的多款產品,大都是由焊接員從光板焊起,對照着BOM清單和電路圖,成百上千個大大小小的電阻、電容、晶振、芯片等元器件,一個挨着一個按照要求焊接成一塊塊單板,研發取回繼續進行研製和調測。

她回憶起求學和入職公司的場景,笑言很多大佬當年都來找她焊過板子。在那個時代,她是家裏五兄妹中唯一通過讀書拿到文憑的一個。上學的時候,她自己組裝完成了一部簡易的收音機,一到休息時便拿出來聽,簡直愛不釋手!畢業後,與大多數來深圳弄潮的人們一樣,滿懷激情,在簡單的行李包裏裝着剛學完的焊接技能證書,來到這個改革開放的城市,尋找自己的夢想。

陳雪最開始在蛇口的一家電子廠上班,剛上了一個多月,一個朋友跟她説“華為正在招焊工,你要不要來試一下?”“華為?”帶着一臉的疑惑,1992年7月31日,在面試的當天她就被通知來公司上班,成為一名華為人,在開發部做焊接員。

早些年,條件尚不完善,焊接環境非常艱苦,只有一張簡陋的操作枱和一把國產簡易型的電烙鐵,與研發同事擠在一個實驗室裏。焊接操作枱幾乎沒有什麼防護設備和防護措施,每次高温電烙鐵與焊錫絲接觸時,刺鼻的氣味就會撲鼻而來,一天下來,鼻孔裏滿是黑煙,夜裏躺在牀上,閉上眼,仍覺得眼睛痠痛難耐,淚水直流。

如今公司焊接崗位的操作環境和工具裝備有了很大的改善。焊接房裏安裝了排煙管,配備了煙霧淨化器、空氣淨化機,設置了有鉛無鉛的操作區,焊接工具與設備都採用了進口材料。焊接操作流程也更規範,操作時須佩戴口罩、靜電腕帶,穿防靜電服等。除此之外,公司每年還會進行EHS環境審查、安排焊接員參加職業病體檢,身體健康有了保證,陳雪也能更安心地工作了。

協助研發完成業務交付是她的初心

焊接工作是比較艱苦的崗位,在研發領域又是服務性質,需要認真踏實、心細手巧,從事這項工作的人越來越少。這些年,她目睹了不少入職不久就換了新崗位的同事,也看到很多比她資歷淺的同事走上了管理崗位。曾經有很多人問過她“陳姐,你在這個崗位上幹了這麼久,做焊接工作又這麼辛苦,提薪晉級又難,為什麼不換個輕鬆一點的崗位呢?”

説實話,哪個女人不愛美?哪個姑娘不渴望浪漫的生活?誰不想換個更體面、環境更好的崗位呢?她也曾動搖過,但每當遇到研發同事技術攻關,拿着單板找她焊接時的緊急情形,想到他們又要加班加點的調試趕進度,她就打消了這個念頭,協助研發的兄弟姐妹完成業務交付不就是她的職責所在嗎!

她還記得第一次手工焊接表貼類芯片時,由於是第一次接觸,經驗不足,將定位的芯片方向看錯,在管腳的裏面有兩個管腳出現連錫短路,結果在上電調試時發生燒板。當研發同事把燒壞的板子拿給她返修時,她難過得地幾天吃不下東西也睡不好覺,差點浪費一塊單板不説,還造成單板調試時間的延誤,利用不多的空閒時間認真回顧操作流程,找到疏漏之處,刻苦鍛鍊自己的目力和焊接技術,每次焊接前、焊接時與焊接後都認真核對和反覆檢查,確保萬無一失。

從最早的開發部到傳輸業務部再到無線產品線,一代又一代的老員工對新員工説“單板搞不定就去找陳姐”,當新老同事們手裏拿到她用電烙鐵繪製而成的單板,滿臉笑容離開時,她心裏充滿了自豪感,她感受到一種被需要、被認可的感覺,感到自我價值得到了實現,更堅定了自己把焊接工作做好,把焊接技術練精的決心。

在2000年參加研發體系焊接操作技能大比武中榮獲第一名的好成績,由於她精湛的技術和認真的工作態度,2001年作為優秀員工代表被點名出國參加公司在阿爾及利亞的參展活動。她還多次被公司評為優秀員工,派往全國多個省市執行對網上故障單板的維修任務。

2001年阿爾及利亞參展

練就金剛鑽,敢攬瓷器活

隨着科技的發展,新產品不斷開發,單板已從簡單的插件元器件發展到表貼元器件,從低層板到多層板,從雙列直插式封裝(DIP)、四列引腳扁平封裝(QFP)/塑料扁平組件式封裝(PFP)、到球珊陣列封裝(BGA),再加上器件的不斷小型化,單板焊接的難度越來越大,對焊接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其中無線中射頻的一些單板可能算是研發體系中難度最高的,面積大且厚重,有些阻容表貼元器件長寬高的尺寸已經縮小到0.5毫米以內,僅靠一雙肉眼、一把電烙鐵和一個鑷子完成這樣焊接操作經常會讓人感覺頭昏眼花。

為了在焊接事業上持續做出成績,她與時俱進潛心研究每一代芯片封裝工藝的焊接方法與技巧,利用網絡查找最新的焊接技術知識,瞭解當前單板技術的發展狀況,不斷提升每一次焊接成功率已成為她每天的工作習慣。

對於焊工來説,電烙鐵就像士兵手中的槍,一個不會熟練掌握手中武器的士兵是打不好仗的,再好的理論、再高的技巧都體現在焊槍點燃焊錫接觸焊腳的一瞬間。她利用工作之餘練習抓電烙鐵的手勢,控制温度、力度、速度和準確度。力求做好焊接單板時電烙鐵的“穩、準、快”。穩,就是指抓烙鐵的手要穩,不能抖;準,是指焊接時,烙鐵頭的嘴要找準焊接點;快,是指焊接速度要快,收放自如才能保證焊點的圓滑。

以“穩”舉例來説,她每天都要抽空進行抓握電烙鐵靈活運用的練習:把握烙鐵頭的嘴角剛好離操作枱上一張白紙的上方3毫米處熔錫絲,不能再低一毫米,一旦低了,雪白的A4紙就會立即被高温焊頭烤焦變色,也不能再高,再高就起不到練習的效果,保持這個高度和姿勢十分鐘,做到手不發抖,紙上不留髮黃的痕跡。要知道,常人站立狀態把兩臂伸直,手裏啥也不拿,保持水平姿勢紋絲不動,很多人幾分鐘後就會感覺雙臂痠痛就垂了下來。這樣通過不斷地練習,電烙鐵已成為她身體細胞的一部分。

練習抓握電烙鐵靈活運用的場景

每年,她都會結合新單板、新器件的特點,有重點地加強技能的訓練,熟練使用各種焊接工具,不斷改進焊接操作流程和技巧,做到指哪打哪,彈無虛發。二十八年來,經她手中焊接的單板數量累積超過15萬套。

2013年至2015年,由於某產品網上單板出現DDR芯片失效問題,全國各地多個地區返回單板更換DDR芯片。三年時間裏,她完成了北京、成都、廣東、太原等地區網上單板更換DDR芯片10000多片。在她的烙鐵下精心“繪製復出”的單板在全國各地的通訊設備中正常運轉。

在無線的這些年,她見證了無線產品從起步追趕到超越。2016年至今,射頻模塊每年都有多個業界領先的新產品投板開發,有的單板焊接難度很高,其中有4種大面積的單板上,BGA類的芯片非常難焊,由於該板是多層鍍金,芯片的管腳非常短,芯片的中間接地散熱慢,周圍的器件封裝小,佈置緊密,新舊器件不易卸下與安裝,使用撥焊台手工表貼不容易操作。遇到這種情況最可靠的辦法是拿到生產線用表貼機器操作,可生產線不可能頻繁被打斷,因此每次都要排隊很久,調測進度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

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沒有先例,沒有老師,她決心自己探索出新的焊接技巧,攬過這個“瓷器活”。然而下決心容易,真正要練就成一把金剛鑽,要付出很多不為人知的艱辛,還要忍受一次次失敗帶來的沮喪。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通過掌控撥焊台與電烙鐵的温度,保障烙鐵與單板接觸面積、提高傳熱效率,同時對器件大小、封裝、方向進行識別定位,她獨創的這項技術有力支撐了各種複雜單板的調測任務。

尤其是去年516之後,基站平台松研分部多個BCM項目並行開發,這項獨門絕技可以説是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她也連續幾個月不辭勞苦,完成繁重的芯片交叉焊接工作,保障多個BCM項目快速完成硬件調測,為“飛機補洞”節省了寶貴時間,為此基站平台部專門為她頒發了“協作之星”獎。

她學習工匠精神,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在她眼裏工匠精神就是敬業、責任和技術的組合,希望自己做一個能在單板上作畫的工匠。在這個過程中,只有將自己的心血傾注其中,專注、沉靜於一個領域或一門手藝上,才能從不斷地攀登中得到自己的樂趣,守住自己的初心。